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介安医案(四)

八、疏肝健脾、行气水法治愈水疝一例

朱某男,3岁。

初诊198958日。

主诉及病史∶睾丸鞘膜积液年余。经抽液后右侧睾丸积液仍存,伴汗多、纳少,便结日行一次,小便正常。

诊查∶面黄形瘦,右侧阴囊肿大如鸭蛋大,光滑质软,有囊性感,透光试验阳性。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肝气郁而疏泄失调,脾气虚而水湿不化所致。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化水。

处方∶软柴胡10g赤白芍各10g青皮6g桔梗10g金铃子10g荔枝核10g广木香6g小茴香5g白术10g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

二诊∶服上方药4剂后,睾丸积水略有所减,余症如故。舌脉同前。嘱上方药再进4剂。

三诊∶右侧睾丸积水明显消退而趋于正常,仍纳少,睡眠头项有汗,便结。舌苔薄白,脉弦细。更拟扶脾疏肝。

处方∶南北沙参各15g白术10g茯苓10g苡米15g当归10g杭芍10g金铃子10g桔梗10g荔枝核10g青皮6g4

四诊∶睾丸鞘膜积液消失。食纳正常,头项汗出亦消除,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继用上方去金铃子、荔枝核,加山药10g,扁豆10g5剂以巩固其效。

【按语】睾丸鞘膜积液一病,中医谓之"水疝"。其病位为肝肾之经所过,故多以肝肾两经论治,且行气,利水多选用五苓散加味。张老惯从肝脾二脏论治,认为该病为肝木克脾土脾虚水湿不化、水液下注而成。常用四苓散加荔枝核、青皮、桔梗、小茴香,取其性温入肝经,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其中荔枝核、桔梗、小茴香作为治疗各种疝气之要药,故是疝者必用之;有健脾利水之功。组方中以行气药为主,寓"治疝必先治气"之意。由于处方用药谨守病机,往往一击而中。

九、清热利湿退黄治愈胎疸一例

余某,男,4月龄。

初诊1991918日。

主诉及病史∶出生10天后,身黄,目黄,小便黄至今3个月余,且腹胀大。在武汉市某医院住院行B超示∶"肝脾肿大",疑为"阻塞性黄疸"(胆道畸形),建议剖腹探查。其家属不愿手术,而望中药退黄治疗。就诊时,患儿乳食尚可,但见咳嗽已半月,精神差,汗多,寐不安;大便溏而不畅,日行四五次,小便如浓茶。

诊查∶身目俱黄如橘色,形体消瘦,肝脾平脐。舌苔灰腻,纹紫。

辨证∶孕母遗热于子,子系脾虚湿困,湿热搏结熏蒸于肝胆。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利胆。

处方∶北条参15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0g猪苓10g苡米15g姜半夏10g陈皮6g茵陈15g车前子10g5

二诊∶药后咳愈,精神稍好转,但黄疸消退不明显;大便次数减少至日行两三次,色黄;小便同前;纹紫。更拟清热利湿退黄为主。

处方∶茵陈15g黄柏10g栀子10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10g猪苓10g车前子10g青皮6g通草6g

三诊∶服上方药10剂,肤目黄完全消退,小便色淡黄,大便行一两次、质。惟精神稍差,余症均瘥。后拟益气健脾之剂调理之。

【按语】本证为"胎黄",又叫"胎疸"。《诸病源候论·胎疸候》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重蒸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有人认为"胎黄者病轻,胎疸者病重"。西医学则以出生后35天出现身目发黄,710天内不再加重或逐渐消退者属生理性黄疸。除此则为病理性黄疸。本例出生10天后出现黄疸3个月余,诊断"胎疸"无疑。在一诊之治法中,以健脾利湿为主,而效果不佳。二诊中更拟清热利湿退黄为主。方用茵陈蒿汤及五苓散去桂枝合而用之,退黄显著,是谓湿热俱盛之时,当湿热俱清,方获良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辨湿热深浅,王鸿士治肝病学术思想探究
古方名方荔核散治疗肾囊肿大疼痛、疝气痛和睾丸肿痛等良方
阴囊鞘膜积液验方选萃
凤翅医话——男子阴病治在肝
三味药,既疏肝,又温胃暖肾,共治腰痛疝气...
荔 枝 核(《本草衍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