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慧吃 ‖糯米补中气,补脾肺虚寒,这样吃养胃气

糯米性味甘、温,入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久泻,便溏食少,表虚自汗等,但很多人对糯米印象并不好。

因为它最大的不足之处——过于粘糯滋腻,不易消化。

首当其冲就是粽子,吃了后,胃里堵得慌,不消化。

所以很多人就把它打入了冷宫,常年不买糯米,不吃糯米。

其实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慧的吃法。

老传统的粽子里面是红豆沙,为啥呢?

明代李时珍有言:“糯米性温,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者,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意思是糯米粘糯滋腻,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以致助痰助湿,使原来患有的痰热偏重,或湿热内蕴的疾病更加严重,促使症情加剧。

吃糯米容易痰湿,那祛湿最好的杂粮是赤小豆。

粽子外面是糯米,里面是赤小豆沙,两者搭配,相得益彰。

 但很多人包粽子,里面放的是红枣或者猪肉,红枣、猪肉都黏腻,容易生湿气,再和糯米放一起,让人更黏腻更湿。

我们要顺着自己身体本能走,不要顺着欲望走,特别是现在物质条件好了,粽子馅料更是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只管好吃,不管健康。


食物除了给我们带来饱腹,更重要是调理身体,让身体更健康。

然后就是吃的量,一到端午节,每人一个大粽子,还有人把它们当饭吃,绝对积食啊,饭是五谷,不是糯米。

食 ‖ 月饼原来是养肺的药饼,都吃错了

就像月饼一样,不是月饼的错,而是吃多了的错。

粽子亦是,这个东西很好,适量吃就是养生,吃多了就是伤身。

糯米吃法

《本草纲目》言其“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圆运动古中医学》有一糯米食疗方子,正适合这个时候。

“冬春之交,小儿面红身痒。

冬春之交,阳气发动,小儿中气不足,阳动于下,遂越于外。

红与阳皆阳气外越,宜补中气以回阳气,红自退痒自止,冰糖糯米粥极效。

若认为火而用凉药,即成大祸。

服凉药后若腹泻者,多发热而死。

而宜凉药之病,面不红身不痒。大人亦然。”

所以糯米最好的食用方法是煮成稀薄粥。

这样不仅容易消化吸收,不伤脾胃,更有良好的健脾养胃的效果,正如《医药六书药性总义》中所言:“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清代食养专家王孟英曾指出:“若煮粥饭,不可频餐,以性太粘滞,难化也。”意思是不要一日三餐都吃糯米粥,毕竟它不是五谷。

另外,由于糯米粘滞,凡痰湿体质或湿热病情者,糯米制作的食品,都不可多吃常吃,就是你本来脾湿不容易运化,难消化的就要少吃。

糯米属于发物,像婴幼儿和年迈老人,以及大病之后者不可多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有言:“糯米粘滞难化,小儿,病人最宜忌之。”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也告诫:“凡老人小儿病后均忌。”

所以,善吃、慧吃很重要,吃对了带来健康,吃错了带来疾病。

耕读方寸间,静观自在心,耕以养身,读以明道!朴真耕读居于乡村,开设国学经典周末班,假期营,线上早读家训班,儿童庄子班,晚读金刚经班,黄帝内经班,易简养生营,在大自然和经典中,让身心灵更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端午节将至,这5种人千万不要多吃粽子!
太阴病固基篇
国医经典解读第23讲:专治厥阴肝经的阴浊上逆之邪—吴茱萸汤
呕恶、吐涎沫,头痛
桂枝人参汤临床应用[摘]
古今名医汇粹(1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