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炊烟飘过四十年(下)

我出生于1970年,小时候住红桥。小时候住平房,我家烧蜂窝煤炉子,有的家儿烧煤球儿。
小时候我家和姥姥家住一个院,等下午妈妈快下班的时候,姥姥就会给我家炉子里夹一块儿烧透的煤,这样我妈回来做饭就方便了,我妈对这个事情很是知足。那会儿双职工下班到家要发现火灭了,晚上八点吃上饭就不错了。
封火可是个技术活儿,封得太严就会灭,封不严煤就烧荒了。我妈后来跟我说,他们那会儿刚结婚的,两口子谁要先主动封火,这活儿就一辈子归谁了。
火封不好,还会中煤气。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就有张大民中煤气的桥段。我们小学也是平房,一到冬天学校就会请几位大妈临时负责烧火。
最近和朋友聊天,据说帅府园和东单那边儿在七十年代初就推广煤气罐了,煤气罐里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当时煤气罐和灶具是24块钱一套,老百姓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一是这个价格在当时算个钱儿,二是老百姓觉得这个家伙比较危险,用着害怕。
崇文和东城真是没法比,到了八十年代初东大地地区还没用上煤气罐。1983年我家从东大地搬到了体育馆西路。
新家在体育馆西路路东,东四块玉浴池对过儿,这里是电车公司宿舍。住进了楼房,有暖气没有煤气,做饭还是个问题。楼房的厨房里又升起了火炉子,煤铺不给楼房送煤,我们就自己去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特时兴用捆纸箱子的要(应该是绞丝旁加一个“要”字,电脑打不出这个字)子编买菜筐。我妈妈手很巧,她编了两个买煤筐,每个筐子里正好放十五块煤,每周二妈妈休息的时候都要去买煤,有时候我也去,搬到体育馆西路离四块玉煤铺更近了。
住楼房生炉子简直太脏了,有一阵子我爸买了个煤油炉子,这炉子比蜂窝煤炉子矮一点,用之前还得用气筒子往里打气,虽说摆脱了蜂窝煤,这煤油炉用起来也不大方便。
大舅来我家串门,看到了这种情况后就托人从燕山石化给弄了一个煤气罐,可这燕山罐没有正式的“身份”,就是借来了煤气本也不能去煤气站换气。
大人们不死心,就把这燕山罐拖到楼下“虐待”了一番,主要的手段包括:泼水、攘土、脚踹等。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燕山罐还是在煤气站被识破。
后来放开政策,我家煤气罐有了正式“身份”。再后来每个煤气罐上都有了铅封,据说也有人能卸铅封,但是我没见过。
换煤气就要去煤气站,我去过玉蜓桥南边儿路西大胡同里的煤气站,我家管片儿的煤气站是在幸福东街。
那会儿家家几乎都是骑自行车换煤气,真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有的把煤气罐捆在自行车后衣架,有的是焊一个两轮小拉车,这种小拉车可以拴在车后骑行,也可以拉着去换煤气。我妈让单位同事用钢筋给窝了一个钩子,换煤气时把煤气罐勾在后车轱辘的一边儿,骑车时要斜楞着身子,以保持平衡。
那会儿我家住三层,往楼上搬煤气罐也是个事儿,提溜儿着太沉,还是扛着得劲儿,我妈给我找来了一件爸爸的旧工作服,每次扛煤气罐都穿它。
有时正做着饭,感觉气不足了,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晃悠煤气罐,二是在煤气罐底下加个温水盆给煤气罐加热。
还说呢,大年三十晚上换煤气我就赶上过两三回,电视上放着春晚,真是不愿意离开,骑车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放鞭炮的声音,真想快点儿换完早点儿回家看电视。
用了很长时间的煤气罐,家里才通了管道煤气,这下可方便了,再也不用骑自行车去换煤气罐了。用了几年的管道煤气又换成了天然气。这天然气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而且热转率高,价格也合理。
现如今厨房里能做熟饭的电器可多了,像什么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炉、电烤箱、空气炸锅等等。
一缕炊烟飘过四十年,这其间我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拧一下煤气灶的开关,就会省去了以前用炉子时候的许多劳动,怪不得大家都感叹日子过得快,那是因为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心。
日子过得好,旅行成了大家的最爱,郊游更是家常便饭。就在前些日子,朋友把我拉到郊区,带我去吃铁锅炖柴鸡,说是这铁锅必须用柴火儿烧,炖出的鸡和煤气炖的就不是一个味儿。
一缕炊烟,勾勒一抹流年;一口佳肴,唤起一段怀念……
本文获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主办、角楼图书馆承办的“北京往事”征文二等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付铁道部大院回忆录98- 换煤气罐的回忆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柴”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煤和罐的那些京碎事儿--刘辉
我的家就在皇城根儿那块儿
炉气发生炉生产的煤气和煤气站煤气一样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