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醒狮国学】凉风至,浅秋来|立秋



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申的方向,就是西南方。农历七月,又叫申月。

立了秋,凉飕飕。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农谚有“秋后一伏晒死老牛”之说,但一早一晚,已能感觉到阵阵凉风了。

立秋


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天气仍然很热,“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这期间,人们希望降雨,期望早晚温差大一些。“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滴,谷把头低”、“秋不凉,粒不黄”……这些谚语寄托了农人希望农田作物丰收的心愿。


 

古时,立秋是要迎秋的。周朝的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去迎秋。东汉洛阳城里的百官,在立秋这天穿上黑领缘的内衣,白色外衣,到城外西郊迎秋,礼毕之后换穿上红色衣服,然后斩牲荐陵庙。

宋时立秋日,掌管天象的太史官穿礼服、执朝笏,俟交立秋时,因梧桐树种植在殿下,向皇帝奏一声“秋来”,此时梧桐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立秋也是军士们开始操演兵马、准备作战的季节。

楸树,一种落叶乔木,三丈余高,干茎直耸,叶片形大,叶嫩时为赤色,秋季变黄脱落,古人把它作为秋天的代表植物。南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说:“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立秋这天戴楸叶,据说可保一生平安,自唐及明时立秋之日都有戴楸叶之俗。

《东京梦华录》形容立秋这天北宋汴京人过节的情形: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亳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包十文钱,用小片新鲜荷叶包了,糁以麝香,红色小绳儿系之。真是情趣得很。不过街市卖鸡头的店铺虽有很多,但都不及李和店里清一色白皮嫩肉的鸡头卖得最好。 



秋天食物丰富,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用新打的粮食,尝尝秋鲜儿。民间还有“贴秋膘”的说法。夏天人们胃口差,会瘦一些,立秋时要“补”,所以要贴秋膘,品尝美味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立秋还有咬秋之俗。天气转凉,盛夏之时,忽逢立秋,便要将其咬住不放。各地咬秋食物不同,江苏天津一带讲究吃西瓜“咬秋”可防病,山东则吃饺子“咬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烟宵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白居易的《七夕》诗告诉人们,立秋时节,还有一个浪漫美好的七夕节。这一天,鹊桥银河起,织女会牛郎,仰头望,星汉灿烂,悄悄话,落满葡萄架。女孩儿们在这一天拜仙乞寿乞美,对月穿针引线、剪窗花,祈求织女赐以巧技;又桌上置茶、酒、水果等祭品,鲜花、香炉,焚香拜织女,祈嫁得如意郎君,婚后和睦幸福。


 

虽立秋,奈何暑气难消,齐己有诗《城中晚夏思山》描写秋后的暑气: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那个晚夏让诗人汗湿了麻布衣服,纸扇亦无甚用处,幸而立秋了,蜘蛛织网,蟋蟀也叫了,我也要回山里去了。

——山里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且看杨衡《送彻公》诗:

白首年空度,幽居俗岂知。

败蕉依晚日,孤鹤立秋墀。

久客何由造,禅门不可窥。

会同尘外友,斋沐奉威仪。



秋墀,是秋天的台阶,那上面有什么?有叶落,有花停,被露水沾湿,被朝霞唤醒,有人走过的脚印,也有鸟行过的踪迹,暑气于此,先消了大半,幽居的山里生活,不是世俗能够想象与了解的。

立秋,看秋光浅浅,秋色淡淡,唤一声立秋,唤一声立秋,秋不答,却有卷卷画意漫将上来,笔墨中诗情无边,一壁是,清泉石上流;一壁是,莲动下渔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新上海诗词第345期||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处暑诗词 |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立秋,秋天来了!
妙韵精舍 || 昭宇老师评联(二十六)
今日立秋||炎气威将尽,凉风势有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