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自然”之释义——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中“自然”概念源流考(四)

 四、“自然”之释义

综合“自”和“然”两字的各自涵义及“自燃”之原初义,基本可以确定,“自然”的基础和根本义为“自身如此”,它本身表示的是一种自因自存自根自据的存在和运动状态,不假于他在,犹如火之自燃、水之自流、风之自吹、天之自高、地之自厚。唯因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之先人以“火之自燃”来泛指一切以自身为根据事物的自在状态,这也是人类思维从感性到理性升华的必然历程。

我们也可以以“物”这个概念为例来佐证。山川日月、江河湖海不可尽数,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复杂性的发展,从人类思维经济性原则讲,必然会出现概念的层层抽象过程,如草鱼、鱼、会动者、有生命者、物,越见多识广,越会在思维中产生规整见识的迫切冲动,“物”这个抽象范畴即是如此,它不但涵盖生物,还涵盖非生物,至大至小、蜉蝣精灵鬼神无所不包,是一个非常空灵的概念。《列子》讲:“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不过,何以“物”这个概念能够代指一切具体存在的实体呢?从“物”这个形声字看,牛为形旁,勿为声旁,物之本义为杂色的牛,因杂色具有杂多、众多的意思,故可在数量上代指一切、涵盖一切。

我们基本可以发现华夏先人造字的一个基本法则,那就是从人非神的角度去看待和解释世界,造字成文也是这个道理。最鲜明的例证是《周易·系辞下》,第二章一开始即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包牺氏即伏羲氏之“三观”,再加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若有所思,方才设卦成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由此及彼、推己及人也是我们理解事物、为人行事的基本法则,如《大学》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上古中国,文字的出现随着结绳记事遭遇瓶颈逐渐产生的,古代结绳记事,随着社会实践复杂度的提升,必然捉襟见肘,绳结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可解读性恐怕也只能会越来越弱。据传黄帝时期的仓颉,初作书而创文字,仓颉生而四目有德,不仅具有凡胎肉眼,还具有神胎神眼,见常人之所未见,可通神明之德,可类万物之情。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中国汉字不仅有其直观形象义,还有抽象引申义或扩展义;既有表示“这一个”的特指义,还有表示“这一类”的普遍义,是个性和共性、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

作为表意的象形文字,据《说文解字序》说:“仓颉初作书,盖以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宜,故谓之字。”

“自然”概念涵盖一切事物的自在存在和发展状态。自然同时也是一个实体概念,如阮籍《达庄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天地万物统一“自然一体”。

自然宇宙华夏文明中是彼此相通的概念,只是对万物整体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自然”强调天地万物乃自身存在,否定造物主,块然自化;“天”,郭象讲:“天者,自然之谓也”。成玄英疏《齐物论》中“天”这个概念时说:“夫天者,万物之总名,自然之别称,岂苍苍之谓也。”天与人相对,究天人之际,强调万物本性纯粹至善,有规范引导人事之义,“勿以人害天”,敬天知命循道而行;“宇宙”强调天地万物存在的时空无限性,无极无限,如《文子·自然》:“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张衡浑天说认为,天地之外,应该还有别的时空事物存在,但非人力所能知,《张衡·灵宪》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另外,还有世界概念与自然、天、宇宙类似,因源于佛教传入东土,此不赘述。

        {转发关注,天天进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的形成
吕祖《道德经》释义 (道经19-27)【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释义】
《阴符经》全文及译文
《阴符经》全文释义
多少人曾经读过道德经,那么又有多少人明白老子的道呢?
《庄子 内篇 齐物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