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文东医案(四)

六、舒肝胆、理气化湿法治愈痛一

顾某,女,42岁。

初诊1974126日。

主诉及病史;右胁隐痛,牵引背部,反复发作已四五年。此次病发,伴呕发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厌食油腻。

诊查;脉细弦,舌苔薄腻(外院超声波检香胆囊收缩功能差,服胆囊造影显影不佳,脂肪餐1小时后胆囊收缩1/3)。

辨证;此为肝胆不和,气滞湿阻之象。治法;治以疏肝利胆,理气化湿。

处方∶柴胡10g郁金10g赤芍15g姜半夏10g青陈皮各10g金钱草30g生山楂15g槟榔10g4

二诊;1213日。服前方药后胁痛大减,大便通畅,但觉胃纳不香,神疲无力,劳累后背部酸楚。脉细弦,舌苔薄。药既应手,原法续进。

前方夫槟榔,加当归12g6剂。

【按语】《内经》说;"胆胀者,胁下胀痛,口中苦,善太息。"这些症状的描述与胆囊炎、胆石症颇为相似。本例为胆囊炎,由于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肝胆气滞,湿浊壅阻所致。故用柴胡、郁金、金钱草以疏肝利胆,赤芍、槟榔、山楂以化瘀破气,散结,半夏、青陈皮以和胃降逆。总之,本例乃胆腑为病,六腑以通为用,故用药忌粘滞而贵灵动。

七、顺气降逆、泄肝养法治愈反胃一例

王某,女,18岁。

初诊197435日。

主诉及病史∶呕吐1年余,食后胃中不舒,继而吐出不消化物,无酸味,吐尽方舒。吐后又觉饥嘈,略进饮食,泛吐如前。

诊查∶形体消瘦,大便艰难(X线胃肠检查无异常发现),口干。舌质红,脉细弱。

辨证∶由于精神刺激,饥饱失调,引起久吐不止,导致气阴两伤,上逆之气,从肝而出,损伤脾胃。

治法∶先用顺气降逆,泄肝养胃之法。

处方∶旋覆花10g(包)煅赭石12g北沙参10g麦冬10g金铃子10g半夏10g陈皮6g姜竹茹10g谷芽12g枳壳5g3

二诊38日。呕吐略减,胃嘈如前,前方再加黄连1.5g7剂。三诊∶315日。呕吐逐步减轻。原方续进7剂。

四诊;323日。呕叶已止,大便亦通,饮食渐进(先进豆浆、稀粥,渐渐能食软饭),胃中较舒,但神疲,舌红无苔,脉细。可见脾胃已伤,气阴未复,再予益气生津,健脾和胃之法,方用《金匮》麦门冬汤加减。

处方;麦冬10g半夏5g党参10g生甘草3g陈皮5g香谷芽12g嘱按此方连服药10剂,巩固疗效,并注意饮食不宜过量,以防复发。

【按语】患者呕吐已1年余,由于胃虚气逆,已属"反胃"范畴。曾经多次治疗无效,以致形瘦色萎,全身乏力,不能劳动。据病情分析,既有食入反出,谷食不化,属于脾胃虚寒的一面;又有舌红、口干、饥嘈,属于胃热阴伤,胃中不和的一面。故用药避免,香燥,而以顺气降逆为主,且偏重于滋养胃阴,兼养胃气。以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黄连温胆汤合为一方,并根据朱丹溪"上逆之气,从肝而出"的论点,加入金铃子以泄肝利气。本病临床不多见,多寒热夹杂,先实后虚,病情复杂,实属缠绵难愈。当呕吐不止时,服药不易入胃,故先用和胃降逆,略佐苦降之法较为适宜。以药能入胃才能使气顺而吐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肺理气法临床应用分析
治疗胃病需“刚柔并济”
中医泛酸嗳气论治
生痰,就是“生锈”!一张方,刮净痰浊,治肺治胃,还你纯净如初
脾胃病证治徐景藩
食管总返流,那是肝气不顺!老前辈惯用一张方,后人不能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