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天道之问: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可得闻乎?

微信公众号:黄帝内经参详


今天我们正式开始对《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的精读详释,但只能研读个开篇破题:黄帝之问。

先附录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此段一共三句,第一句为黄帝有感而发;第二句为黄帝端呈问题之所在,第三句为黄帝愿请天师岐伯解惑。

一、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

1.  呜呼远哉!天之道也

“呜呼”,感叹词;“哉”,语气词;“远”,玄远、远大;“天之道”于此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诉诸语言,否则黄帝也就不会由感而叹、由叹而问了。

黄帝何以会感叹天道之玄远呢?其中必有激发黄帝心绪之缘由。

本篇大论的前篇是《五运行大论》,再前篇是《天元纪大论》。《天元纪大论》篇末,黄帝亲自对鬼臾区讲:“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五运行大论》篇首,黄帝“请天师而问”,岐伯以《太始天元册》为据作答。黄帝在前两篇大论中既然已经分别与鬼臾区和岐伯讨论过了天道问题,此问题在黄帝心中萦绕不去,尚未能完全贯通之领会之,是以感叹天道之玄远。

另外,在《玄隐遗密·阴阳大论卷上》中,也是按照甲丙天元纪、甲丁五运行、甲戊六微旨这个顺序排列的,同我们采用的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黄帝内经素问》版本顺序相同。但前者将三篇统率于“阴阳大论”一篇之下,后者则三篇各自成篇。

2.  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

天之道何以远哉?天以包地,但天又以太虚为名。在《五运行大论》中,岐伯已经讲明了这种天道观,“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大气举之也”。太虚一气之天,茫茫荡荡,无垠无极,是为玄远。

黄帝做了个取象比类的阐释,天道之玄远,犹如仰察苍天浮云之高远,俯视地极深渊之深远。

天道之玄远更类似于苍天浮云之高远,因为深渊之深远终究有地底可测寻,起码在直觉上是能认识到这一点的,而苍天浮云之上又有浮云,在直觉上就能感觉到苍天无垠,难测其极处所在。

黄帝认识到,太虚宇宙漭荡无垠,具有时空无极无限性。对于没有边界或超越边界的东西,人们总是会觉得心里没数,不知如何把握之。黄帝虽名为帝,其实也是人而不是神,玄远天道超越了语言的边界,但又不能存而不论,故黄帝只好以取象比类的方式来向岐伯传达自己心中的疑惑之所在。

二、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

浮云深渊之喻,是黄帝对玄远天道的素朴感性认识。

1.夫子数言谨奉天道

“夫子”何指?

“夫子”此处本应是黄帝对岐伯的尊称,但从“数言谨奉天道”而言,夫子又未必指的是岐伯,反而更有可能是鬼臾区,如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鬼臾区有言:“谨奉天道,请言真要”,但又谈不上“数言”,鬼臾区仅此一次而已。另外,在《灵枢·终始》中亦有言“谨奉天道,请言终始”,但是是谁在言,又向谁而请,都语焉不详。

“夫子数言谨奉天道”,或许是岐伯私下多次向黄帝谈及的,但却又没有体现于《黄帝内经》文字之中。

2.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

老子《道德经》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黄帝闻而藏之,如何“藏之”?黄帝一贯的风格是著之玉版,藏之金匮,藏灵兰之室。黄帝闻之以耳,听之以心,藏之以金匮或灵兰之室,但尚未达致如《庄子·人间世》所言听之以气“心斋”之境,故只能达致老子所言“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这个境界,夫子所言之天道固然为真,但终究不是自己体会出来的,故而其间关键枢纽、起承转合处难免不能贯通,是以疑窦丛生,心里私下难免左思右想,产生异议,甚至怀疑夫子所言之天道未必为真。

3.  不知其所谓也。

夫子天师的权威性毕竟摆在那里,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又不能否定夫子所言之天道,黄帝最后只能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知夫子所谓之天道到底为何。解铃还须系铃人,黄帝只好再向岐伯请而问之。

三、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1.  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

“愿”,惟愿、但愿之意。

“夫子”为黄帝对天师岐伯的尊称。

“溢”,水满充盈器皿而外流。

“志”,心意之所向、所存为志,《灵枢·本神》岐伯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尽”,完备。

“其”代指天道。

惟愿夫子能洋溢心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道尽天道之事。

2.  令终不灭,久而不绝

“令”,使,让。

“灭”,断灭

“久”,永久

“绝”,传承不绝灭。

愿请夫子尽言天道之事,为了什么呢?得让天师岐伯觉得有必要详谈此事啊。黄帝不是直接说要解自己心中之疑惑,而是说要解天下众生之疑惑,一劳永逸地解决玄远天道之所谓这个烧脑问题。

“令终不灭,久而不绝”,意思是说:让天道之所谓永久流传,使得天下后世终究不会断灭天道,久而弥新,存而不绝。

3.  天之道可得闻乎?

铺垫至此,黄帝才真正吐露心扉,天之道可说吗?毕竟,道可道,非常道啊。倘若天之道可说,那么它可以听而闻之吗?

天道玄远,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天道真的可以通过对话式的言谈传递吗?岐伯掌握这样的语言艺术吗?

那就要看岐伯明日如何具体应答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諸运天人合一之时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之一诊治疾病中的五种过失
浅谈中医经典著作与大学教材之间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九
论语5.13
《论语》: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