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0-§41 经验主义与康德批判哲学

——小手

一点——

(全文约2500字)

形而上学以上帝、灵魂、世界的既定存在为前提,以无批判的抽象知性思维规定去“表象”客观性,经验主义以“知觉”为把握当前事实的形式,在现实原则和自由原则的前提下“拒斥形而上学”。

但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形而上学都还不是真正自由的学说,§39“因为自由的真义在于没有绝对外物与我对立,而依赖一种'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我自己”。

这样,康德的先验自我意识以及批判哲学也就是对“真正思想自由”的登堂入室了。但在黑格尔看来,康德批判哲学对于客观性的理解仍然具有缺陷性。

一、§40康德批判哲学与休谟经验怀疑主义对于“知识”看法的异同

“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相同,把经验当做知识的唯一基础,不过不以基于经验的知识为真理,而仅把它看成对于现象的知识。”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和休谟的经验论的折衷产物。

“批判哲学首先把从经验分析中所得来的要素即感觉的材料和感觉的普遍联系两者的区别作为出发点。”

休谟的怀疑论是对经验主义的怀疑论。休谟认识到,经验中的东西都是知觉的东西,而知觉的东西又都具有个别性、偶然性,只有“在此之后”的前后相继性,并无“因此之故”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那么,知识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从哪里来的呢?由于经验主义不能解释这个问题,故而对于休谟而言就是值得怀疑的问题了。“知识中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成分的事实,就是休谟的怀疑论也并不否认。”但休谟将之归因于习惯或习俗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问题。

莱布尼茨的唯理论也承认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问题,但他将之归因于“天赋能力潜存说”或“上帝的预定和谐”问题,也未真正解决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问题。

休谟的怀疑论打断了康德的独断论幻想,他综合休谟和莱布尼茨的观点,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学说”。

在康德看来,科学知识必须具备两个成分,一是直观感性经验。他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说:“因此,依时间来说,我们没有先于经验的知识,一切知识都开始于经验”。二是普遍性和必然性,即知性范畴。

直观无知性则盲,知性无直观则空。康德认识论意义上的“先天综合判断”其目的就是将两个成分综合起来,以保证经验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惟有知性范畴的“先天性”,科学知识才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惟有直观和知性的“综合性”,科学知识才有经验事实性。

康德的设想真是美好……

康德批判哲学首先要做是辨析哪些属于直观经验,哪些属于知性范畴,这是先验反思的“正位论”工作,然后分析时间和空间的感性直观形式和知性逻辑的“十二个范畴”。

§41求知之前先考察知识的能力,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区分

康德对于知性判断表和范畴表的提出“并非进入这些思想范畴的内容和彼此相互间的关系,而只是按照主观性与客观性一般对立的关系对考察它们”。

这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缺陷之一。

在科学知识的两个成分中,“客观性是指那具有普遍性和必然的成分,亦即思想范畴的本身或所谓先天的[成分]”,相应地,“主观性”也就是直观感性经验的成分了。

但是,康德又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由此,科学知识的两个成分都成为主观性的了,“但批判哲学把主观的对立扩大了,它所谓主观性包括经验的总体,换言之,把经验的两个成分都包括在内,除了物自体以外,更没有别的与主观性相对立的客观性了”。关于现象的科学知识是主观的,物自体自身是客观的。

黑格尔自己对“批判”和“自由”的理解是:“自由的思想就是不接受未经考察过的前提的思想。”由此出发,“康德特别要求在求知之前先考验知识的能力。这个要求无疑是不错的,即思维的形式本身也必须当作知识的对象加以考察。”正如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书名所揭示的那样,康德哲学水平要远高于以前的独断论哲学,而且,“§45康德是最早明确地提出知性和理性的区别的人。他明确地指出:知性以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事物为对象,而理性则以无限的和无条件的事物为对象。”

但是,康德将思维形式和对思维形式的批判硬性区分开来,

“但这里立即会引起一种误解,以为在得到知识以前已在认识,或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先下水游泳。不用说,思维的形式诚不应不加考察便遽尔应用,但须知,考察思维形式已经是一种认识历程了。所以,我们必须在认识的过程中将思维形式的活动和对于思维形式的批判,结合在一起。我们必须对于思维形式的本质及其整个的发展加以考察。思维形式既是研究的对象,同时又是对象自身的活动。因此可以说,这乃是思维形式考察思维形式自身,故必须由其自身去规定其自身的限度,并揭示其自身的缺陷。这种思想活动便叫做思想的'矛盾发展’(Dialektik),往后我们将加以特殊探讨,这里只消先行指出,矛盾发展并不是从外面加给思维范畴的,而毋宁是即内在于思维范畴本身内。

将认识过程和对思维形式的考察分离开来进行考察,而不是在思想活动的自身“矛盾发展”中去统一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

这是康德批判哲学的缺陷之二。

三、客观性的三种意义

康德的知性范畴相对于感性经验表象而言,是客观性,但相对于物自体而言,又是主观性。“因为,按照康德说法,思想虽说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但只是我们的思想,而与物自体间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着。”

“与此相反,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an sich),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黑格尔本人所谓的思想的真正客观性亦即真理的代名词——客观思想。

“根据上面的讨论,便知客观性词实具有三个意义。

第一为外在事物的意义,以示有别于只是主观的、意谓的、或梦想的东西。

第二为康德所确认的意义,指普遍性与必然性,以示有别于属于我们感觉的偶然、特殊、和主观的东西。

第三为刚才所提出的意义,客观性就是指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以示有别于只是我们的思想,与事物的实质或事物的自身有区别的主观思想。

简言之,物质客观实在性、知性范畴普遍性和必然性、客观思想性,就是客观性所具有的三个不同角度的意义或含义。

康德批判哲学有三大批判,而黑格尔的活动在纯粹思想领域的思辨哲学要展开对批判的批判,后续的§42-§60节部分都属于黑格尔对康德批判哲学的批判部分。

 {转发并关注,每天必定有点小进步!

}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康德txt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如何回答:先天综合判断如何成为可能?
康德《判断力批判》二:审美和崇高的分析论
真理究竟是什么?西方哲学的经典问题,看洛克和康德怎么回答?
读书笔记:黑格尔《小逻辑(Part I: Science of Logic)》摘要 (评论: 小逻辑)
张汝伦 | 以西释中,还是以西化中?——以康德自律道德哲学为参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