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山有户人家
userphoto

2022.09.04 上海

关注

在黄岩生活了三十年,不曾听过有个叫半山的村,直到一群骑行朋友说起半山,说起半山有户人家。

半山,激发起我的神往和想象。

通往富山半山村的路,蜿蜒盘旋,树木相随。走在山间,绵绵细雨打在脸上,凉冰冰、甜丝丝的,随风扑鼻的泥土味夹杂着些许的鲜味,顿时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置身于山腰,假如你抬头远望,哪怕快到晌午了,山峦间依然薄雾缭绕,影影绰绰的群山就像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娇羞不语。

进入村口停车场,你依然看不见村屋。树木蔽日,溪水潺潺。半山村就在这深谷中遗世而立。顺着山坡逐级而下,依山而建的老屋,错落地散在溪坑两岸。这里的住户如要串个门,便要过桥爬坡。石桥、石阶、石块路,连接了整个村庄。或许与这里的地质山貌有关,半山村的建筑大都就地取材,用石块垒成。年头经久,墙上爬满了青苔,从远处看,躲在树丛中的老屋显得极为隐蔽。

村里的原住户就如今天的外来客,寥寥无几。年轻人都已搬到山下,他们向往远方。只有上岁数的老人,眷恋着这些与他们相伴一生、永不枯竭的山山水水。半山人以竹为生,过着相对原生态的生活。没有什么商店,如果说这里还有买卖,也只是村里的老人提着篮子坐在村口,等着山外的客人来买些山货。竹笋、土豆,霉干菜、萝卜丝,这些地道山头货倒也让人喜欢。或许是山村僻静的缘故,我们一行人的到来引起了坐在村口几个老人的注意,他们的目光友好而平和。其中一个婆婆尾随我一段路后轻轻地问:土鸡蛋要么,全野放鸡生的。不知谁问了一句,上海人开的饭馆在哪?婆婆听罢用手指了指前面的半山沟农家乐:“诺,就这家。”

这是一间临溪而建的老屋,屋里放了三四张方桌,门外紧挨着溪边搭了一个雨棚,或者叫遮日头的晾棚,下有一张大圆桌。饭馆简陋,但在这个小山村,可能也算是个大饭店了,总共容纳下几十个人吃饭。我们挑选了这张大圆桌坐下,正好面对那个石桥和驿廊。

比我们来得早的还有一群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一个长者模样的人,对着镜头在桥上不停地来回走动,虽然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能感觉到讲解的内容似乎跟桥和驿廊有关。没有一个人围观,只有远处的老人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他们,但眼里没有一丝的波澜。今天的半山村除了原住户,恐怕也就这两拨外来客了。

我们坐在雨棚下,溪水从山涧流出,沿着岩石的峭壁而下,发出哗哗哗清脆悦耳的声音。极目远眺,青山逶迤,满山苍翠。浊上一盅酒,仿佛有了一种“我心素己闲,清川澹如此”的心境。

店主六十出头的样子,见我们坐下,就提着水壶出来招呼:“请用,这是我们自己采摘,自己炒晒的茶叶。”山沟里的老人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而这家店主皮肤白净,一开口,掩不住的上海腔调已经告诉你,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上海男人。

上海男人姓高,十七年前,随摄制组来到富山乡半山村,住了几天,回去后便心心念念,想落户这里生活。当地的朋友知道后,就为他物色了这间石头房。老高入住不久,家里又住进了一个年轻女子,随后就有了半山沟农家乐。村里的老人说,那女子好像是温州人,刚来时,皮肤嫩得能掐出水来。他们之前经历了什么,属于什么关系,没有人知道。村里的人也无法理解,一个大城市来的中年男人怎么中意到山沟沟里生活,至于他俩的关系,就更让人好奇了。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当时,村里人都相信他们待不久,或许等兴致头过去,各奔东西,上海人总归要回上海生活的。

一春又一秋,好奇的村民已不再好奇。当初穿着打扮精致的上海男人,头发慢慢稀疏,成了老男人。皮肤嫩得能掐出水的女子,脸上也爬上了皱纹。溪坑的对岸住着光棍父子俩,生活无法自理。上海男人的女人便经常去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要有需要,哪怕是深夜,也随叫随到。他们除了乡音难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来处,与这里的原住民相处得就如一家人。

生活依旧,早上看日出,晚上看日落,有客人来就招待,没客人就歇着。上海男人说,住在这里心会很静,在这里不用为生计奔波,更无需考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两年前去上海办了退休手续,现在退休金都用不完。老母亲还健在,想她了就把她接到这里住些日子。

距吃饭时间还早,我们便沿着石级而上,去探访一下古道。古驿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黄永古道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半山驿廊,我们也叫路廊。十几米长的路廊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虽几经后人修缮,廊顶也作了加固,但简陋而斑驳的石凳石墙见证了这条古道从繁华到清寂的历史。坐在石凳上,遥想当年,络绎不绝的行人、挑夫、商贾,背着行囊在这驿廊穿行歇脚,不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古廊道的入口处便是半山古桥,曾经是黄永古道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从乾隆时期开始,亘古岁月,多少骡马从它的肩上跨过,古桥并没有坍塌在风雨中,桥体依然坚固如初。与古桥相依为伴的是参天老树红豆杉。都说红豆杉产于海拔千米以上东北高山。五百年前,不知谁,又因为什么,把这颗红豆杉带到了半山村。

我们沿着青石小径溯溪而上,溪边的老屋一半架桥上,一半在岸上。开门见桥,桥下鸭浮绿水,鱼翔浅底。走在石级上,也许是行人太少,脚下石阶缝中的野草猛长,似乎舒展身子在向我们招手。清风掠过,竹影婆娑,藤蔓摇曳。老屋依山,屋前半池清水半池荷,屋顶炊烟袅袅青烟起。走在半山村,犹如行走在一幅美丽的乡野画卷。

我忽然明白,上海男人就如这颗红豆杉,与千年古村半山不期而遇。古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在这里遇见的女子,因为遇见了,便不再离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贺州日报新闻:凤溪古道风雨桥 千年穿越咫尺间
每天推荐一首民谣丨九重山 - 燕池
廊桥遗梦 | 月山,一个人的私奔
话说武汉 | 黄陂 木兰朝山自在桥 道教与木兰山
600多年历史的古村,无需门票,被誉为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
浙江松阳自驾游(一)杨家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