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伯臾医案(七)

十三、辨证治愈胸痹三例

例一徐某,男,74岁。

初诊1985530日。

主诉及病史;有动脉硬化性心脏病5年,高血压10余年,目前血压稳定。动辄胸闷发作,闷久则痛,头昏,时有胃脘隐痛不适,甚或泛恶,口粘腻,心慌艰寐,纳呆,腰酸耳鸣。

诊查∶舌红偏暗,苔白腻,脉弦小滑,两尺弱。辨证∶心肾两亏,痰油内阻。

治法∶拟养心益肾化痰,十味温胆汤出入。

处方;孩儿参15g熟地15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炒枳实10g炒竹茹6g瓜蒌皮10g细石菖蒲6g炙远志6g郁金10g丹参15g生蒲黄12g(包)7

二诊66日。药后苔腻见退,夜寐向安,胃院不适得减。舌红苔薄脉细。宗前法出入。处方;炒党参15g生熟地各15g制半夏9g炒竹茹6g麦冬12g生黄芪18g全瓜蒌15g郁金9g炒枳实10g丹参15g熟附片9g(先前)苦参片9g炒川连2g7

【按语】此例为痰浊内阻之胸痹,又有心肾两亏之象。张老认为;肾精不足则精不化气,气不行湿而致痰浊内蕴;心气不足则心神失养,心神号虚而易为痰浊所扰。此时单用温阳汤化痰开窍,其效甚微,必须加扶正之品,故十分推崇十味温胆汤一方。方中人参、熟地(两仪膏)以填精益气,,既能使精化气,助温胆汤化痰开窍,又能养心安神,以拒痰浊之上扰。临证中,张老每又加入干石菖蒲,以化痰开浊,多获良效。

例二徐某,男,74岁。

初诊1985228日。

主诉及病史∶有冠心病心绞痛史10年。近日胸痛动辄发作,面浮跗肿,气促。面红升火时作,并自觉胸中有气上冲咽喉,四肢欠温,口不渴。

诊查;舌红润,苔薄腻、中光剥,脉细。辨证∶心脏气阳不足,病久阳损及阴。治法∶治拟阴阳同调。

处方;熟附片6g(先煎)炙生地15g炙甘草9g炒党参15g生黄芪20g全当归9g麦门冬12g丹参15g交泰丸3g(分吞)生山楂15g紫石英20g(先煎)7

二诊37日。升火减,面浮跗肿亦瘥。行走稍促时仍有胸问胸痛发作,然程度已减轻。脉虚细,舌尖偏红,苔薄中剥。仍守前法出入。

前方去交泰丸,加小川连3g,肉桂1.5g,生蒲黄12g(包)。7剂。

【按语】本例胸痹表现为阴阳并损,故张老用阴阳同调之法,并合用紫石英、交泰丸以引火归原。二诊时,虑其舌尖偏红,心火偏亢,故去交泰丸,改用黄连3g,肉桂1.5g,增加清心降火之力。老年冠心病患者多见气阳衰弱,临床可见心衰表现,张老善用附子温振心肾阳气。附子有强心利尿之功,凡遇气阳衰弱,水湿潴留者(或暂无水湿潴留),皆可用附子以温阳利水。即使有阳损及阴,或兼心火,或兼肝阳,皆不必畏惧。逢有上述兼症时,张老常以附子合生熟地、麦门冬,或合川连、山栀,或合石决明、羚羊角、夏枯草等,以阴阳并调,寒热合方,或升降同用。此法实为仿仲景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肾气丸之意也。

例三吴某,男,72岁。

初诊1985110日。

主诉及病史;有心绞痛史近12年,高血压史16年。近3个月心绞痛发作频繁,每发于活动时,休息片刻或含硝酸甘油片可缓解。寐短神疲,形寒便烂。

诊查∶舌淡红,边有瘀斑,苔花剥,脉濡细。辨证;高年心肾阳气不足,劳伤心脏,络有留瘀。

治法∶拟温阳益气,化瘀止痛。

处方;熟附片9g(先煎)川桂枝6g炒党参15g炙甘草6g麦门冬12g丹参20g失笑散12g当归12g川芎9g赤白芍各9g瓜萎皮10g广郁金9g7

二诊;117日。心绞痛发作已得轻减,偶因活动而有隐痛,不含硝酸甘油片亦可缓解。脉沉细,苔花剥得减。仍守前法出入。

前方夫失笑散,改熟附片为15g,加干石菖蒲6g7剂。上方加减服药至213日。

三诊;214日。胸痛虽减未已,痛时心慌不宁。经24小时心电图检测,胸痛发作时心率偏快,并有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发生。面红升火时作,便软、日3次,无腹痛。舌偏红,脉沉细小弦。心肾之阳渐复,心阴受损。转拟益气养阴为治。

处方;炙甘草9g大白芍20g炙生地20g炒党参15g生黄芪20g炒白术12g云茯苓12g嫩黄精20g山药20g(打)炒枣仁12g炙远志6g干石菖蒲6g紫石英20g(先煎)14

四诊;228日。证情稳定,偶有心慌,多动则胸闷,行走稍快时仍有左胸隐痛轻发。血压偏高(170/110mmHg),目花,指麻,口干。舌偏红,苔薄白,脉细。肝阳偏亢,心脏累伤难复,拟增入平肝潜阳之品。

处方;炙甘草9g大白芍20g炙生地20g生黄芪20g嫩黄精20g炒枣仁12g柏子仁12g炙远志6g云茯苓12g山药20g羚羊角粉0.6g(分吞)夏枯草20g生牡蛎20g(先煎)7

上方加减服3个月余。

五诊613日。胸问胸痛基本不发,偶因疾走而有轻度胸闷,片亥即止。纳便可,夜寐安。舌淡红偏暗,苔薄白,脉细小弦。病去十之八九,拟散剂善后。

处方∶参三七18g生晒参45g沉香粉14g

3味共研末,每日2次,每次吞服1.2g。长服无虞。4个月后随访,停药3个月多,胸闷胸痛未发,行动一如常人。

【按语】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老年患者尤以虚证为多。张老认为:虚证胸痹者多由心之气、血、阴、阳亏损,而致心脏失营。此不营而痛,非不通之病。故治疗中遵循“虚痛者必须补之”之训,或温振心阳心气,或滋补心阴心血,使心脏得以营养濡洞,其痛自止。本例先后用益气温阳、适气养阴、养心平肝等法而使病情之而收功,最后以散剂缓调收效者。体现了张老随证处方、不墨守一病一方的思想。

【编者评注】张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既娴熟于中医传统辨证,又能参合西医对疾病的认识,而且善于把握病机病症的变化,改法换方,加减药味,恰到好处。张老此案,前后五诊重点突出,在治法转换、选方用药上显示了高度的灵活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初诊时,决不囿于"高血压"即用平肝潜阳之品,而据形寒便烂、神疲舌淡、脉濡细用附片温补心肾之阳。在用药上瓜蒌皮配附片,温阳宽胸,疗效甚佳,并未见到毒副作用。因附子与乌头虽同一植株,但毕竟非一物,古人十八反中只论乌头反瓜蒌,未云附子反瓜萎。二诊时,病减即去失笑散加重附片,并加菖蒲配郁金使阳气流通。三诊时据面红火升,舌红而改用炙甘草汤补益气阴。四诊增入平肝潜阳证情遂日趋改善。倘若在三诊时仍守附子剂,则势必阳气亢盛,转生变证。其着眼处不但在证候表现,也是根据气血阴阳并虚的病机,调整其气血阴阳使之平衡。故先温其阳,阳气振奋,再济之以阴。中医学中阴阳互根的理论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五诊所用散剂,人参补益元气,三七活血化瘀,沉香纳气行滞,三物相配,更适合于虚瘀交加、本虚标实的病情。从这里我们可看出,中医临床必须谨守病机变化,施治才能获得巩固的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中医火神派医理的思考
沈绍功验案精选——疲劳综合征
范中林先生论“四逆汤”
医话医案@21
痫证
国医大师李士懋运用阴阳脉诊思路及临床诊治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