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季儒医案(三)

三、柴胡桂枝汤治愈太少并病热证一例

刘某,女,62岁。

初诊∶197067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970523日因高热三个多月,服中西药无效而收住院。经治十余日,服西药如各种抗生素、中药如白虎汤等,每日午后高烧40℃左右,始终不退。曾经多方检查、化验,均未找出病灶。遂邀为会诊。详询病情,患者述其病初由外出受寒引起,当时头身疼痛,自服感冒药,效果不明显,继而高烧,烧前恶寒,每于午后发作,至黎明大汗出而烧退,每日如此,至今已四个多月;口渴而不喜饮,食欲不振,自汗头痛,二便尚可。

诊查体温40℃,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无力。

辨证;此由冬月感寒,邪客太阳之表,治不如法,致表证未解,寒邪人里,盘踞少阳,遂发为太少并病,致有寒热往来之候。

治法扶正祛邪,和解枢机。

处方柴胡5g清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桂枝2g杭芍10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

二诊患者服药一剂,其烧即退,以后亦未再热。嘱按原方再服2剂,以资巩固。

【按语】此例属太少并病发热,用柴胡桂枝汤一剂而愈。但在临床中,不论是太少并病发热,还是太少合病发热,只要见有先恶寒,继而高热,然后汗出热退,每日如此,发有定时这一发病规律者,即可用柴胡桂枝汤,且常一剂而愈,只是服药时间一定在恶寒前2小时,否则效果不显(余随师20载,于此深有体会。曾治一姜姓老翁,高热月余,每以夜间两点先冷后烧,至黎明汗出热退,中西医治疗不见效机,自以为是怪证,不治之症,精神极度萎靡,饮食不下,遂邀为诊治。投柴胡桂枝汤剂,其热即退)。此类发热患者,临床较为常见。导致本病的原因,多由寒邪束表,失于表散,或治不如法,致表证未解而正气日虚,寒邪乘虚盘踞少阳之位,以致寒热往来,形同疟疾,经久不愈。仲景所立柴胡桂枝汤乃和其中而解其外之剂。和其中是扶正以祛邪,使邪不内陷。解其外是使邪仍从表解,此"安内攘外"之意也。故本方以柴胡、桂枝透邪外出,须借助人参,甘草、大枣之补中、扶正以祛邪;半夏、生姜辛开膝理,使盘踞少阳之邪仍从表解;黄芩清热退热;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且使桂枝勿过辛散;所以用桂枝者,以其辛温以祛外寒。治此病必须先解外寒,寒解则热退,如单纯清热而不祛外寒,则寒不解而热不除。因此,在恶寒发作前2小时服药,迎头痛击,先除外寒,是不可忽视的。

四、白虎桑菊合剂治愈风湿高热证一例

王某,女,60岁。

初诊∶1978814日。

主诉及病史;发烧月余;1周烧势加重,体温40℃左右,中西药治疗未见效机;注射退烧针后,当时烧退,旋又复作,缠绵月余,全身无力,食欲大减,大便不畅,恶心,头身痛楚,咳嗽频仍。

诊查;痛苦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行走须人搀扶,肌肤灼热,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洪数,体温39.8℃

辨证;风温袭表,化热入里,肺卫之气失于宣疏,阳明之热毒已见燔炽,致有身热脉洪、头身疼痛、呕恶便秘、咳嗽频仍等表里俱病之候。

治则清气泄热,疏风宣肺。

处方;生石膏30g知母10g桑叶10g杭菊花10g鲜芦根30g薄荷5g忍冬藤30g连翘15g栀子10g蝉衣5g僵蚕10g滑石15g杏仁10g羚羊角粉1g竹茹15g

二诊;据述服药1剂,高烧即退,体温37℃,头身疼痛减轻,精神、食欲均已好转。大便正常,脉缓滑。惟咳嗽未止,再以清热疏风、肃肺化痰为治。

处方生石膏20g桑叶10g杏仁10g鲜芦根30g炙杷叶12g竹茹12g炙前胡10g炙白前10g连翘15g生甘草3g款冬花10g滑石15g忍冬藤15g杭菊10g

三诊;药服3剂,诸症均愈。患者恐有反复,欲再服几剂,以资巩固,又予清热养阴之品,嘱其服2剂,可停药观察。随访病愈,未再反复。

【按语】此例即风温袭表、热炽阳明之候,故以白虎汤大清阳明气分之热;桑叶、菊花、薄荷、芦根辛凉解表;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且忍冬藤有宣通经络,使热邪透达于外之功;僵蚕、蝉衣清热透邪;滑石、栀子引热下行;羚羊角粉清热透表。总之,本方为清热透邪之剂,使热邪从表里两解。此型高热临床最为常见,使用各种抗生素仍不见效,却能1剂而愈。偶有不效者,其热昼甚于夜,重在肺经气分,加黄芩30g,往往奏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谈柴胡桂枝汤(转)
再谈柴胡桂枝汤
『古方新解』再谈柴胡桂枝汤
外感发热诊治精粹
柴胡桂枝汤
《伤寒论》六经病思维导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