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成败论英雄之赵括

长平之战是超级大国秦国彻底确立霸权的一战,从此秦国建立起了对山东六国在心理与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从此,在没有一个国家能独立对秦作战,只能静等被秦国的虎狼之师一个一个地消灭。在这场大决战中,两个人的名字绝不会被忘记,他们就是白起与赵括。白起是百胜将军,而赵括,人们恐怕只记得他是个纸上谈兵,毁掉赵国的那个败军之将。但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赵奢之子

赵括的父亲是赵国名将赵奢。赵奢原本是赵国的一个田部吏。由于他秉公执法,严格收税,杀死了九名不肯交税的平原君家吏。而当愤怒的平原君要处死赵奢的时候,赵奢凭借惊人的口才让平原君改变了主意。于是平原君将赵奢推荐给赵王,成为了管理赵国整个国家税收的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奢出身的不普通,即使不是贵族出身,也一定是出身于没落贵族。但从赵奢出色的口才来看,他一定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然是贵族之家。

前270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军攻击韩国,驻扎在阏与。赵王召集廉颇、乐乘等人商讨救援韩国的问题。当赵王提出可否去援救韩国时,廉颇、乐乘答道:“道远险狭,难救。”问到赵奢的时候,赵奢的回答是:“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即狭路相逢勇者胜。

赵王征求诸将看法的目的就是选出一个敢于去救援韩国,敢于与秦国对战的将领。廉颇、乐乘面对秦国的虎狼之师不敢应战,而赵奢却敢于应战。因此赵王令赵奢率兵救韩。

赵奢的战法如下:赵奢率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后便筑垒坚守麻痹秦军,打发走了秦军间谍后,全军急行,二日一夜就到了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赵奢又采纳了许历的建议抢先占据了有利地形,击退秦军的进攻后又迅速反击,秦军被赵奢的凌厉攻势迅速击败。于是,赵奢取得了大败秦军的战果。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列,同时封许历为国尉。这一战发生在长平之战十年前。

从赵奢的发迹史我们可以知道,赵奢本人是一个辩才出众,战法凌厉的进攻型军事统帅人才。他不惧以虎狼之师闻名六国的秦军,敢打敢杀。他提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战国时期,一个人的教育来自哪里?虽说孔子开平民私学教育之先河已经几百年了,但那时一个人才的培养还是以家族培养为主。所以赵括的教育主要来源于自己父亲的培养。那么赵奢会把赵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不用想都知道,一定会是一个类似赵奢那样的人。口齿伶俐,战法凌厉,作战特点一定是攻击性很强的战法。这已经成为了他赵奢家的传统了。所以赵括一定不是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进攻。

战前的国际局势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距离秦国统一天下还有39年,距离赵奢大胜秦军的阏与之战仅仅过了10年。

前266年,长平之前6年前,赵惠文王薨,赵孝成王赵丹成为赵王。

前265年,长平之战前5年,秦伐赵,攻占赵国三座城池,赵向齐求救。

同年,齐国安平君田单率领赵国军队讨伐燕国,攻取了中阳城;讨伐韩国,攻取了注人城。 此时距离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秦韩赵魏燕五国之师伐齐也不过19年而已。

同年,经历过齐国几乎灭亡的齐襄王薨,太子田建成为齐王,由于田建年少,国事皆决于君王后。

前264年,长平之战前4年,秦武安君白起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同年,楚顷襄王薨,楚考烈王即位。

前262年,长平之战前2年,楚国向秦国献地求和。同年,武安君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为了韩国的利益,决定带领上党投向赵国,分担韩国压力。赵王和平原君贪图上党土地,决定接纳上党。

从战前近几年的国际局势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形式对于秦国极其有利,而对山东六国极其不利。战前,山东六国彼此之间还在互相攻伐,齐国由于被五国几乎灭国不到二十年,所以对三晋及楚燕两国没有丝毫信任感。而楚国、齐国、魏国这三个曾经有望称霸的国家都已经被打的抬不起头来,失去了称霸的信心,不断寻求与秦国达成和解。

赵国,楚国,齐国都刚刚失去老国君不久,新继任的国君缺乏经验,抗压能力差,而秦国的秦昭王则已经是一个65岁经验老道的政治家,他已经作了46年的国君。此时的秦国力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正在对疲弱的六国不断发动攻势,夺取六国土地。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长平之战对赵国来说就是一个巨大危机。

长平之战

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攻陷上党,上党民众逃亡赵国。赵国廉颇驻军于长平,接应收拢上党民众。农历六月,王龁因此讨伐赵国。几次战斗赵军都被秦军击败,赵国战死亡一员裨将、四名都尉。大战前的冲突告一段落。

赵王不敢与秦国进行决战,于是派遣使者向秦国割地求和,而秦国君臣打算在长平聚歼赵军,拖延一段时间后,拒绝了赵国的求和。

在此期间,秦军数次击败赵军,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农历七月,秦国军队发起强攻,攻占下赵军西边的营垒,斩杀赵军两名都尉。而屡屡接获战败消息的赵王对廉颇非常不满,数次要求廉颇进攻秦军,廉颇不为所动,依然坚守壁垒。同时由于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派赵括率领援军代替廉颇作战。秦王则暗中派武安君白起代替王龁指挥作战,并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双方都更换了将领,长平大战对决正式展开。至于作战过程不再详述,赵军主动进攻秦军,被白起截断粮道,主力部队也被分割,最终断粮四十六天后,赵括率剩余的赵军组成四支突击队轮番突围失败,赵括也在冲杀中战死。赵军投降,被白起坑杀四十万,只留下了二百四十名年幼赵军遣返赵国报信,长平之战以赵军主力被全歼结束。从此秦国再无对手,最后一个有能力抵抗秦军的赵国一蹶不振,只能等待历史最后的审判。

为什么是赵括?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了,战前战后许多人都对这场大战作了评论。蔺相如认为不能让赵括替换廉颇,赵括只会空谈;赵括之母也出面反对,因为赵奢生前曾说过不能让赵括为将,否则必会给赵国带来失败;秦国也不惜施展反间计鼓动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战后,各种有关赵括指挥失误,赵括只会空谈的言论不断出现。但这一切,真的如此吗?如果赵国没有用赵括替换廉颇,战争的结果又会怎样?

赵括去长平之前,廉颇一直采取守势。那么守势战法可以击退秦军吗?事实上根本不可能。长期坚守,与秦国耗下去,恐怕先倒下的会是赵国。赵王之所以屡屡催促廉颇进攻,就是因为赵国没有能力长期消耗下去。

秦国自商鞅变法,并经过历代秦国君臣的彻底贯彻后,秦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超级动员能力的农战之国。对内所有的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对外所有的资源用于对敌战争。秦国在粮食供应上远远超过赵国,相同数量的大军,在粮食上先撑不住的一定是赵军。打速胜战对赵国有利,打消耗战对秦国有利。所以赵国是希望打速战速决的战争的,当然前提是要打胜,打败了,那一切都完了。

从长平之战后期的实际情况也知道,在秦王得知白起切断了赵军的粮道之后,“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秦国的动员能力可见一般,一旦被秦军切断粮道,等待赵军的只能是败亡了。这时的赵国想向前线输粮救援自己的主力部队,可是国内已经没有粮食了,于是赵国向齐国借粮,却遭到了拒绝。按理说,秦国的粮道还是要比赵国长的,但先没粮食的确是赵国。

既然赵国没有办法打消耗战,必须打速决战,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赵括?难道不能派别人吗?如果真的能派别人,赵王一定不会派赵括。就是因为派不出别人,赵王才派的赵括。

如果赵奢还在世,估计上前线的就是赵奢了。赵奢以攻势战法凌厉闻名,又有战胜秦军的经验,心理上不怵秦军,是理想的对秦作战统帅。只可惜赵奢在长平之战前过世了。即使赵奢能上前线,对上从无败绩,战法更加凌厉的白起,恐怕赵奢也会凶多吉少。其他将领几乎没有与秦国作战取胜的记录,心理上就对秦军有畏惧之心,很难打攻势战法。所以廉颇才会采取守势,廉颇与其他国家作战可一向是攻势打法,遇到秦军就不敢了。

所以赵王选择了以攻势战法成名的赵奢之子赵括来执行速战战法。赵括是最了解赵奢的人,也继承了赵奢的衣钵,所以赵王才对他信任有加。只是赵国的国力在那里摆着,冒险与秦国进行主力对决,赵国获胜的希望真的不大。廉颇的守势战法虽然不能战胜,但不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

尾声

赵国作了赌博,想一战击退秦国,却堵掉了自己的国运。战略上的劣势想靠战术来逆转,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赵括执行了赵王的速决战法,他的战术没有什么大的纰漏。最后战死沙场,也算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只是双方的国力对比过于悬殊,即使赵括取得了小胜,也没有办法扭转赵国的战略劣势。

赵括留下了骂名,只是因为他战败了,但作为一个将领,他还算是合格的。生不逢时,此后李牧面对秦军也只能采取战略守势。秦国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六国的任何一个,只要六国不联合就只能采取守势战法。赵括不过是赵国最后一次还想对秦国采取攻势作战战法的将领罢了,只是他失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平之战简述
长平之战赵军被包围了四十六天,这时候廉颇在做什么?来看看
廉颇打不了仗赵奢敢打,奇袭制胜,大败秦军
长平坑赵
长平之战赵括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纸上谈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