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新高考主题写作:“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2020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主题写作究竟是什么意思?

怎样打开思路?

借今年的高考题,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

所以,本文不是在审题、解题、答题。

本文的主题是“主题写作”。

本文的主题不是“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一、主题写作的要求

主题,一般指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也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

主题写作,就是指围绕“指定思想”写作,或者指围绕“指定内容”写作。

思想和内容本来不可以分开,为了理解上的方便,我们把侧重点不同的主题写作,大致分为“指定思想”和“指定内容”两种。

比如,我们曾经讨论过“融合”的主题写作——这是“指定思想”。

我们也曾经讨论过“疫情中的我们”的主题写作——这是“指定内容”。

我们参加的语文报杯作文大赛,也是主题写作:“使命”——这是“指定思想”。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同时“指定思想”和“内容”。

内容上,只能写“疫情中的”,不能写历史,不能写未来,只能写当下,写和疫情相关的内容。

这意味着,你准备的好多作文素材你都用不上了。

你还不能随便写神话啦,寓言啦,故事新编啦,之类。

思想上,只能写“距离与联系”,不能写经济啦,谣言与真相啦,之类。

对于“思想”,我多说两句。

所谓“指定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指定看问题的视角”。

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与分析。

新冠疫情,在不同的视角里,呈现出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孩子眼里,疫情就是“不上学”,被关在家里哪里也不让去——这里的主题是“自由与束缚”。

酒店老板眼里,疫情就是经济危机,是现金流的突然萎缩甚至断流——这里的主题是“危机与风险”。

医生眼里,疫情是防护等级,是传染方式,是病死率——这里的主题是“生死存亡”。

所以,“指定思想”只是限制了看问题的视角,并没有完全限制“立意”,你仍然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二、主题写作的发挥空间

主题写作在两个方面有发挥空间:

一是应用场景选择:你的文章想跟谁对话?

二是思维模型选择:你让人看什么?

这两个方面不是并列关系,是为了给你讲述的方便,我从两个方面分别讲。

下面分说。

(一)你的文章想跟谁对话?

我们写作文,最大的误解就是,我们以为文章是写给老师看的。

这话不能说错,作文确实是写给老师打分用的。

老师打分依据的是什么呢?

好比大柱子跟着师傅学习木工手艺,学了三年,师傅要考考大柱子,看看手艺学得怎么样,让大柱子制作一张太师椅。

表面上,大柱子的太师椅是给师傅制作的,让师傅检验打分,衡量一下水平。

师傅打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师傅就算有审美偏好,也得考虑——徒弟的手艺要能当饭吃!

当饭吃的手艺,就要考虑你的太师椅是不是大家想要的太师椅。

你的太师椅大家都认可,都想要,你这徒弟的手艺才算过关了。

表面上是师傅在把关,实际上,是要考虑“应用”的。

我们写作文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在学校学习写作,就是大柱子跟着师傅学手艺。

你学习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能让你的文章应付具体的应用场景。

现实生活里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我在这里给你写字,就有具体的写作目的——帮即将上高三的你把“主题写作”这个问题讲清楚。

你的作文,还停留在大柱子“学徒”阶段,没人找学徒大柱子制作家具(没人找你约稿写文章)。

但大柱子学习制作每一件家具都是冲着“将来有人要”来的。

你学习写作文也要有“有人要”的意识——你要假想你的作文是有具体应用场景的。

高考作文本身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了。

今年的全国卷作文指明了让你写某种场合的发言稿,演讲稿,书信,就是要让写作“落地”,落到实处,不能学了十二年的语文,最后连写个发言稿都不会。

那些没有指定具体应用场景的作文写作,比如我们这里的主题写作,你就可以想象一个应用场景,想象自己的作文是在满足某种人群的需要——也就是想象“跟谁对话”,写给谁看,满足什么样的阅读需求。

假如你不知道别人的阅读需求,不妨反躬自问,你自己的阅读需求是啥?你想读什么样的文章?

你还可以观察周围人的阅读,他们为了什么而阅读?阅读内容有什么特点?

比如眼前的你,就是在为了解答心中的一个疑惑而读本文的,你跟我一样想试图弄清楚主题写作的特点,主题写作好坏优劣的衡量标准,从而找到写作方向。

不要用千古名文来对标自己的作文,就像不要用巴菲特和莎士比亚来对标自己的人生。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沟通问题,不是为了流芳千古。

语言文字应用得最多的场合是哪里?是信息交流和沟通。

哈佛大学把写作课作为唯一必修课的原因是啥?是为了培养文学家吗?

当然不是。

原因只有一个——无论你学什么学科,都离不开交流沟通,文字的交流沟通就是写作。

有了交流沟通的意识,你就可以寻找交流对象了,也就是“写给谁看”。

“写给谁看”,关键词在“谁”,在写作对象的选择上,你有发挥空间。

——这是主题写作发挥空间之一。

比如,我默认本文的写作对象是高中生,我这就是给本文找到了一个应用。

我默认有些同学还不清楚主题写作的特点,不知道该怎样打开构思的门。

这些同学的困惑和需求,就是本文的发挥空间。

回到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我们的写作对象是谁?

——是需要理解和帮助的人。

疫情让我们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也让我们的联系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社会秩序发生了变化。

社会秩序的变化,总会带来困惑和不安。

这时,我们就需要重建认知,来面对变化着的社会——这就该你出场了!

你写人叙事:表达理解和同情,赞美与歌颂,批判及反思——这是记叙文。

你建言献策:纠正错误认识,提供认知新角度,指点迷津——这是议论文。

大柱子和翠花本来订好了婚礼日期,疫情来了,怎么办?

你写他们的故事——记叙文。

你写大柱子翠花的“告亲朋好友书”——应用文。

你用嘉宾口吻建议办一场云婚礼——议论文。

你支持长辈坚决要办传统婚礼,巴拉巴拉一大堆理由——议论文。

当然,无论怎么写,你都是扣住“距离变了,但联系没变,只是联系的时间或方式变了”这个中心来写。

你可能会问,可不可以假装自己是记者,按照作文材料的提示,做新闻稿式的写作,写给假想中的读报者看呢?或者写成社论式的样子呢?

当然可以——假如你觉得这么写更能发挥自己的优点的话。

(二)你让读者看什么?

照相要选景,文章要选材。

你在“选材”上也有发挥空间。

同样是爱情主题,从古到今,人们讲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厌倦再讲一遍,再听一遍——选材不一样。

同样的主题,你可以有你自己的选材特点。

对选材的理解也存在误区。

我们还是拿照相来比方,一提到照相,你马上就想到摆造型,剪刀手,茄子,背景最好是有山有水。

风景照,你以为当然要到风景区去拍,没有风景区,哪里来的风景照呢?

——同学,你所说的是朋友圈里的照片。

那些让人惊叹的照片不是“摆”出来的,是“捕捉”得来的。

有什么样的眼睛,就会捕捉到什么样的图像。

为什么照相无法取代绘画?

那些画得“不像”的绘画为啥更高级?

因为,画面是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你通过画,来看到人的内心。

画,是人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画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才是目的。

回到作文“选材”,是同样的意思。

一提到“选材”,有些同学立马想到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立马想到名人轶事、成功典范。

这么想当然没错,可以这么想。

但是,这不能是你“唯一”的选材方式。

“选材”的方式“包括但不止于此”。

选材的本质是选看世界的“眼镜”。

“眼镜”,就是我们的思维模型。

世界,在人们的眼睛里并不一样。

就好像人们都戴上了“眼镜”,不同颜色的“眼镜”。

世界的色彩会被“眼镜”过滤。

世界的样子会被“思维模型”过滤。

你“选材”,好比作家绘画,选择画什么,是你“心境”的体现,是你思维模型的反映。总有同学说,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没什么好写的。

表面上,是生活方式和场景单一。

实际上,是心智模式的单一。

史铁生,卡夫卡,村上春树,都过着在你看来十分单调乏味的生活。

他们的精神世界十分丰富,他们的作品一点不乏味。

会写作的人,他们有若干副“眼镜”,世界在他们那里不只有一种色彩。有人花几十万买了一斤高档茶叶给领导送礼,送完之后打电话问茶叶怎么样,领导夫人高兴地说:“茶叶不错,煮出来的茶叶蛋挺香的!”我们很容易笑话夫人掉在思维陷阱里出不来,却不知道自己未必没有掉在另一个思维陷阱里。

把“选材”局限在名人事例和警句格言里,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思维陷阱。

怎么破?

保持开放心态,博览群书,多多听取不同的声音,收集不同的思维模型,争取拥有多种颜色的“眼镜”。

当你有了可供选择的“眼镜”,才算是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选材”——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思维模型。

回到我们的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材”的发挥空间在哪里?

我给你三副眼镜:

1.辩证分析思维模型

孩子被关在家里,学校不开学,同学们不能在一起玩闹——疫情拉开了同学们的距离。

上网课,在线交作业,一对一的交流更方便,不再像在学校还要受到空间距离约束——疫情又拉近了同学们的联系,拉近了和老师的联系。

一方面是不好,另一方面是好,这是辩证地看问题。

这种方法你最常用,用起来难度不大。

带着这种思维,你能发现很多类似场景。

2.系统思维模型

饭店酒楼没法营业——疫情拉开了跟顾客的距离。

疫情中,你没法像老师召集学生那样召集顾客,密切彼此间的联系。

摆在饭店面前的是如何存活下来的问题。

饭店是私人老板的,自负盈亏,当他们遇到存活危机,社会要不要救他们?为什么要救?怎么救?

我们要救他们,帮他们度过难关。

社会是个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饭店的存亡背后是若干人的就业问题,是税收和财政问题,是全社会的继续发展问题。

社会是一张网,一处地方破漏了,其他支持要跟上,才不至于让全网失去功能。

换成我们作文主题的说法,就是:疫情拉开了一部分距离,密切了更多的联系。

减免房租、税收,缓发工资,提供优惠贷款,诸如此类,都是“救”的举措,都是“密切联系”的举措。

不仅一个国家是一个系统,所有国家又构成一个大系统。

一个国家有难,其他国家不是袖手旁观就能独善其身的。

新冠疫情的扩散本身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疫情拉开了国家之间的距离,疫情又让我们不得不密切联系,共同合作。

3.动态演化思维模型

医生是怎样看待新冠病毒的?我们能最终消灭病毒吗?

医生没有确定不变的答案,医生的目标不是消灭病毒,而是人类不再受到病毒的伤害。

我们和病毒同处一个世界,一样受到大自然演化规律的约束。

带着这种眼光来看“距离和联系”,你会发现,距离和联系竟然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戴口罩,“一米线”,这种把人“拉开距离”的做法本身就在说明——我们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密切联系!

我们需要用口罩,用“一米线”,用居家隔离,来切断这种联系!

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把人联系在一起,那个世界里,有病毒,有细菌,还有其他微生物。那些病毒细菌微生物本来跟人类保持着距离,互不相扰。有一天,据说是蝙蝠突然当起了“媒婆”,打破了距离,产生了联系。

人们用加强“联系”的方法来保持“距离”,人们密切配合着来保持安全“距离”——人和人的距离,人和病毒的距离。

我们说不清楚是想要“联系”还是想要“距离”,我们在“联系”中保持“距离”,在“距离”中保持“联系”——我们处在一个动态演化系统中,力图跟病毒之间达成新的平衡。

起初,某些西方国家“佛系”抗疫,不搞强制隔离,就包含了“动态演化”思维的因素——以为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一样,就算全民感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死亡率可以接受,全民感染能换取“群体免疫力”,跟病毒共同演化,来渡过难关。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距离和联系,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小结一下:

选材,就是选“眼镜”,选思维模型。

不同的思维模型之间的选择,是你“主题写作”的发挥空间。

三、主题写作告诉你的写作方向

可供你发挥空间的地方,也是区分作文高下的地方。

什么是好作文?

1.场景明确。

2.洞察社会。

3.人文关怀。

说起来很简单的三个短语,背后却是日复一日勤勉不懈的理论学习,积极投身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不断质疑反思的归纳小结。

你在这三方面功夫越深,你的写作水平也会越高。

作文不是文字游戏,作文是思维能力的文字表达。

好作文来源于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其道理就在于思维能力得到了磨练和提升。

去读,去写。

读不了吃亏,写不了上当,是值得投入一生的买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出作文指导的误区
以小见大展真情——谈疫情作文的选材
关键词(二):“生活”-初中语文五大主题作文分类鉴赏及技法点拨
“天地杯”作文辅导(6)||在感恩中邂逅_______
作文教学:提供写作支架,助力过程指导
画思维导图,助考生写好作文——以盐田区六年级(上)期末测试为例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