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介安医案(二)

三、攻补兼施法治愈慢惊风一例

熊某,男,10岁。

初诊19677月。

主诉及病史∶患儿于年前因尿血、周身浮肿,在某院以"急性肾炎住院治愈。此后出现厌食、反复呕吐、口臭、头项汗多、潮热、形体日益消瘦、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小便短少而色黄等。近日来发展至不能行走及说话,故请张老会诊。

诊查∶面黄形瘦,皮肤粗糙失润,双目乏神,肋骨暴露,腹如舟状,四肢如柴棒目不自主交替掣动,唇干。舌苔黄腻、津少,脉数而无力。

辨证∶证属虚中夹实之慢惊风。久病土虚木盛为其本,里实积结为其标。

治法∶益气健脾,行气导滞,攻积泄热(标本同治,攻补兼施)。

处方∶党参10g白术10g云茯苓10g厚朴10g枳壳10g木香6g大白芍10g青陈皮各6g生军10g生石膏15g

二诊∶上方药服4剂后,纳谷稍增,四肢掣动次数减少;大便日行次,先干于后溏;有坠胀感。仍不能说话,口臭如故。舌、脉同前。观其症群前方已应,效不更方,仍拟原方再进药3剂。

三诊∶服二诊方药2剂后,大便日行三四次,有结屎和黑色之渣滓,其味臭而难闻;患儿突然能说简短之语,自要饮水,但精神疲倦,其父忧喜失措问曰∶"大便已泻,第三剂能否续服?"张老以为····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嘱其服完。

四诊∶服药3剂后,大便次数反而减少,日行两三次,仍有结屎夹清谷,其色转黄,小便变清。精神好转,能坐会语,但四肢掣动仍有所见,且又见汗多。舌苔薄白微腻,脉细。更拟扶脾养阴。

处方∶南北沙参各15g白术10g苡米10g茯神10g炙甘草6g炙怀芪15g当归10g杭芍10g龟版15g地骨皮10g蝉衣6g陈皮6g

五诊∶服上方药7剂后,四肢掣动基本消失,能起床活动,纳可,二便正常。惟时有午后潮热。舌苔薄,脉细。嘱其主管医生上方药照服3剂。潮热退后可去地骨皮、蝉衣,续服用至痊愈。1983年得知该孩已参加工作。

【按语】慢惊一证以虚证居多,重在补虚治本。本例为虚实夹杂之证,在组方用药时,随诊者雷某曾问曰;"患儿染疾日久,形瘦如柴,虽说攻补兼施,而方中却以攻下药为主,其因何在?"张老答曰∶"根据'六腑属阳,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临证时凡具有里热积滞、腑气不通之证候。首当通腑。是以通为贵,以。本案以攻下药为主,实为取其下法是'去其所害,而气血自生,借攻为补'的一种祛邪安正的治疗方法。"

四、参苓白术散加味治愈滞颐一例

刘某,女,3岁。

初诊19901224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素口角流涎,近3日加重,每日浸湿小方毛巾及口罩数十条,涎色白而清稀;纳少,神疲倦怠,寐时汗多和露睛。大便潇,日行一两次。

诊查∶面色少华,口角流涎。舌苔薄白,质淡,脉细。

辨证∶脾气虚弱,湿邪上扰。

治法∶益气健脾,燥湿摄涎。

处方∶北条参15g茯苓10g白术10g陈皮6g山药10g苡米15g莲肉10g姜半夏10g苍术6g扁豆10g

二诊∶服上方药4剂,口角流涎明显减少,饮食略增,余症同前。上方加杭芍10g5剂。

三诊∶药后流涎基本已止,汗减少,饮食正常;大便成形,日行一次。嘱继服数剂以巩固前效。

【按语】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诸病源候论》曰"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清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据本例之证系由脾气虚弱、脾湿有寒所致。治方以参芩白术散为主,加苍术、半夏取其平淡甘温之性,既能益气健脾,又能健脾燥湿,使其脾健津液循其常道,湿无所生,并取杭芍酸收之功以摄涎止汗;诸药合用,力专效宏,故收效甚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滞颐
中医内科学——泄泻
水肿的辨证论治
医案一束
平胃散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体会
健脾化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