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任甫医案(四)

六、加味消毒汤治愈气瘤一例

彭某,女,72岁。

初诊1970年冬。

主诉及病史∶右臀部包块半个月,2个月前臀部不适,不以为意,近渐至坐卧困难,上月曾赴成都市某医院普外科检查,嘱住院手术,家属顾虑其年老,故就诊于中医。现症臀部包块日大,坐下疼痛加重,纳少,睡眠欠佳,二便正常。素患胃下垂18年。西医诊断∶臀部囊肿(右)。

诊查∶臀部肿块如鸭蛋大,红活高肿,小按则痛,但以手掩上不热。形长体瘦,面色咣白。苔薄,舌质红,舌心裂纹。语声低怯。脉微涩。

辨证∶湿热壅滞,气血凝涩,"热伤皮毛则痛,湿伤肌肉则肿",老年体弱患此,而胃阴又虚,纳谷差,将成恶证。

治法;张仲景有"手掩上不热者为无脓"。应调脏腑致其疏通,和营卫无使壅滞,尚可内消以图之,治外顾内,泻实补虚。拟软坚化痰,解毒和血,除湿散风,兼养胃阴,以加味消毒汤为治。

处方∶生牡蛎24g大黄4.5g当归9g僵蚕(酒炒)9g醋香附9g山药15g陈皮6g赤芍15g红饭豆24g红花6g炙甘草15g5

用水先浸泡药30分钟,武火前开,文火前40分钟,前3次,取汁混匀1,每日4次,每次120ml

再诊;药后肿痛稍减,纳谷尚差。苔脉如前。守上方,去红花,加浙贝、谷芽各15g5剂。三诊;囊肿逐渐回缩,肿痛续减,纳差。守复诊方,减大黄1.5g,继进药10剂,每3日服2剂。

四诊;囊肿已回缩如中指头大。虽舌裂纹略减,而舌质尚红。纳谷仍差。再拟养阴益胃,佐以软坚、化痰、散风之剂。

处方∶党参24g山药24g熟地9g当归9g赤芍15g升麻4.5g柴胡4.5g陈皮6g谷芽15g牡蛎24g大黄3g僵蚕(酒炒)9g醋香附9g浙贝15g炙甘草9g

药后肿块消失,1971年春复查,无异常发现。

1971年底来诊,诉左臀部又发生包块,不便坐卧。视之肿块如鸽蛋大,微肿压痛,以手掩上不热。再用消毒汤治之,两诊共服药12剂,囊肿完全消失。

随访迄今,14年未发,健康状况良好。

【按语】本症似属气,瘤、臀痈(部分与疽的症状相似)、积聚、恶疮等范畴。消毒汤方药出自《丹溪心法》。原方;大黄、牡蛎、僵蚕等份,蜜丸。因患者年老纳差,胃阴虚,故改丸为汤,较易吸收。并注意大黄剂量,勿使泄泻。《本草纲目》谓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并谓以大黄引之,能消腰以下肿;《神农本草经》记录大黄有破瘢减积聚之功。《本草从新》谓僵蚕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近人则谓其有干扰素作用。加入香附开郁理气止痛,前人用醋浸炒,更能协同消积聚。浙贝母祛痰消块;当归、赤芍、红花活血;山药、陈皮养胃;清水炙甘草、红饭豆均能消肿解毒,用量虽较重,但不损气血,不动脏腑,其功尤捷。

七、辨证治愈肠痈两例

例一王某,女,58岁。

初诊;198212月。

主诉及病史;阑尾炎术后伤口不愈合已2个月。现症;未愈合伤口长4.5cm,不断流出分泌物。饮食尚可,二便正常,睡眠中等,口干不欲饮。

诊查∶精神疲乏,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年近花甲,素体虚弱,阴精已枯,阳气复弱,气血两虚之体,肠痈稽延之证。

治法∶当气血双补,托里解毒,可冀转机。

处方∶黄芪24g党参15g茯苓15g白芍15g当归15g银花15g连翘15g白术9g白芷9g苦桔梗9g炙甘草6g6

清洁伤口,油纱布包扎,隔日换药。

再诊∶未愈合伤口已缩小至1.6cm,只有少许清水样分泌物。守上方,加重黄芪量至30g。续进药6剂。

三诊;伤口愈合,自觉无不适,拟保元汤加味,巩固疗效。

处方∶黄芪24g党参15g当归9g上肉桂4.5g(分吞)炙甘草6g大红枣24g3

随访2年,健康如常。

例二王某,男,57岁。

初诊195810月。

主诉及病史1周前上腹偏左持续性痛,不向他处放射,不恶心,不呕吐,2天前右下腹痛,不发烧,食欲差。昨日大便23次,黄色溏便,无粘液。经某院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需手术治疗,因不愿手术,故转中医治疗。

诊查;急性病容,右下腹腹肌紧张,触及包块稍软,约8cm×7cm,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苔薄白,脉来沉涩,体温36.7℃,白细胞15400/mm³,淋巴16%,中性82%,大单核2%

辨证∶此寒凝气滞血瘀,内痈已成。治法∶拟温以通之。

处方;广木香9g枳实9g香附9g丹皮9g酒军9g生军6g川朴15g红藤30g地丁30g芦菖蒲30g

水煎1剂,日三、夜一服。

外用方;食盐0.54g,陈皮30g,共炒热,4层布包熨患部,日2次,熨5分钟后去—层布,熨2030分钟,以病人不感觉太烫为准。

再诊;药后痛减近半,包块缩小至5cm×4cm,饮食量加。白细胞9400/mm°,淋巴18%,中性80%,大单核2%,体温36.9℃。

守前方,减酒军3g,生军2g,水煎,2剂。外用方同前。三诊;药后痛止,包块缩小至2cm×1.5cm。食量续增。

处方∶红藤24g地丁24g银花24g白芍15g柴胡15g枳实9g生甘草6g

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语】肠痈是热毒内聚,瘀结肠中而生痈脓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发热恶寒、少腹肿痞、疼痛拘急为特征。张仲景总结前人的有关理论和经验,对本病论述甚详。如"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圣济总录》有"肠痈由喜怒不节,忧思过甚,肠胃虚弱,寒温不调……故营卫相干,血为败浊,流渗入肠,不能传导,兹结成."的记载,特别提出"肠胃虚弱"这一内因,对肠痈发病提示了新的认识。

本案例一为阑尾炎手术后2个月,伤口不愈合。患者年近花甲,素体虚弱,且手术大伤气血,是气,血两虚之体,热毒之邪未尽,故治宜气血双补、托里解毒。例二为阑尾周围脓肿。气,血瘀滞、郁瘀化热、腐肉蒸脓而致痈脓已成之证,治宜通里攻下、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实本"通因通用""留者攻之"之旨,故疗效显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博士讲金匮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五百三十、膈痈
18.人紀金匱-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第十八
肠痈医案
《石室秘录》笔记之五内医法
朱良春:治痼疾验方五则—用虫类药是关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