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城市群新规划③|协同治太湖,生态短板成发展亮点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发于上海观察app华东局栏目。华东局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长三角快速发展数十年,经济先行一步,问题先遇一步,对“先污染,后治理”,长三角痛定思痛,对大气、土壤和水污染的联防联治,长三角也认真动作起来。比如雾霾,江浙沪皖已签署了《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各“都市圈”内部,也有各自的扩区域工作制度;还比如长江生态修复,就为保护一条刀鱼,上海、江苏、安徽多少人在共同忙碌,每年大规模的人工放流还在持续;还有安徽巢湖,全流域统筹的环境保卫战,已经打了好多年。

实际上,最能以生态保护为发展提供新支撑的案例,还在长三角城市团结治太湖,“蓝藻危机”爆发8年后,太湖沿岸已从烟囱林立地变身了旅游休闲地。

太湖治理在于“团结”

联合治太湖最大的经验,在于团结。只要开大会,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地,都要来人,一个都不能少。

或许你不知道,上海建材市场中石材一度断货,是因为湖州关闭了采石场,影响了整个华东建材市场,但就算是当地“纳税大户”,为了太湖流域的兄弟城市,也得关。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叶建春常感慨,多年来,太湖流域各城市间的团结与协作,体现大局意识,饱含兄弟情谊。你或许不知道,太湖不仅是苏州、无锡、湖州的饮用水源地,也是上海和嘉兴的部分地区的“水缸”,太湖虽然大,可摊到人头上,水资源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不仅是生态治理,在防洪和水量分配上,江浙沪都要互相协商、帮忙,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为确保上海供水安全,自江苏吴江的太浦闸,总共向下游放了28亿立方米的水,正常年份的2倍以上,若城市只为自己,肯定是留得越多越好。

生态保护已形成众人保护的氛围和共识。比如去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上,长三角30座城市的上演“抢话筒”,争着说的就是太湖治理。当时的苏州市副市长王鸿声说,目前苏州太湖沿线3公里,没有制造业企业;话音未落,湖州市常务副市长杨建新举手,他讲湖州关停65公里太湖沿岸工厂矿山,并严禁生猪养殖的做法,紧接着便是大讨论。据记者观察,近5年,大大小小十多场各类长三角会议,话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联合治理。

跨区域治理还靠法治

光靠讨论和“大局意识”不够,跨区域治理,还靠法治。

可喜的是,以立法形式,管理综合性、跨流域的生态保护问题,长三角城市群走在最前头。记者在各种场合碰到叶建春,他包里总是备着《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但凡有人跟他谈条例,就送一本。近年来法治确有成效,王鸿声认为,东太湖水质能有所提升,便在于以立法形式,规范了政府和市场的行为。

难点在于建立地区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长三角城市群有基础,并酝酿着新的探索。杨建新曾提到新安江的治理,安徽省与浙江省之间跨界补偿,很管用,并期待能复制推广到更多流域性问题上。据了解,苏州、湖州已率先进行生态补偿,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镇,以及被整治和关闭的企业,都得到了专项的生态补偿款,苏州市已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叶建春告诉记者,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就在要建立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多位专家提及,这是流域治理和保护的根本性举措。

生态补偿亏不亏?答案已经有了,环太湖城市已经尝到了甜头,比如湖州小梅村附近,原本沿岸是造纸厂、饲料厂和水泥厂,烟囱下面是脏乱的河道及“渔家乐”,如今人们已不知小梅村,只知道太湖边上有家高星级的“月亮酒店”,独特的建筑外型成了城市名片,这一带成了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几乎每周末都有人来拍婚纱,一些废旧的厂房更是成了创意公司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推荐记者去看看苏州太湖畔的东山和西山,如今都是自驾族最爱的观光地,在当年太湖蓝藻爆发前后,谁也想不到,这里每年还能成为园博会的举办地。

在达成共识和立法的基础上,8年前最难啃的生态短板,如今渐成发展新亮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最没存在感的4个城市,太湖1个,沿海1个,浙西2个
苏州如何擦亮太湖招牌?
环太湖“湖湾经济”是长三角一体化真正的C位
文献导读: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风险评价及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深秋的湖州,到处一片金黄
湖州市的“湖”指的是太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