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聊斋诗词鉴赏:湖上早饭,得肥字、早春、三月三日呈孙树百,时得大计邸抄



11
湖上早饭,得肥字


湖上烟寒远树微,平沙鸥鹭尽忘机。

归鸿一字愁中断,浓绿千山雨后肥。

驿路新栽彭泽柳,天涯分饭首阳薇。

芳洲蛱蝶深深见,乱扑菱花上钓矶。

       

松龄抵达宝应,就成了知县孙蕙的贴身文秘。宝应县衙襟带宝应湖,宝应湖比大观园中那湾浅水不知要大多少倍;松龄们比海棠社的那班小鬼头,年龄也高得多。水不同,人不同,一瓣诗心却相通。这不,当哑哑橹声将雪白稻米饭送来之时,松龄们已经拈好诗韵,开始构思了。拈韵作诗,怎个拈法?倘使你左手边躺本《笠翁对韵》,右手又恰好翻到《红楼梦》“秋爽斋偶结海棠社”那回书,我就不必喋喋饶舌了。知我者嫌我卖弄,不知我者正暗自嘀咕——“这家伙瞅见米饭,正馋得嚼口水”——着呢。

湖大,人高,视野自然就开阔得多。所以,映入眼帘的,是寒烟,是远树,是平展展的沙滩,是展翅欲翔的鸥鹭。鸥鹭忘机,是用《列子》的典故,说鸥鹭忘却了人的机诈之心;反过来说,就是人与鸥鹭相嬉相乐,无害物之心。这是否暗示松龄与孙蕙之间那种相依相得的主宾关系呢?

鸥鹭忘机,鸿雁却不忘南归。在鸥鹭脆亮的舞鸣中,忽闻一声忧怨的太息,循声望去,天上的“一”字雁阵倏然断裂,落下的那只,正以凄婉的姿势表达着对故土的思恋。思乡恋家归思乡恋家,毕竟是刚到南国,深秋了,家乡的风物早已苍凉摧折,而这里“昨夜雨疏风骤”之后,今晨却是千山肥绿,爽人眉睫。这一联对仗,是“借对”。“归鸿”是鸟,“浓绿”是色,怎好相对呢?原来呀,“鸿”者“红”也,假借字音以成对也。

肥绿洒泼,沸山溅路。当年栽的柳树随风依娜,招人疼怜。但彭泽县的县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早已归隐“五柳”之宅,我松龄何苦在这天涯宝应做等而下之的幕宾向人分饭乞食呢?“首阳”二字,我想松龄是为对仗生拉硬拽来的,他不好自比不食周粟的夷齐,他潜意识里用的肯定是《诗经·小雅》中的“采薇采薇”、“曰归曰归”。这一联是流水对。

归既不能归,留亦不愿留,人生多苦恼,且浮白中酒。三杯两盏下肚,一双眼睛就迷瞪起来:芳洲之上,蛱蝶隐现,乱纷纷轻点菱花扑向钓矶。暖春之景乎?肃秋之景乎?蝴蝶邪?松龄邪?“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也!

临了,我给你透露点小秘密:写律诗难,尤其难在对仗。其实,只要熟读《笠翁对韵》之类韵书,就会化难为易。松龄此诗押“肥”韵,属“五微”。一查《笠翁对韵》“五微”,就瞥见“红瘦对绿肥”、“靖菊对夷薇”两句话,正在与松龄诗中的两副对子遥遥地抛着媚眼。郢中社的松龄读没读过《笠翁对韵》我不敢肯定,大观园海棠社的那帮小诗人是一定读过的。


12
早  春


去年秋天,松龄抵达宝应。冬去春来,松龄坐在县衙办公室里,于案牍劳形中凿开一缕缝隙,伸纸挥笔,写下自己早春的感受。

 

近城风细水如罗,莲幕生寒渺翠波。

花落已惊新岁月,燕归犹识旧山河。

年随风雪桥边尽,春向江梅枝上多。

回首可怜人事改,故园物色近如何?

 

《儒林外史》第七回,范进中了进士,钦点山东学道——也就是后来松龄十九岁连中三元那一年著名诗人施闰章所做的官职――却听不懂别人的取笑话,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第十四回,八股文名选家马二先生游西湖,来到“片石居”,见有人请仙,也想进去问一问功名。当听到人家说李清照、苏若兰、朱淑真时,马二先生道:“这些甚么人?料想不是管功名的了,我不如去罢。”

松龄大半生汲汲于功名,却并未专力作八股,他对知识学问的态度,颇似贾宝玉的“旁学杂收”。松龄这首《早春》诗,我想宝玉一定看得懂,至于范进、马二们,其文学修养,恐怕还不是我的敌手呢。

“近城风细水如罗”,罗,丝罗。此句意思大略相当于宋祁《玉楼春》词中“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和朱自清《绿》中“她松松的皱缬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两句。“莲幕生寒渺翠波”,莲幕,比喻幕府之美,犹如莲花池。读这一联,隐隐感到有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和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意境,尽管现在吹刮的是东风而非西风。

“花落已惊新岁月,燕归犹识旧山河”一联,使人不由想到晏殊的《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与薛道衡的《人日思归》诗“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蒲诗易薛诗之“雁”为“燕”,更兼有了古人“燕子还来寻旧垒”这层含义。花开花落,新岁月使松龄吃惊;燕雁北归,旧山河使松龄魂牵梦绕。

“年随风雪桥边尽,春向江梅枝上多”。古人以立春为春节,为一年之始。如《聊斋志异·偷桃》:“童时赴郡试,值春节。旧例,先一日,各行商贾,彩楼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演春者,引春也。旧时山东风俗,于立春前一日举行隆重仪式,迎接春季到来。风雪尽了,年自然也尽了,年尽了,春自然也来了,所谓春头接年尾也。但为何单提“桥”边和“江”梅呢?或许只是写实,别无深意,其文字密码,却不能不令我们想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中的名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其实,蒲诗第二联的出句,也是用杜审言此诗首联典故:“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还有陆游《卜算子·咏梅》的第一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再点一下搜索引擎,说不定毛泽东的《咏梅》名句也会冒将出来:“飞雪迎春到”、“只把春来报”云云。

“回首可怜人事改,故园物色近如何?”惊回首,人事苍黄,可怜谁呢?可怜自己罢了,若能有个一官半职,也不必到此寄人篱下、代人歌哭了。王维《杂诗》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离乡背井,尚有故乡人可问,松龄有没有呢?诗歌到此,戛然而止,一声喟叹却袅袅不绝:

“柳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了吗?”



13
三月三日呈孙树百,时得大计邸抄(其一)


孙蕙以河工忤大僚,当时风狂雨暴,大有鱼死网破之势,事后却多云转晴,颇为赢得了一些名声。父母官体谅百姓之苦,百姓感戴父母官之德,为永志不忘,县民曾绘一巨幅《浚河图》;就是孙蕙的死对头河道都御史罗多,也不得不承认:“向闻宝应令能声,果非虚语矣。”因此,孙蕙心存奢念,幻想以政绩卓异而得以升迁。

读过《论语》的人,一定还记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在课堂上询问弟子的志向,子路说:“……比及三年……”,冉有也说:“……比及三年……”云云。“三年”是个什么概念,值得这样着重拈出?原来古代社会,每隔三年,中央政府即对地方官吏考核一次。到了清代,考核的具体内容可能与前代有所差异,三年的周期却没有改变。《清会典·吏部》:“凡天下文武官,三载考绩,以定黜陟。在内曰京察,在外曰大计。”松龄时代没有电报、传真,地方官员到京师住在邸舍里,邸舍负责将皇帝的诏令、大臣的奏章、官吏的任免等重要新闻抄录成册,以传各级地方政府。这就是邸报,亦即邸抄。

三月三日,在古代是一个颇具文化意味的吉日良辰。人们相呼成群、临水为祭,以除不祥而祈和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的就是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一次文人名士的修禊盛会。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清朝初年,不知还有没有这种民间习俗,即使有,松龄与孙蕙也无心参与其雅盛,——京师的邸抄下达了,孙蕙升迁无望。一瓢冷水泼在头上,主人愤愤,幕宾恨恨。此愁无计可消除,登山临水也枉然。

 

一身浪迹海鸥轻,春草池塘梦不成。

卧病梅花销瘦骨,断肠柳色忆啼莺。

但余白发无公道,只恐东风亦世情。

我自蹉跎君偃蹇,两人踪迹可怜生。

 

松龄我浪迹江湖书剑飘零,宛然一羽行踪不定的海鸥,既不能写出“池塘生春草”那样的名句,做个名垂千古的诗人,又不能像谢灵运那样,在梦中见到亲兄热弟,温享家庭的和乐。树百您呢?春阳催暖,江边的春梅乍开似雪,而您却身病加心病病卧在床,消瘦似铁硬的梅枝;陌上的柳色披黄拂绿,而您却不能一饱眼福,赏鉴这销魂的佳景,一只黄莺啼唱着飞上高枝,您何时才能“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呢?

树百啊,你我头上已渐染寒霜,那些达官显贵的首级上也开始星星点灯。天地之间,除了白发还没长势力眼,已无任何公道可言。杜牧《送隐者》中那联“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真是先得你我之心。同是唐人,罗邺《赏春》中的那联“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东风不世情”,却有些识见短浅;还是后人薛宝钗说得实在:“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青云直上的是那些吸引狂蜂浪蝶的轻浮柳絮,如您这般蕊寒香冷、傲骨嶙峋的雪节梅操,又何曾沾得东风半分人情?

树百啊,我年过而立一事无成,虚度卅年光阴;您已近不惑,虽进入仕途,却又困顿难飞,——唉,一对老同学,两个可怜虫。


14
三月三日呈孙树百,时得大计邸抄(其二)


松龄写罢上一首诗,中情郁结,有气难抒,又研墨濡毫,挥洒出下一首。

 

数年萍梗滞泥涂,击筑欣逢旧酒徒。

九陌莺花空岁月,一帆烟雨自江湖。

时危未许眠高枕,天定何劳避畏途。

按剑相逢君莫笑,阳春属和古来孤。

 

“萍梗滞泥涂”,借用张爱玲的话说,这是一个“混杂的比喻”(张爱玲在《红楼梦魇》的自序里说:“《红楼梦》未完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请原谅我这混杂的比喻”)。“萍梗”是“浮萍浪梗”的缩略,比喻人的行动像浮在水上的萍叶和随波泛流的草茎,漂泊无定。而“泥涂”是“曳尾泥涂”的简说,比喻人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地上爬行,处身卑下,举步维艰。“浮萍浪梗”是居无定所的,“曳尾泥涂”是无多大回旋空间的,所以我说这个比喻不但“混杂”,而且“矛盾”。混杂、矛盾,在现实生活中会造成一团烂麻,无从理治,在艺术中却能增加语言的强度与张力。浮萍浪梗、坐馆游幕,不是知识分子的人生常态,才高气傲、抱负宏远的松龄,不愿如此。但匍匐滞留在柳泉旁那数垄薄田上,躬耕亲艺,做“曳尾泥涂”的采薇野老,松龄尤其不愿。生活是这般混杂、矛盾,不遂人愿,情动于衷,发而为诗,就形成了混杂、矛盾的比喻。沉郁顿挫,使人扼腕复捶胸。

孙蕙长松龄八岁,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顺治十八年(1661)成进士。在中举后的数年间,孙蕙没有出去做官,曾同淄川县的一帮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赋诗斗酒,作过许多豪聚盛会。虽不像王羲之们那么风雅蕴藉,却颇有荆轲、高渐离们的慷慨激越。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蒲松龄七十一岁,还曾做诗回忆昔年之豪迈情怀:“忆昔狂歌共夕晨,相期矫首跃龙津。”(《张历友、李希梅为乡饮宾介,仆以老生参与末座,归作口号》

现实是严酷的。现在京城九衢通道上莺鸣花绽,树百您却不能升迁入京,这良辰好景不是虚设了吗?我和您驾一叶扁舟在这江河湖荡之间,仿佛两位烟波钓徒。翘首旋望,跃而为龙的河津龙门又在何处?

如今时危事殆,命运操在大僚们手中,树百您只能进不能退,要早筹良策,不能高枕而卧,坐以待毙;虽说天定能破人,但人定亦能胜天,只有不避畏途,承担起宝应县的治理重任,做出卓异成绩,靠事实和实力求得发展,才不愧为男子汉大丈夫!

树百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像那些无能之辈、贪功冒进之徒,您就不要因他们的愚暴而动气伤身了。您这样的阳春之资、白雪之志,下里、巴人们如何能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但“长风破浪会有时”。刚才我按剑发怒,徒增您之烦恼,这不是一个合格秘书应有的态度和举止。树百兄,我也是一时情急,包涵,包涵,莫笑啊,莫笑……


聊斋诗词鉴赏

【连载】聊斋诗词鉴赏:导  论

【连载】聊斋诗词鉴赏:青石关、雨后次岩庄、早行

【连载】聊斋诗词鉴赏:途中、黄河晓渡

【连载】聊斋诗词鉴赏:宿王家营、闻孙树百以河工忤大僚、寄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蒲松龄:聊斋诗词选注
《聊斋志异》里美丽女鬼的原型出自哪里?你绝对想不到!
荷香(一)/庆元
蒲松龄生平
聊斋与我的家乡——宝应
史考:蒲松龄过邳州听得陈锡九与周氏女悲欢故事撰名篇《陈锡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