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鹳鱼石斧图与“帝”字雏形

“鹳鱼石斧图与“帝”字雏形

高万须 文图





 

1979年初,汝州市阎村文化遗址出土一件6000年前的二次葬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此陶缸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64件不可移动文物之首。

陶缸外壁绘制一大型黑白二色彩画“鹳鱼石斧图”。此图由“鹳鸟衔鱼图”和“绳结柄斧图”两部分组成。“绳结柄斧图”画的是一根竖挺的木柄上端由绳段紧绑的石斧,木柄和石斧上有明晰的绳结纹路。这个“绳结柄斧图”就是汉语“帝”字的雏形,或称原始“帝”字。

甲骨文“帝”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柄
(木)上端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装在木柄顶端的锋刃;在木柄
(木)中间加一圈
(指事符号),表示捆扎、固定锋刃的绳索。有的甲骨文
(帝)淡化“木
” 形,把顶端的一横
 写成锋刃形
,把一圈
 简化成
,表示紧束、固定之意。有的甲骨文
 
(帝)加单手
 或双手
,表示手持
(帝)。造字本义是“带利刃的木柄武器。”后来,本义消失,“帝”借代引申为“所向无敌的人,智勇双全的首领。”金文
(帝)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帝)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紧束的指事符号
 写成
,将“木
” 的下端
 写成“巾
”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和楷
与篆文基本相同,沿用至今,已有大约两千年之久。

在以竹木、石块为武器的原始部落时代,带刃的武器“帝”威力无比,所向无敌。使用带刃的木、石武器的首领叫“帝”;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 ;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帝”字的起源在“绳结柄斧图

”上得以生动地、完备的、真切地展现出来。“帝”是当时最高权力的徽标,手执(掌握)“帝”(武器)的人(首领)也被称为“帝”。

 经碳14鉴定,“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6000年前的二次葬棺。“鹳鱼石斧图”的寓意是:黄帝族战胜炎帝族,中原一通,炎黄二族联盟,共同崇拜“帝”,而掌握“帝”的人则是陶缸之中所殓葬者。陶缸之中所殓葬者不是别人,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陶缸上所绘的“鹳鱼石斧图”就如后世的“墓志铭”,不仅“记述”着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而且“镌刻”着他的名号(帝号)“黄帝”。“鹳鱼石斧图”是轩辕黄帝被尊为“帝”的历史写照,也是中国6000年前的历史大事记。

传世的一些作品对“帝”的解释大多是后起泛解,并非其原始本义,例如,秦代《尔雅·释诂》解释:“帝,君也。”秦代《吕氏春秋》解释:“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载:“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帝是最高的称谓,是君王统治天下的称号)。”《康熙字典》也采取这些说法。还有人依“甲骨文”将“帝”解为“象花蒂的全形。本义:花蒂。”又有人解为“象架薪木烧祭,主体象薪木。”这些解释不免牵强,望形生义,显然与“帝”义相去甚远。

“帝”原始为武器,后借代为掌握“帝”的部族首领,到黄帝时期就是权利和威望至高无上的轩辕黄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出土文物见证。

(2020年2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五副手套换来的“镇国之宝”
此文物不允许出国参展,间接证明夏朝存在,发现时让外国专家闭嘴
大开眼界,实拍中华文明的国之重宝
文博日历丨新石器时代罕见的彩绘陶画都画了啥?
你知道5000年前的人在想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