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养生:五十五岁到八十五岁才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如今人的寿命的增加,不再是那种苟延残喘的拖长时间,而是有效生命的延长。

    有效生命指的是我们活着,能在意识上自由行使自己的意志,能在体力上料理自己生活,并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

     与古人相比,我们的有效生命足足延长了15到20年。体力的充沛引起心理上比前人更为年轻,杜甫在写“少陵野老吞声哭”时才45岁。苏东坡写“多情应笑

我,早早生华发”时,刚满47岁。古人到50多岁时心态就已衰老,56岁的杜甫写“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时,给我们一副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模样。

     在今天,就算五六十岁的人自称为“老人”,恐怕也没人认可。

     前两年,《今日美国》杂志报导二战后的婴儿潮已进入退休的年龄,认为和他们的前辈相比,这一代人精力体力充沛,生活丰富多彩,对人更加慷慨。所以,55岁 到75岁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如果注意保养,适度地锻炼,好好把握,完全可以把这段年龄延至80岁乃至90岁。

   之所以说55岁到85岁这是人生的一段黄金时光,是相对于其它的人生阶段来说的。这段时光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年龄段已过了人生最辛劳的阶段。人 刚离开懵懂的年龄,还没作好准备,便被抛进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人生轨道中。从学着帮孩子换尿片到陪孩子上琴课或学游泳,我们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多半不是为自己的。离开家到公司,职场里同事间为加级晋升相互竞争,越是高层次的职业,竞争激烈越是常见。忧郁症成为流行病。当我们进入五六十岁时,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至少过了需要我们很多照顾的年龄。而工作上,我们已经达到了那个层次的高峰。不必要为晋升终身教授而连夜写论文;也无须对领导唯唯诺诺,生怕丢了饭碗。有的人兴许正盼着公司把他炒了,好多领几个月的退休金,多拿两年的低保救济。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心态平稳,对生活满意度最高。

    第二,这个年龄段的人,智力达到人的最高点。人的体质到三十岁后开始下降,但人的智力却仍在发展,至少到70岁以上。玩脑筋急转弯之类,我们兴许玩不过小年青。但考虑问题的周到和精细,却绝对胜过他们。面对突发的事件,我们会比年轻人更显得从容不迫。处理生活难题,我们经验丰富,游刃有余。

    第三,这个年龄段的人,经济收入比较稳定。柏 拉图在《理想国》里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钱,对老年人的唯一的好处是他不需要为着金钱去干坏事了。金钱是万恶之首。所以,我们不会象年轻人一样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利益去铤而走险。稳定的收入给我们提供了物质手段,让我们去“享受”我们钟爱的所有事情,不管是追寻童年的梦想,还是修补青春的遗憾。对人来说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四,这个年龄段的人体力尚佳。走路虽未必健步如飞,但也没到吴牛喘月。我们有的是精力去艺海拾贝、史林揽胜。旅游、钓鱼、读书、听音乐、淘古玩、倘佯于山水之间、猎奇在市坊之中。借用王羲之的一句话叫“信可乐也!”

   把握这20来年的黄金岁月,关键在于更新观念。首先得认为自己还很年轻。新鲜的事物能接受,花前月下和年龄无关。孩子长大飞走了,是人生的规律。我们没必要再去操劳他们的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那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责任。其次,不要让案牍劳形,琐事缠身,为自己挤出更多的时间。切记唐伯虎所说的“世上钱多 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下”的警戒。

   人类学家认为,人有十种独特的生物特征。其中之一是:其它动物过了生育年龄,很快就死亡了;而人在生育年龄过后,生命的旅程还很长。所以,珍惜这一段颇长的黄金时段也是造物主的恩赐喔!

    然而要珍惜就得有所为,为此应力求做到以下七点:

    一、不贪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得」就是「贪得」,想要拥有什么的物质欲望。

   人老的时候为什么要「不贪」?因为你的体力、精力、记忆力、拚斗力……都大不如前,这时如果仍然和年轻时一样,什么都想要,你的日子肯定会过得十分辛苦。这时候要放下贪念,也就是孔子说的:戒之在得。

   不贪的观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又是什么?凡是「基本生活」不需要、用不到的就不要。什么是基本生活所必须的?你能吃多少、喝多少、穿多少、住多少、玩多少!例如财富,如果已经累积足够的养老金,再多的要了有何用?为儿女做打算吗?你已经七十岁,你的儿女年纪有多大?那么大的儿女,如果还需要你的经济照顾,除非他是智障、残废,否则这种没出息的儿女不要也罢。

    除了不应有物质的贪念,也不应有物质的「比较心」。好比说名牌皮包、手机,不要因为别人都有,所以自己也想拥有一个,而不问自己是否是真的需求?

   不管是什么东西,没有需求就不要,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你。人到七十,还生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下,这不悲哀吗?我就是我,管你如何看我、如何想我,我还是我。也因此,在人生剩下的岁月里,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其余都不要,这就是孔子说的:戒之在得!

   二、不唠叨

    世间的万般事物之所以如此,都有它的道理。管你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它还是如此。什么政治啦、利害啦、党派啦、社会乱象啦……管他那么多干什么?至于家人,好比说老伴、儿女、孙子女……你已经管了那么多年,如果他们依然故我,再管下去又有何用?

   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唠叨,囉囉嗦嗦像唸经似地唸个不停。如果实在看不下去,温和地提醒一声,最多两声,也就足够了!再说下去就是「令大家都讨厌」的唠叨。想想当年你年轻的时候,父母以为爱你,不停地在你的耳边「叮咛」,你当时有什么感觉?人生最可怕的,是不能记取教训,以致日后成为自己当初所讨厌那一型的人!年轻时如果你讨厌长辈对你唠叨,将来当你成了长辈,也请不要对你的晚辈唠叨。

  三、不活在过去

    最怕老人絮谈自己往日的"丰功伟业"。第一次也就算了,还有一点新鲜感。不幸的是,很高比率的老人依然习惯活在过去,喜欢不断地、重复地谈论往事。尤其是"当年勇",一聊起来就没完没了,而且是同样的一段老故事。可能见了十面,就会说个七八遍,到后来倒背如流、两耳长茧。当然,喜欢活在过去是人的天性,不要说老人,曾经有段时间我也喜欢摆"当年勇",一旦谈到这些话题,我顿时觉得精神格外振奋、言语格外犀利,大有欲罢不能之势。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听得不耐烦了,皱眉问我:这些都是过去,你讲它有什么意义吗?顷刻之间,我暗暗惭愧。从此,我晓得暗自检讨自己和别人聊天的话题,也开始留意别人谈话的内容,这才发现"活在过去"是大多数人的毛病,而且越老越严重、功劳越大越严重。

    回忆,只须跟"和你有共同记忆"的朋友一起分享。其他无关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同经历、职位层次的人,少跟他们显摆自己的“光辉”过去。

   四、不坚持己见

   坚持己见从别人的角度看就是固执。越老越固执,听过这句话吗?这是事实,也是普遍现象。老人为什么固执?可能原因如下:

   1、老人累积了许多的人生经验。当他碰到新事件往往用以往的经验做比较,并迅速做出结论:是好或坏、是对或错、是可行或不可行!

   2、老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这让老人的许多想法,例如人生理想、生涯规划、生命的价值观……和年轻人的认知都有一段差距。

   3、人越活,会为自己设定越来越多的框框,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而且,只要自己衣食无虑,往往就会?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

  4、面子问题。年轻时如果长辈教训你,即使心里不服,还是会忍下来。可是,等到你成了长辈,如何能再忍受年轻人对你的纠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百年,唯此20年为金,献给黄金年龄的你!(珍藏)
白岩松又出金句:60到80是最好的年龄!惊醒千万老人!
55~85岁是人的黄金年龄
人生黄金年龄段 —— 55岁到85岁
60-80岁是人生的黄金年龄,献给处于黄金年龄的您!传阅珍藏
五十五岁到八十五岁才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