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汉章医案(三)

五、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养阴利湿法治愈丹毒高热一例

吴某,女,65岁。

初诊1987925日。

主诉及病史∶患丹毒后,体温高达3840℃,下肢红肿反复发作已七个月左右。今年2月中旬开始发病,其间3次发作,3次住院,每隔一个月左右发作一次。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热虽退而下肢红肿始终未完全消退,这次又发烧三天。

诊查∶发热,口渴喜饮,出汗,饮食不佳。检查∶双侧下肢外侧膝下三分之一处,皮肤暗红而肿,肿势延及足背,体温39.5℃。脉细数,舌质鲜红,舌苔薄黄。

辨证∶湿热毒邪内蕴肌肤、热伤胃阴所致。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养阴利湿。

处方∶升麻4g生石膏30g知母10g元参15g牛蒡子10g生地黄10g麦冬10g黄柏10g木通10g鲜芦根30g

二诊105日。上方药共服11剂。服药至第八天,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下肢浮肿消退其半,口渴喜饮,饮食不佳。脉沉细缓,舌质鲜红少苔。热肿已退,胃阴未复,湿邪本尽,治以养阴开胃,佐以化湿。

处方∶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鲜芦根30g石斛10g太子参15g橘叶10g砂仁4g(后下)滑石30g(包)3

三诊109日。患者又发烧两天,体温39℃,口渴、纳差。继服925日方药3剂。热退后又服药10剂。后改用105日方服药11剂。116日又发烧,体温39℃,继用925日方药加大青叶15g、连翘10g7剂。

四诊∶服上方药后热退十天左右,饮食仍不佳,精神不振,下肢微肿,舌质红较前好些。气阴两虚,湿热之邪未尽,治以益气养阴、健脾利湿。

处方;太子参15g橘叶10g砂仁4g(后下)滑石30g(包)木通10g鲜芦根30g黄精10g花粉10g知母10g黄芪10g7

五诊1988115日。自去年11月中旬至现在没有发烧,双侧下肢红肿消退,胃纳一般。脉缓,舌质淡红,苔薄白。继以前方加减以善后。

处方∶黄精10g金石斛10g太子参10g橘叶10g砂仁4g(后下)火麻仁10g郁李仁10g5剂。

【按语】患者发病到痊愈,历时九个月左右,高热反复发作六次,证情较复杂,临床少见。丹毒致病,总因血热火毒蕴于肌肤,其发病部位不同,发病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如面部发病多兼风热,腰胯发病者兼肝火,下肢发病者兼湿热。

本例发生于下肢,高热为火毒入于阳明,故以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毒;升麻、元参、黄柏、生地黄、牛蒡子清热解毒、凉血化斑;舌质鲜红、口渴为胃阴受损,药以麦冬、芦根养阴清热;下肢红肿为湿热内蕴,以滑石、木通清利湿热。由于高热反复发作,最后加大青叶、连翘以加重解毒凉血之力。热退后,舌红、口渴、纳差为胃阴受损,故以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清养胃阴,太子参、橘叶、砂仁醒脾开胃;下肢浮肿为湿邪未尽,故以滑石、芦根清热利湿。在这两个月治疗中。坚持使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养阴利湿等法而治愈。

本案复发与湿邢有关。湿为黏腻之邪,和热毒相结,难以分解,故统缠绵难愈,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胃阴伤与湿热并存,在用药上有一定矛盾,过于利湿则伤阴,养阴则碍湿,其中滑石、芦根既能利湿,又能养阴,为治疗伤阴兼湿的良好药物,但其功用较弱,故加木通、黄柏之苦寒清利;好在和养阴药同时使用,从而减少了利湿伤阴和滋阴助湿之弊。

六、滋阴解毒、补托透脓法治愈对口疽一例

胡某,男,56岁。

初诊1983125日。

主诉及病史∶颈后肿痛,不发热,某医院诊断为痈,注射青霉素无效,且愈来愈重而来我院门诊。

诊查∶颈项后肿痛已10天,近日疼痛加重,肿势范围扩大,不发热,口渴喜饮,眠食尚可,二便正常。查∶颈项中部有6cm×6cm肿物,疮形平塌,中间有粟状脓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皮色不红。尿糖(+++)。脉数,舌苔薄黄质红。

辨证∶阴虚热毒内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滋阴解毒,补托活血。

处方∶当归10g元参15g银花15g生甘草6g生黄芪10g皂刺10g乳没各10g蒲公英15g

外敷五五丹、金黄膏。

二诊129日。上方药服3剂,肿痛减半,疮口溃烂溢脓,口渴喜饮。脉数,苔黄质红。药已中病,原方加花粉10g、麦冬10g、玉竹10g,外敷药同上。

三诊21日。上方药共服12剂,疮口腐肉脱落,肉芽新鲜,范围缩小,疼痛基本消失。脉仍数,舌苔薄白质红。余毒未清,阴虚未复,继以滋阴解毒、补益气血法。

处方∶元参15g当归10g银花10g生甘草6g生黄芪10g葛根10g玉竹10g花粉10g

外敷生肌散、生肌玉红膏。服药5剂后停药。至210日疮口愈合。

【按语】对口疽生于颈后中部故名,又称脑疽。对本病的发生原因薛立斋在《疡科心得集·辨脑疽对口论》中说;脑疽属太阳膀胱经积热,或湿热上壅,或风温外感,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所致。本例口渴喜饮,脉数,舌质红,为阴虚火炽,故以元参滋阴降火;银花、公英、甘草清热解毒;当归、乳没活血止痛;皂刺药力锐利,能直达病所,能消能透,生黄芪补气托毒,有"疮家圣药"之称,二者相配,有补托透脓之功。二诊时局部肿痛减,疮口已化脓,但仍感口渴喜饮,脉数等,说明阴分仍虚,故上方加花粉生津止渴、排脓消肿,加麦冬、玉竹养阴生津。腐脱新生后,以养阴生津、调补气血而获痊愈。

患本病者常因正气不足、热毒炽盛而致疽毒内陷的重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热剂』清热解毒>凉膈散>彭景星运用加味凉膈散的经验(老中医经验)
金储之治疗白血病的经验
冬地三黄汤的方证
(3)顽癣4年案作者:刘方柏
治小儿肺炎秘方(方16首)
四款药膳方 最宜秋养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