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金铎医案(一)

赵金铎(1916.51990.11),字宣文,河北深泽县人,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赵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17岁悬壶乡里,广施医药,释缚脱艰;救死扶伤,弱冠之年已名噪乡里。"七七"事变后,在抗日烽火之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献技于人民。1948年春在河北深泽县药社(县医院前身)工作,当医生兼任县医联会秘书、主任之职。1954年冬奉调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参加建院工作,承担了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中医班部分《本草经》的教学工作,早期中医九本教材的编写以及第二期西医学中医班的组织领导工作。继而担任医史研究室副主任,计划检查科副科长、科长,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内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秘书长,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书籍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医古籍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赵氏一生勤于治学,注重实践,善于融会贯通诸家学说,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在学术上多有独到见解。临证之际,胆大心细,辨证遣方用药,自出杼机,每起沉疴痼疾。善治中风、血管神经性头痛、肺心病、慢性肾炎、尿毒症、克隆病、情志病诸疾。著有《赵金铎医学经验集》一书,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医论医话荟要》、《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其"电子计算机模拟赵金铎辨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软件,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市的科学技术奖。

一、清热化痰、利气活血法治愈喘证一例

陈某,男,65岁。

初诊198371日。

主诉及病史∶患喘病二十余年,缘由药物过敏引起,反复频繁发作并逐年加重,发作时服平喘西药暂能缓解,过后发作如旧日。在港多方求医治疗无效,专为此疾走了多半个地球,经几十个国家的医生治疗,未能治愈。自诉常感咽喉微痒不适,如有物堵塞喉间,睡眠不实;喘作时叶白色透明黏痰,喉间痰鸣,胸闷气短,长期不能平卧;口渴不欲饮,纳可,二便调。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

诊查∶颜面晦暗,口唇干、色暗红;舌质亦暗红,舌体正常,苔薄白少津,咽部潮红;脉左手滑数弦而有力,右手滑数稍弦。

辨证∶病因膏粱之变,积热生痰,蕴于上焦,致使肺失宣降,气滞血瘀,乃热喘也。

治法∶消热化痰利气活血。

处方黄芩9g瓜萎12g杏仁9g(炒打)炙桑皮9g橘红9g牛莠子9g(炒打)茯苓9g竹茹12g赤芍9g丹皮9g桔梗6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其服药后如无不适,可连进14剂,平素饮食宜清淡。

二诊1983728日。药后诸症好转。近月来喘证仅发作一次,并很快缓解。胸闷气短基本已除,惟仍咯出少量痰。舌脉基本同前。并诉近日吃不少青瓜(黄瓜),感觉特别舒服。仍依前法稍事变通,于原方去牛莠子,加天冬9g,续进药14剂。

三诊1983812日。近五十天来喘证未作,诸症均见减轻,但仍有口干、眠差。舌质暗红,脉转细弦。于上方加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建议隔日1剂,再服20剂,尔后以六味地黄丸方加蛤蚧为丸调理。

1984年春,其友人代诉∶患者喘证基本痊愈,除表示谢意外,还要求拟一个饮食宜忌方案,已照办交其友人寄去。

【按语】本案患者因平素喜食肥甘厚味,乃有膏梁之变,痰浊内生,加以药物过敏,触动"宿”未去,虽多方经久医治,而病仍不愈。从症状表现上看,似无明显热根”而发生喘病。因“宿根”未去,虽多方经久医治,而病仍不愈。吉质暗红,舍证从脉从舌,热痰蕴肺,肺气失宣,气滞血疼使然。方用黄芩、桑皮以清泻肺热;瓜蒌、牛蒡子、橘红、竹茹、茯苓以清化热痰;杏仁、桔梗以宣降肺气;赤芍、丹皮以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肺之热邪得清,则不致热邪炼液为痰。热痰得以清化。则不致阻滞肺之气机。肺气得以宣降,则气化而痰热亦化。且有助于血运。瘀血以活,则又有利于气机条畅。配合适度,药中病所,加以饮食清淡,可减少痰湿的来源,故十四剂药后病即好转。人体之气,肺主出,肾主纳;喘证其本在肾,其标在肺。治肺已有起色,要考虑治肾以固本。故二诊即去轻散之牛蒡子,加养阴之天门冬。三诊舌苔虽转薄黄,但脉已不现滑数,说明在肺之热痰渐趋消除,又加二至丸以滋阴,逐渐递增,最后以六味地黄丸加蛤蚧补肾固本纳气以收功。

二、祛痰理气治愈哮喘一例

刘某,男,40岁。

初诊∶1987829日。

主诉及病史∶十七八年来哮喘、睡眠不能平卧,始终未缓解。素日胸闷气短,鼻流清涕,喉间痰鸣,痰白量少而黏,咳之不爽,易汗出,便稍干。曾诊为"过敏性哮喘"

诊查∶形体瘦弱,面色灰暗。脉细数,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红,舌根苔白腻。

辨证∶肺气宣发、肃降失常,且肺气阴两虚。

治法∶祛痰理气,宣肺平喘。

处方∶杏仁9g(炒打)瓜蒌9g(炒打)百部9g远志6g茯苓15g炒苡仁15g陈皮9g苏梗6g蝉蜕6g当归9g牡丹皮12g甘草6g

二诊∶95日。服上方药7剂,胸闷气短有减,哮喘缓解,睡眠始能平卧,鼻流清涕、喉中痰鸣均除,二便正常。脉细稍数。

药已中的,上方加沙参15g、玉竹12g,继服药14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喉亦为肺之门户。故方用杏仁、瓜蒌仁、百部三药相伍宣肺宽胸,润肺滑肠,化痰平喘;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断痰湿之来路;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陈皮、苏梗理气宽胸,温肺化痰;蝉蜕疏风散热,开宣肺气;当归、牡丹皮养血润肠,清热凉血;甘草补脾益气,润肺平喘,兼以调和诸药。二诊又加入清热养阴的沙参、玉竹。诸药合用,使痰清脾健、胸宽喘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赵绍琴)
老年人呼吸困难用什么药
孩子咳的睡不了觉,用止嗽散为何无效?
寒痰伏肺证,有哪些表现?中医如何辩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一方就解决,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仍温燥伤肺,气阴两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