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龚志贤医案(一)

龚志贤,1907年生,重庆市人。中医研究员。13 岁时跟李寿昌先生学习中医,3 年后在家乡开业行医。1932 年考入重庆针灸讲习所学习针灸 6 个月。1935 年到重庆国医药馆行医。1951 年参加西南卫生部工作,任中医科副科长。1954 年调卫生部中医 司任管理科科长兼北中医科主任。以后又调回重庆工作,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所长,评为中医研究员职称。还先后担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四川省和重庆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

龚氏从事中医事业 60 余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体会较深,临床善用经方,每取佳效。

主要著作有《四诊概要》、《临床经验集》等。

一、异病同会六

例一乌梅丸加减治愈蛔厥一例

刘某,女,50 岁。

初诊1983 318 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曾有"蛔厥及吐蛔史",每因多食油腻之物则突发右上腹部疼痛。此次因食奶油夹心饼干发病,食后约十余分钟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疼痛,且痛往右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痛剧时腹部拒按,痛缓时触诊腹部平软。入院后经禁食、电针、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度冷丁等解痉镇痛法治疗 48 小时,疼痛仍昼夜不减,痛发作更剧频。

诊查∶痛发剧时诊脉乍大乍小,手足冷,冷汗出,舌质淡,黄薄润苔。辨证∶诊为"蛔厥"(胆道蛔虫病)。

治法∶拟温脏安蛔法。方用乌梅汤。

处方∶乌梅15g 桂枝 10g 细辛 5g 炒川椒 5g 黄连 10g 黄柏 10g 干姜 10g党参12g 当归10g 制附片 12g(先煎1小时) 川楝 12g 槟榔片 12g 使君子 9g

急煎,日 2 剂,分 4 次温服。

服药后第二日疼痛已缓,仍日 2 剂,服依前法。第三日上午,大便解出死虫一条,疼痛完全缓解。继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剂善后。

【按语】本案为胃热肠寒,蛔虫上窜胆道所致之蛔厥证。治以温脏安蛔之剂,以乌梅汤加杀虫之川楝、槟榔、使君肉等品,虫退出胆道则疼痛立即缓解,厥遂自回。龚老常用此方加味治蛔厥,每投多效。龚老用川椒10粒、乌梅3 枚、细辛1g 泡水饮,治妊娠恶阻;用川椒、乌梅、细辛、川楝、黄连、广木香,治小儿肠蛔虫引起的腹痛呃逆亦奇效,仍为宗乌梅丸化栽之剂。

例二 乌梅丸加减治愈胃脘痛一例

龚某,男,62 岁。

初诊1973 2月。

主诉及病史;院腹疼痛十余年,时发时止,疼痛多于饭前发作,喜温喜按,伴嗳气泛酸,纳差,大便时溏时秘。经某医院钡餐透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黄芪建中汤,症状时轻时重。1个月前于食后突然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四肢厥冷;住某医院,经胃肠钡餐摄片,再次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憩室"(如黄豆大),欲施行手术。患者因年老体弱惧怕手术,遂求龚老诊治。

诊查∶诊时见其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语声低微,上腹偏右压痛明显,口苦而干,心烦失眠,形寒畏冷,短气乏力,胃纳不佳,脉弦细而弱,尺候不足,舌苔白腻。

辨证∶证属肝胃不和,寒热虚实并见。

治法;以温清补消并行之剂,方宗乌梅丸化裁。

处方∶乌梅12g 黄连 6g 黄芩12g 细辛 3g 当归 9g 良姜 9g 党参 15g 肉桂 6g 干姜 6g 制附片 12g(先煎1小时) 泽兰 30g 三棱 6g 莪术 6g 炮穿山甲 9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 5 剂疼痛大减,泛酸消失,饮食增进。效不更方,守方服 50 剂,诸症状消失。再经某医院胃肠钡餐复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憩室均消失。数年来,纳食正常;食不易消化食物或食过多过饱时,仍有脘腹不适之感,但从未发生脘腹剧烈疼痛之症。

【按语】此为肝强胃弱,肝胃不和,寒热夹杂之证。章虚谷曰"木邪肆横,中土必困,故以辛热甘温助脾胃之阳,而重用酸以平肝,佐苦寒泻火,因肝木中有相火故也。"以乌梅丸加味甚为恰当。方中乌梅味酸入肝,以养肝阴;黄连、黄芩清泄肝胆之热;细辛、良姜、肉桂、干姜、附片温运脾阳;党参、当归补气血;泽兰叶、三棱、莪术、炮山甲活血祛瘀通络。酸苦辛甘温补合而用之,可和胃补虚,以收扶土抑木之功,佐以活血通络祛瘀之品,以其病久必有瘀滞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医案】龚志贤经方医案5则 小儿遗尿中医治疗 眩晕经方治疗
驱蛔虫的乌梅丸,竟能治痛风?中医:只要脾虚肝亢寒热错杂,能治
厥阴病学术交流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
治疗消化系统息肉的经效验方
乌梅丸运用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