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山往事:林逋与梅

图@The Lee's

林逋早年曾说过:只绝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没想到几乎一语成懺。

林逋,微邻于侠

胆气谁怜侠,衣装自笑戎

年轻时的林逋似乎与梅花扯不上什么关系。因为那是一个戎装佩剑、意气风发的林逋。而这个武侠版的林逋,正是他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离开杭州浪游时的形象。

公元997年,宋真宗上台以后,一改过去朝廷软弱无能的样子,想有一番作为,他召回了主战派人物王禹偁,重用名相下,寇准,在京城北郊检阅禁军二十万。契丹两次入侵时他曾御驾北巡,1004年,还亲临澶州前线督战,鼓励将士。当时,契丹大将萧挞览出视地形,被宋军射死在澶州城下,宋军为之士气大振,举国振奋。

林逋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披上戎装,走出书斋。他走过芜湖、采石、含山、寿县、舒城、无为、潜山、池阳、金陵等地,直至山东曹州。林逋此行不为遨游名山秀水,曹州与澶州仅隔一条黄河,当时是浙江富阳人谢涛在当知州,林逋与谢家很有交情,自是希望到前线能有所作为。

在北上途中,他还写了不少诗作,表现出投笔从戎、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驴仆剑装轻,寻河早早行”“胆气谁怜侠,衣装自笑戎。寒威敢相掉,猎猎酒旗风”。如此英气勃勃的林逋,与人们印象中体弱多病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其实,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就说林逋“微邻于侠”,有点像侠客;与林逋同时代的范仲淹在写到与林逋谈话的感受时,就有“剧谈来剑陕,腾啸骇山神”的诗句。

但是,林逋很快就失望了。他所到之处,人们只把他当作清客文士而已。特別是澶州一战,打了胜仗的宋真宗因为厌战,竟与契丹签订耻辱的“澶渊之盟”。而且“澶渊之盟”以之后,主战的寇准罢官,重用佞臣王钦若,举国上下,无不愤懑。

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正月,为挽回人心和“天威”,宋真宗与王钦若设计搞了一个“天书”大骗局。谎言梦见神明,有“天书”降临;六月,王钦若又制造泰山也有上天降下“天书”的骗局,真宗便亲到泰山等地祭天地,谢上苍,并在全国各地建造官观,耗去无数人力和财力。

这是林逋出游以后骤变的形势,所见所闻,到处是一片乱嚷嚷的“封禅”声势。在这场闹剧中,许多文人无意富国强民之策,而向真宗献谀文颂封禅,得官求荣。林逋憎恨这场谀颂封禅的荒诞闹剧,“抗扰非吾事,深居断俗情!”愤慨失望之下,决意隐退。

孤山,疏影横斜

人间蓬菜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林逋将隐退的地址选在杭州孤山。

▲ 孤山一角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是西湖上唯一天然形成的最大溯岛,也是葛岭的支脉。东连白堤,西接西冷桥,孤立在湖中,故名孤山,或孤屿。白居易曾说过:蓬莱官在水中央。也有更上古的一种说法:人间蓬菜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

孤山自唐代起就遍植梅花。林逋也有可能是一开始就看中了这点,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毅然移居在此。并且整整二十年不入城市。

▲ 如今,孤山探梅已是西湖一大盛景

从此,那个戎装尚武的林逋不复存在。而且,在他隐居孤山以后的诗中,当年出游时的“剑装”“射弓”等文字,消失地彻彻底底。他将余生倾注于放鹤、栽梅和书画诗词创作中。

他在孤山上垒土为墙,结茅为室,编竹为篱,以为栖身之所。正是梅花迎霜傲雪、孤芳自赏的特点与他性格情趣相契合,林逋就从他居住的山阁开始种梅,绕屋依篱,高高下下,一路种来,直到湖边,又依山傍水延伸开去。如此“不三四年个之间,而孤山景已非昔日矣。”现在的孤山探梅就是西湖盛景之一。

林逋植梅很有讲究。王复礼在《御览孤山志》记载:“和靖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每售梅一树,以供一日之需。”是说他把每株梅树的收入包一个小包,一共三百六十余包,全部放进一个瓦瓶里。每天随手取一包,打开一看,如果是一钱银子,这天就用一钱,如果是二钱,就用二钱。总之,以一株梅树的收人多少,决定一天的生活成本。钱多就买酒喝,钱少则将就着过。

而每当雪霁梅开时节,游人纷至沓来,这时便是孤山最热闹的时候。林逋就写一块牌子挂在梅树上:“休教折损,尽许人看,不迎不送,恕我痴顽。”

林逋对梅的酷爱,更在于他对梅花大量的描写上。现存的咏梅诗有八首,咏梅词一首,都是在隐居孤山时完成的。这个数量置于后世不足挂齿,但与他此前的文人相比,却的确是前无古人。而且重要的是每句诗的质量,几乎是摄魂入魄。他是“千秋万古梅花树,直到成平始受知”的开创者。

▲ 腊梅

他的八首咏梅七律,世称“孤山八梅”。其中的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雪后园林オ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被誉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它们的共性都将笔墨着意写梅枝。在这之前,虽然杜诗中也有“冷蕊横枝”之语,晚唐诗人也有花枝照水的取景,但像林逋这样大篇幅地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

众所周知,梅花花容淡小,极不起眼,但枝影形态丰富,是其特色所在。前人并未充分发掘到这一点,到了林逋的诗句,才将人们的视线从“花”引向“枝”,而仅仅“疏影横斜”四个字,就极其简练地透视了梅花难以言喻的神韵与意趣。在这以后,人们艺梅赏梅,咏梅画梅无不倾心在梅枝,后来花鸟画中的墨枝枯干,最初就是跃然纸上的“疏影横斜”。

林逋还擅长用水月的虚淡来渲染梅花,取夜色中梅的神韵意趣。正如南宋人所称赞的:“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

林逋的爱赏推尊,不仅得风气之先,更重要的是,他是以隐士的心志情趣出发去加以感觉。

他的《山园小梅》之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清向小园。

疏影横斜冰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肯定“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性,所写梅花都是湖山孤隐的背景里,多为柴荆、竹丛里的孤株独枝,这样文人种梅赏梅,竟然有了一股耕读况味。所以因为林逋,后人又把植梅看成是陶冶情操之举,或与陶潜相似的归田守志之行。梅花的神韵意趣打上了逸世高蹈的人格烙印。辛弃疾更直接说:“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

林逋还养鹤。在结庐孤山时,他常常驾舟遍游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有客至,就叫门童纵鹤放飞,林逋见到鹤就必然棹舟归来。沈括在《梦溪笔谈》就提到了这一茬,后人为了纪念这仙人一般的故事,就在孤山东北坡建造了放鹤亭。

▲  位于孤山的放鹤亭

虽然隐居孤山,林逋却仍然名声在外,大中祥符五年 (1012),宋真宗听说他的名声,赐他粟帛,想要招他为长吏岁时劳问。他却说:供职是危事,代以婉拒。又恳切地表这了自己只愿青山绿水相伴的夙愿。所以许多人说,中国历代多隐士,但若说真正存自归隐的,只数林逋。因为只有他的心,不是妄图走终南捷径。

林逋死后,绍兴十四年(1144),宋高宗旨意在孤山南麓修建四圣延祥观。当时,孤山上的寺庙院刹和士民墓祠尽被迁走,而林逋之墓却因沼未迁,永远地留在孤山。此后,历代都有官府和名士祭扫、修缮林逋墓茔,放鹤亭就是元代郡人陈子安为纪念他而建造的。

隐居,梅妻鹤子

林逋一生都没育娶妻生子吗

所以后人崇拜,将林逋植梅养鹤的隐居生活结为“梅妻鹤子“四字。演变到后来,它就成了清高自适的文化典故。只不过这四个字蕴含着太多的秘密。

许多人根据这一说法还论断了林逋一生都没有娶妻生子。

然而据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载:清嘉庆二十五年林则徐任浙江杭嘉湖道,亲自主持重修杭州孤山林和靖墓及放鹤亭、巢居阁等古迹,发现一块碑记,记载林和靖确有后裔。据施鸿保分析,林和靖并非不娶,而是丧偶后不再续娶,自别家人,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

南宋记录山家饮撰的《山家清供》的作者林洪,就曾自称是林逋七世孙。仍然有可信之处。

当今一位叫王旭烽的杭州女作家却在其江南知性之旅第二集《绝色杭州》一书里,特地写到了“处士林和靖”,她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都说林和靖终身不娶,方有'梅妻鹤子’之说,我却终有疑惑:那个终身只爱草木禽羽的人,果然能写出《长相思》来吗?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

想来,处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泪的,也是有爱情的。梅可爱,鹤可爱,但终究是人最可爱。我曾从杭州地方史专家林正秋先生处得知,林和靖果然是有爱情的,不但有爱情,而且还有婚姻,不但有婚姻,而且还有后代,后代大大的多,一分又为二了。一支在浙江奉化,人丁兴旺。另一支更了不得了,飘洋过海竟到了日本,到了日本还不算完,竟又成了日本人制作馒头的祖先,这几近乎传奇了。但奉化和日本二支林家,前些年又在杭州胜利会师,摄相于孤山祖先梅下,有林教授挽臂为证。这实在是货真价实的寻根文化了,至于它在学术上经不经得起千锤百炼,要靠史家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我,却是希望隐士有后的。绝人情爱的隐士,终不如增人情爱的隐士更可信呢……”

不过无论林逋是否有情爱,写《长相思》的林逋让人觉得他是生活的,而咏梅的林逋,则是精神的。

图@The Lee's

◇ 文章选自玄鸟策划杂志《醉根》

◇ 原文标题:《若无和靖即无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历史上唯一真隐士?
“梅妻鹤子”林和靖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心底思念着谁?
千古梅魂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