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塘旧事——做戏

        ​来自网络的图片,借来用一下。
        退休了,闲暇之余看看电视或写点东西,心情还是较怡悦的。现今社会,休闲的项目还真不少。年轻人喝咖啡泡酒吧唱卡拉OK,年纪大点的人远足登山钓鱼吃农家乐也不亦乐乎。吾等孙子孙女还小,工作重点是管好孙辈的吃喝拉撒,休闲似乎真没时间。不过还好,在家可以看看抗日神剧,或陪孙子孙女看儿歌动画,或看看微信朋友圈点个赞作个评啥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没有这么多的休闲去处。尤其是我们乡下人连个走象棋的人都没有。更不要说电视电影了。那时含山头有两个厂,一个是砖瓦厂,一个是木工厂,分别坐落于含山寺院桥北堍的左右。这两个厂里才有电视机,但都是黑白的。毛主席逝世那天夜里,大家都到这两个厂里看电视,大多数人看了都在掉眼泪,不相信毛主席就这么过世了。期间有几个青头硬几弗懂青头,在那里傻笑,被木工厂的书记大手红金狠狠骂了一顿。
        一九七五年七月,吾高中毕业。那个年代没有高考,有知识的青年在毕业后第三年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这叫工农兵大学生。那年我十九岁,毕业后就回乡参加劳动。尽管我父亲是公社干部,他还是坚持原则,不允许我到社办厂去工作,必须劳动三年。我想,劳动就劳动呗,又不是不会做。从读初中开始,每天放学后就到生产队做一气生活,争一分工。这些活难不倒在乡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干真的就是整整三年。难怪我们高中的语文老师给我的毕业赠言写着:把握乾坤,为革命种田。原来我的名字取得不够好啊。
        做戏,这是吾乡对参加什么演出等的叫法。凡是在舞台上唱跳说等都是做戏。当然娘娘拉相骂,有时也用这个词。两个娘娘拉在稻地上相骂,一个骂道:“你再做戏再做戏,谁不知道你,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一个也骂:“你才做戏呢,你也不摸摸自己格只屁股,还有脸说我,你做戏给谁看啊?”就这样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一边骂一边还拍手拍自己的大腿,真是声情并茂,有板有眼,颇有君子动口不动手之风范。
        七五年冬天,大队里要办宣传队,全名叫“四新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要排练节目参加公社的春节文艺汇演。可是,宣传队都开始排节目了,我们村寅生,根发头,文奎等都参加了,竟没有我。看来,我虽高中毕业了,但在大家的心里仍是个毒头阿大,不声不响的人家能要吗?后来,根发头和寅生把我拉去看排练。管宣传队的是菜山圩的大阿二。菜山圩是我外婆家,大阿二看到我说:怎么把你给忘了,你个高中生,怎么能不参加宣传队呢?来,给他安排节目。我就这样参加了宣传队,成了宣传队的一名成员。我们的宣传队还挺有样子的,我们姚家兜基本都是男,珠塘基本都是女的,有新妹,元妹,阿女等。节目都是些歌曲,像《洪湖水浪打浪》,《绣金匾》,《北京的金山上》等。这些歌都要舞蹈动作的,难啊。大家都是做田庄的,哪知什么动作啊!我们就通过歌词的意思想动作,然后根据节奏舞动着。当然,好多动作是我们这些高中生想出来的,毕竟我们知识多些。后来,我竟然成了宣传队的骨干,说我台风好,动作自然,不怯场。我和寅生合演了一个节目《好像亲兄弟》,歌词好像是这样的:我叫王小义,我叫买买提,今年都是十八岁,哎个头差不离,哎个头差不离……我和寅生身穿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脚踏解放鞋,腰里束根皮带,手里拿把三八木头枪。当然,脸上还得化妆,脸上涂上油彩,浓眉大眼,嘴唇上涂上红色的唇膏。看上去真的很帅气。大家说我一化妆很齐整(好看,帅的意思)。我想,那是油彩把我的黑脸涂生动了吧。我和寅生随着胡琴的曲调,一边唱一边跳,跳得是那样的欢快,动作是那样流畅,台下时不时的爆出喝彩声。跳歌舞节目不是我的强项,我最拿手的是快板,俩人组合,打起竹板就来。
        七六年十月,那四个人的帮倒台了,全国的气氛就不一样了。七六年春节到来之前,各大队的宣传队都在排练节目。有一个活报剧就是演这四个人的,但是我们没有剧本。窑里的宣传队有个剧本,我们想去他们那里要个剧本来,可是他们死活不肯。怎么办?我和寅生一商量,就决定自己编。我们特地跑到善琏观看了他们演的活报剧,会来后凭记忆把剧本写了出来。又凭我们自己的能力把剧本不足的地方作了修改。接着排练开始。寅生演王,文奎演张,新妹演江,我自己演姚。结果演出很成功。活报剧轰动全公社,后来我又和文奎演双簧,文奎在后面说,我在前面演,这新奇的节目引的大伙一片叫好。
        七七年,公社举办文训班,就是公社级的宣传队。各大队的文艺骨干都集中到公社。公社文化站站长姚坤源先生亲自坐阵。排练地点在含山茧站,我们带着铺盖被子吃住都在茧站。我和月茶圩的王木林说相声。期间,有含山砖瓦厂的两位美女参加。名字我竟忘了。她们跳的舞那才叫真正的舞蹈。想出来的动作一般人还真一下子做不了。嗓子最好的是吴新妹,歌从她的嘴里唱出来一点也不吃力,真是天生一副好嗓子。我们的节目要在78年元旦到窑里去演出的,但天不作美。这天上午竟下起雪来,我们到了窑里,雪一刻不停,越下越大。那舞台在雪花飘飘中也披上银装,看来,戏是做不成了。大家只好各回各家,演出暂停。这雪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竟有月余。春节后,我们宣传队先去了月茶圩演出,后到观音堂,观音堂那时叫红卫大队。舞台搭在小学的操场上。下面用蚕台做撑,毛竹作柱和梁,用蚕跳(一种长长的跳板)铺好作台面。那时虽有电,但灯泡不是很亮,所以在舞台上挂几盏汽油灯。两边各挂着个高音喇叭。演出开始前,先敲一场开场锣鼓。那咚咚锵锵的鼓声锣声在夜空中嘹亮回响。村坊上的人听到开场锣鼓从家里出来,扶着老,带着小,搬着凳来到戏场上。小伙子姑娘家最自由,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站在后面,等着演出开始。
        报幕员宣布演出开始,台下观众的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盯着舞台,后面的小伙子大姑娘也不打情骂俏了,静静地等待演出开始。节目一个个地进行着。吴新妹的独唱《红梅赞》歌声高亢,回荡在夜空。快板和三句半惹的台下观众发出阵阵笑声。歌舞《南泥湾》、《绣金匾》、《洪湖水浪打浪》赢得台下观众的热烈的掌声。我和木林的相声应该是高潮。相声的内容是有关那四个人的帮,我一会儿演王,一会儿演张,一歇歇演江,一歇歇演姚。演江时台下笑声最多。后来人家跟我说:你演江的时候娘娘腔十足。看来我还是有演艺天赋的。
做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没十年功,但排练时的艰辛还是有的,累且快乐着。七八年九月我到观音堂教书时,村坊上的人看到我就说:“你不是那个正月里在这里做戏的人吗?”我说:“是啊,现在我不做戏了,改行教书了。”
        做戏,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快活的小浪花。做戏,虽不是很专业,但很用功。在九十年代初,文化站姚坤源先生邀我参加南浔区春节文艺汇演,我没推辞,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招聘》。竟得了个三等奖,这是含山首次得奖。小小的含山怎能跟南浔双林练市这样的地方比。人家在群众文艺方面可是人才济济。演出结束后区领导夸我演的非常好,其它乡镇的文化站站长也说:“含山竟有这样的人才。”看,我都成人才了,不过这人才后来埋没了,否则能上央视春晚。
        吾诗曰:青葱岁月曾烂漫,璀璨春色舞蹁跹。做戏只博人一笑,花样年华快活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忆大山
知青回忆|我在公社宣传队的日子
回忆在罗山插队那几年!(7)
【河南】《智泉流韵》特邀作家柯福河原创《书痴》
【往事滴滴都青葱(散文)】/ ​任小宁
王久成:过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