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在上篇推文“§6六化分治:一气三化,上应丹黅苍素玄之岁气司化”的基础之上,这篇推文接着讲天地合气,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一、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寅申之岁,厥阴在泉为酸化而酸化先”,六气化生酸、苦、甘、辛、咸之五味,酸化在先,这是六气按照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排序导致的五味顺序,这是岐伯刚刚告知黄帝的。

但在此之前岐伯还告知过黄帝,在泉之地化与司天同候,而“厥阴司天,其化以风”,既然司天与在泉“同候”,那么厥阴在泉也应该是“其化以风”才对,怎么现在又说厥阴在泉为酸化呢?

这就把黄帝给整懵圈了,不由得心生疑问:厥阴在泉到底是风化还是酸化啊?岐伯说话怎么自相矛盾啊?这个“风化”与“酸化”到底什么关系啊?风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风化之行也何如?”

简而言之,六气分治,同一气的司天之化与在泉之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

厥阴风气,先有风化,然后风行于地,才有酸化,也就是说,风气为酸化之本。

其它各气司天之化与在泉之化,也都是这个道理。

先有热化火化而后有苦化;

先有湿化而后有甘化;

先有燥化而后有辛化;

先有寒化而后有苦化。

风、寒、燥、湿、热、火之六气行于地,是化生酸、苦、甘、辛、咸之五味的本元之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岐伯讲:“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其”代指六气。

也就是说,无论是司天之化,还是在泉之化,都以六气为本。有六气,然后才有六气之司天之化,六气行于地,然后才有在泉之化。

附图如下: 

行文至此,也不免心生疑问,难道六气、司天之化、在泉之化这三者是先后性的递进关系?先存此疑问,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三、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

六气分治,常有三气在天(司天、左间、右间),同时常有三气在泉(在泉、左间、右间 )。

也就是说,六气分治,就某一特定年份来看,六气之间是空间并列关系,并非时间先后关系,犹如下图中2022壬寅年的六气分治所展示的这样。

 

请试着设想一下,地球居中,天包地外,如蛋清包裹蛋黄,天之六气环绕地球之外,上下周行。2022壬寅年来讲,六气位置排列既定,少阳司天之化,厥阴在泉之化,太阴、阳明、太阳、少阴间气之化、木运司气之化,也都可以推知。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泉之所以不说在地,就是因为说“在地”容易被理解成“在地面之上”,“在泉”的真正意思是说“在圆形地球所看不到的另外一面”,那一面另有地面和天气交互之处。

本乎天者,就是指的司天三气,本乎地者,就是指的在泉三气。

四、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天地合气,司天三气,在泉三气,六气相合,分为六节。

从六气时化之常”的角度讲也就有了和平、暄、炎暑、埃溽、清劲、寒雰等六时之化;

从六气德化之常”的角度讲也就有了风、热、火、湿、燥、寒等六种气候变化;

从六气气化之常”的角度讲也就有了生、荣、长、化、收、藏等六种物候变化(时化之常、德化之常、气化之常,参看《六元正纪大论》)。

附图如下:

同样,司天在在泉六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万物化生则有酸、苦、甘、辛、咸等五味,青、黄、赤、白、黑等五色。

五、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六气之气立,影响人体之神机,故应当谨慎观察六气之所宜,不要发病之时机或气机,就是说,要把六气气候物候变化和人体生机病机常变密切结合起来,其道理如《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岐伯在再接近这篇大论结束时提到了一本上古医术《大要》,其中有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病机”一词,以鄙人目前学力所限,目前尚不敢解读。先放一放吧。但可以参见《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到的六气正纪十二变中后四变,都是将的六气病之常,附图如下: 

这四种“病之常”或许对中医专业人士理解“病机”这个术语应该有所裨益吧。

 今天到此结束,明天继续研读“其病何如”这一新的问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气之化分司天地主岁纪岁间气纪步少阴不司气化
至真要论篇解析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卷之四
​《黄帝内经365》--054.在天为气,在地成形
原创 | 阴阳化生天地人之五行
《天元纪大论篇》解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