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胆气足做事果断

胆气足做事果断

“傻大胆”属肝胆湿热 “胆小鬼”是心胆气虚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学专家 罗卫芳博士

有人遇事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够呛;也有人天生胆大,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没什么可怕的……到底什么是胆?如果人因为得病摘除了胆,是不是就彻底没胆量了?

  西医解剖学上讲,胆囊是一个有弹性的囊,和肝脏的胆管系统相连,在非消化期间,由肝细胞不断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内贮存。中医学对胆的认识与西医学有相似之处。例如,《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称胆为“中精之府”,是指胆内贮藏一种清净、味苦且呈黄绿色的“精汁”———胆汁,而这种“精汁”来源于肝。《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因此,中医学认为肝胆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因此有“肝胆相照”一说。从这方面来说,中医学所指的“胆”包含贮存、排泄胆汁的功能,与西医学所指的胆囊相近。

      但中医所说的“胆”功能还不仅限于此。中医认为,胆对于人体至关重要。胆气在疏通人体气机,调节脏腑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胆气升发、疏泄的功能,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气血顺畅的状态。所以,维护“胆”的功能正常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中医学所指的“胆”,还涵盖了神经、精神层面的功能,例如,《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谓中正,即处事不偏不倚,刚正果断。中医学所指的“胆”,正是与人的决断能力密切相关,胆气充实,则人的言行干净利落、刚正果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评价一个人有无决断力时,常用“有胆”、“没胆”这样的词汇。如果把这个“胆”单纯理解为“胆囊”,会闹出担心得了胆囊炎、切除胆囊会让人“胆小”或“没胆”的笑话。

      中医临床上,我们也能看见,很多与胆功能相关的病证,如肝胆湿热证、心胆气虚证等,都会影响人的决断力———前者会导致鲁莽的决断,即所谓“傻大胆”;后者则导致优柔寡断,胆小怕事。肝胆湿热证可见两胁(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疼痛、腹胀、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多与很多不良情绪和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期思虑、抑郁、暴怒,以及贪肉食、嗜烟酒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配合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改变错误生活方式。心胆气虚证则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易醒、心慌、胆小、遇事易惊,伴有气短乏力、多汗等。这一病证可见于大病后或体质虚弱者,平时可经常食用莲子桂圆山药粥,同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既是六腑也是奇恒之腑,为什么胆这么特殊?
一阳来复,天下白-百病从胆治
中医养生入门:胆在人体的作用
理解中医(24)之 六腑——胆
【中医基础】(14)什么是人体之“胆”呢?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