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文教学设计:统编教材选必(中)第一单元四篇课文中的串讲链条

【四篇课文】

《社会历史的决定行基础》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目标】

提升理论素养,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式,把“自我”代入到问题中,完成对课文所讲理论的理解。

【设计思路】

找到课文和真实生活中跟我们有关系的问题,用问题串连课文。

一、我们天天在学习,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换句话说,你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你如何知道你的思想,你的知识是对的呢?

课本上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关于知识从哪里来,有下面两种解释。

(一)、从纵向的历史来看

1、传统和启示,代代相传。

2、实验和观测,逻辑实证。

伽利略(1564-1642)

3、可证伪。

卡尔·波普尔(1902-1994),英国哲学家,1919年相对论的日食实验启发了他。

4、范式转换,新房换旧房的方式。

托马斯·库恩(1921-1996),美国人,1962出版《科学革命的结构》。

5、科学研究纲领,并存的理论体系,在知识的世界中,一切想法都是宝藏,一切失败的都有可能回来,一切自以为正确的,都必须用持续的努力来证明自己。

拉卡托斯(1922-1974),匈牙利人,波普尔的学生和同事,近距离旁观波普尔和库恩的辩论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6、直觉和试错,非理性因素,想象力,像大自然那样,大量试错,然后自然选择,剩下来的,就是现存的。1975出版《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

费耶阿本德(1924-1994),奥地利人,波普尔的学生。

——人类获得新知识的历史变迁,知识创新的历史,在历史中穿插介绍了获得新知的方法和途径。

(二)、从横向上来看

1、猜测

2、推理

3、计算

——这是从逻辑上来理解人类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前两点是归纳法,第三点是演绎法。

上面的历史变迁中的方法,都可以对应到这三种方法中来,也就是重新分类。

从上面的两种解释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我们的知识是“这样”得来的。

我们的正确思想是用这样的方式形成的。

二、毛泽东是怎样解释这一问题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解释的?

【答】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1、生产斗争实践(的事实)

2、阶级斗争实践(的事实)

3、科学实验实践(的事实)

#·这种观点跟上面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分类的方法不同。

课文的分类,分别对应:

1、自然科学,提供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

2、社会科学,提供人和人的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

3、科学科学,提供观念和观念的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案。

#·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特点? 

这种分类,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人和自然成了对立关系。

这种分类,把人和人分离,不同的人群成了对立关系。

这种分类,把物质和精神分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是对立关系。

因为是对立关系,所以课文中使用了“斗争”一词。

我们”和“他们”之间,就需要斗争。

斗争关系,就是输赢关系。

不能让“他们”赢,要让“我们”赢。

从这个角度看,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建国初期要大干快上,要以阶级斗争为纲,要让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让他们“洗澡”,接受再教育——正确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的。

这种分类还验证了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

人类的理论知识不是简单积累增加的,也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知识的获取,有时需要“革命”,也就是推倒重来,推倒原来的思维模型(范式),建立新的思维模型。

创建新的“范式”,难度相当大,你需要改变原来的某些习以为常的观念,你需要改变原来坚信不疑的原则,打破旧有框架束缚。

新的“范式”,意味着新的看待事实的视角,新的研究事实的方式。

#·这种分类能不能对应到“猜测、推理、计算”中? 

——每一种类别都包含了这三种要素。

自然科学不要说;

社会科学中,也有数学模型,有计算和预测;

科学科学,关于观念的科学,也包含猜测、推理和计算。

#·“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这种观点是好观点吗? 

衡量好观点的标准是什么?

就是被事实支持得非常好的观点,并且利用这些观点还能继续预测今后出现的事实。

所以,

正确的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换句话说,就是好观点只能从事实中来——这个判断对不对? 

判断是对的。

反过来,从事实中来的就是好观点,对不对? 

(不对)

事实好观点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从事实中来的并不都是好观点。

两个理由:

1、对什么是事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2、事实能证实,观点只有证实是不够的,还必须能证伪,也就是可预测,通过预测让观点接受证伪的检验。

课文有没有提到正确思想还需要“可证伪”?

找出课文中对“正确思想”这一概念的完整表述。

【答】

课文提到的认识的第二阶段,就是“可证伪”阶段。

课文中对“正确思想”这一概念的完整表述: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跟上述观点是否一致?

(省略学习讨论过程)

【答】

两篇文章的观点是一致的。

综上,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四、《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没有主张在实践中学习?

我们当前的学习要不要改造?为什么?

(省略学习讨论过程)

【答】

1、《改造我们的学习》主张在实践中学习,有三点具体建议。

2、我们今天的学习,也需要改造,也需要像当年那样,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关注现实世界,了解真实生活;

(举例,中小学教育正在发生变化······)

其次要知道历史,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方式是从哪里来的,为啥需要改进;

(比如,今天的课堂学习方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最后要学习应用,把他人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经验需要借鉴,不能完全照搬······)

(同学们更喜欢听省略号里的内容······)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是会变化的。

假如不变的话,就不会《改造我们的学习》了,直接学习书本上的现成结论不香么?

假如不变的话,就不会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毛泽东早就讲过的道理,早就学习过的内容,为啥要反复讲呢?

——这说明,社会实践一直在变。

我们总要面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

没有一成不变的的现成解决方案,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问题来了,

社会实践是会变化的,社会实践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社会的发展有没有底层逻辑?

五、《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怎么回答的呢?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课文观点?

该观点跟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

阅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到这里,四篇课文串联完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的一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
重建一种追求真知灼见和高营养、淬炼真理的工革斗向解放研究
什么是科学之三——我的答案
毛主席的这八段句话,提神又醒脑!
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这些“学生思维”要不得
段永平投资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