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147条诸家解说

第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未解也。胸胁满,微结,寒热心烦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而不呕,知非里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

《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蒌之苦,以生津液。

清·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五、六日,已发其汗,表未解而复下之。若邪陷入阳明之里,则必作结胸痞,协热下利等证。今邪陷入少阳之里,故令胸满微结也。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者,非停水之故,乃汗下损其津液也。论中有身无汗,独头汗出,发热不恶寒心烦者,乃阳明表热,郁而不得外越之头汗也。今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无阳明证,知为少阳表热,郁p而不和,上蒸之头汗也。此为少阳表里未解之证,故主柴胡桂枝干姜汤,以专解半表之邪,兼散半里之结也。

林澜曰:五、六曰,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满微结,寒热心烦者,是邪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乃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有热饮,其人必呕,今渴而不呕,知非饮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未和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而复津液也。

汪琥曰:伤寒头汗出者,乃阳郁于表,非阳虚于上也。

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蒌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汗下后,而柴胡证仍在者,仍用柴胡汤加减。此因增微结一证,故变其方名耳。此微结与阳微结不同。阳微结对纯阴结而言,是指大便硬,病在胃。此微结对大结胸而言,是指心下痞,其病在胸胁,与心下痞硬,心下支结同义。

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蒌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初服烦即微者,黄芩,栝蒌之效;继服汗出周身而愈者,姜、桂之功也。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胸胁满结。脾湿肝遏,小便不利。胆火刑肺,是以渴生。胃逆未甚,不至作呕。相火逆升,故头上汗出。营卫交争,故往来寒热。君相升泄,是以心烦。此为少阳之经而传太阴之脏,表里俱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疏甲木而清相火,桂枝、栝蒌,达乙木而清燥金,姜、甘,温中而培土,牡蛎除满而消结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五六日,未及作再经之期,汗之可也。已发汗而复下之,则非也。苟令汗之而当,则病机悉从肌表外散,上自胸胁,下及三焦膀胱,当可全体舒畅,宁有停蓄之标热本寒,郁于中而不达。惟其当可汗之期,早用芒硝、大黄,以牵掣其外出之路,于是未尽之汗液,留于胸胁,而胸胁为满,并见蕴结不宣之象。标热吸于上,故小便不利。先经发汗,胃中留湿较轻,故渴而不呕。标热吸于外,本寒滞于里,表里不融,故往来寒热。阳浮于上,内陷之阴气不从,故但头汗出。阳上越,故心烦。此正与「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同例,非似病后之虚烦。以曾经发汗,故早下而不成结胸也。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温中达表,以除微结之邪,用黄芩、生草、栝蒌、牡蛎,清热解渴降逆,以收外浮之阳,于是表里通彻,汗出而愈矣。按此证与前证略同,以其无支节烦疼而去芍药。以其渴而不呕,加栝蒌根而去半夏。以其胸胁满兼有但头汗之标阳,去人参而加牡蛎,不难比较而得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因伤寒误治而导致的邪传少阳,气化失常,津液不布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个方子和大柴胡汤是一个对比的方子。大柴胡汤治少阳之邪归并入阳明,阳明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实证。这一条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所以它夹有一定的虚寒,也可以说就有阴证的机转,有太阴病这个阴证的机转,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病来于伤寒五六天,已经发汗,而又用泻药下之,汗下就伤津液,汗下就要伤正气,所以这个人有一个正气不足的问题。

误下之后太阳之邪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少阳之气不利就胸胁满,微结就是说气有郁结,但是郁结得不是太重。小便不利,津液虚了,气化的作用也不太好,再加上少阳还有微结,所以就小便不利。渴,津液虚了就口渴,这种口渴不是胃里停饮,所以不呕。小便不利和渴而不呕连起来看,如果是停水的口渴,小便不利就往往要欲呕,现在它是津液虚,不是停水,所以渴而不呕,这个提法有鉴别诊断的意思。但头汗出,由于津液虚了,气也虚了,正气不能越热以外出,所以浑身没有汗,头上出一点儿汗,热邪不能从汗而解。少阳有邪,所以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这个病未好。问题的焦点是少阳有邪、津液虚,气化功能也不好,所以小便不利,汗也出不来。这个病很像是湿热凝结,小便不利,湿不得泄,但头汗出,很像那个湿热发黄的那一条,但是这不是湿热,这是津液虚,因为它有口渴。

这怎么办?一方面还得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一方面加桂枝、干姜助气化,加上天花粉生津液、布津液;加牡蛎,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法,胸胁满微结有凝结了,牡蛎咸寒软坚,能去肝胆之气的凝结和肝胆的痞硬,所以要加上牡蛎,去大枣。这个方子既有养津液也有助阳气的作用,同时兼和解少阳,临床能治疗三种疾病,非常得力。

根据《伤寒论》条文,我们发展了这个方子,一个是治少阳病有阴证的机转,就是见有太阴病了。少阳邻近太阴,少阳是阴阳之枢,少阳之邪过渡就到太阴,临床就有少阳证而又有太阴病的,什么下利,肚子胀满,这个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比如我们现在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往往出现这个现象,口苦、咽干,肝胆有热,但是肚子又发胀,大便也拉稀,脾胃还有寒,可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既清解少阳之热,同时又温中焦的脾胃之寒,效果很好,尤其是治肝炎病的大便不调、下腹腹胀。这效果是非常地显著。说重点,少阳证是个阳证,但有阴证的机转了,出现了太阴病的苗头了,要用这个方子。

第二个,这个方子治糖尿病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继发的糖尿病。因为它治口渴,糖尿病有口渴;糖尿病很不好治,三四个+总下不去,吃了以后血糖和尿糖降低很显著,效果很明显。在上述的症状基础上有少阳的病机,而且口渴、心烦,又能喝水,有这样的情况的糖尿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效果很好。

第三个,这个方子能治寒性疟、发疟。发疟是发冷发烧,定时发作,发冷发烧,有发烧多的时候,有发冷多的时候,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的发冷恶寒偏多,发热对比之下偏少,这个方子也好使。这三点儿要记住。

第四个,我们在临床看见一些肝炎病,它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肝区疼,往后边拽,往上边能到肩背,往下边能到腰部,疼得很厉害,而且手指头发麻,甚至碰一碰、打一打都不知道疼,脉弦而缓,下腹还有点儿胀,这个方子特别好使。

《伤寒论》治少阳证,一个是大柴胡汤,是兼阳明,一个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兼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从气化开始,为什么加桂枝、干姜?桂枝、干姜是通达阳气,温化脾气,干姜是理中汤的主药,这个方子里甘草配干姜,半个理中汤,它温暖脾家之寒;加桂枝通阳气,行三焦,行津液,利小便。它这里还有瓜蒌根,所以这个方子治疗阳气气化功能不利,脾的运化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足而又有少阳肝胆气郁。

吃完这个方子以后还有一个反应,这个大家要注意了。柴胡姜桂的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吃了药,有的时候心里发烦,发烦以后就汗出,汗出了,这个病就好了。什么道理?因为邪气郁结,气和液两伤,吃了柴胡姜桂汤以后,柴胡就要疏解少阳,又加上桂枝、干姜和天花粉(瓜萎根)通阳气,止津液,气液一恢复了,正气足了,邪气通过小柴胡汤的力量要有点儿微烦,有点儿汗出,也就是正胜邪出的一个反应,吃了药以后有时有这个现象。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此方常用,伤寒五六日的时候,已发汗而复下之,此五六日的时候正是传半表半里的时候。表不解,没有少阳病的证侯,发汗可以。但发汗表不解后要好好看一看,如果表不解用桂枝汤,不可吃泻药,得辨证,如果表不解,泻下,总要使邪热内陷,胸胁满微结,胸胁满为柴胡证,微结,里面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我们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就是个体会,各注家都没这么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利于大便干,这也奇怪,有人一看又有干姜,又有桂枝,就认为偏温,其实这个药,大便稍溏,用它是要泻的,所以微结,就是里头微有所结,不是结得不象阳明病及结胸病那样结的凶。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因反复下之,丧失津液了,所以尿不利,同时也有误下致气上冲的关系,导致小便不下行,故有二种原因致尿不利,故桂枝用量多,三两。气往上冲,诱使水上而不下,可致尿不利,渴而不呕,微结,胃里头有热,渴,胃里头没有停水,故不呕,胃里头没水有热,但头汗出,气冲于上,气往上行而不下,所以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就是有热,往来寒热就是柴胡证,是为未解也,未解也,有二个问题,一个多少有表证,一个少阳病里头微有所结,仍以柴胡为主治疗,此方合用桂枝甘草多少有解表哇。

在临床上有无名的低热,用此方很好,没有其他的表证,但现一些柴胡证,我用此方治低热,治的很多,找不出来什么原因,如肝炎低热的用此方可解除。此主与小柴胡汤不同,里头不虚,不用人参,不呕,也不用半夏,但是渴,所以用花粉、牡蛎,刚才讲了,此二花解渴的力量很强,同时微结,这个花粉、牡蛎,花粉本身有润下的作用,再加上咸寒的牡蛎一起,有通大便的作用,用桂枝甘草汤治气上冲,也就是小柴胡汤证,里不虚,而不呕,渴,有时气上冲,有微发热,即有表证,此方可以用的,其它的与柴胡证大致相同的,柴胡用的也相当重,半斤,即24克,花粉也量大,此药苦寒治消渴,解热有缓下的作用,对宽胸作用不如瓜蒌实,去痰宽胸就用瓜蒌,去热解渴,用花粉。这个方子,在柴胡剂里头,慢性病用都好,为什么?花粉这个药是个补药,有点强壮作用,常用滋阴,久病虚衰无力,心下多少有点满,满有二个问题,一个为有所结,一个为气上冲,用桂枝甘草,有人看桂枝干姜热得不得了,其实桂枝我常用并不那么热,不象现在教材说的桂枝是大热药,其实这个药最平稳不过,不是那么热。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

答:㈠张仲景既论“伤寒五六日”,又论“已发汗,而复下之”的目的是突出外邪侵袭而演变为表里兼证。㈡辨识“已发汗,而复下之”,即辨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先治表后治里。㈢辨识“而复下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里证是可下证,或病证比较重;二是里证有类似可下证,既不能用下,又不能盲目重复使用下法。

②怎样理解“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答:㈠辨识“胸胁满微结”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气机郁滞,浊气内结。㈡辨识“小便不利”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郁,气不化津,水气内停。㈢辨识“渴而不呕”的病变证机是少阳胆热伤津而尚未影响胃气通降。㈣辨识“头汗出”的病变证机是胆热上郁,迫津外泄。㈣辨识“头汗出”应与茵陈蒿汤证(湿热熏蒸)、大陷胸汤证(痰热上扰)、小柴胡汤证(郁热肆虐)等相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155
【经典】伤寒论详解141~145
『名医名方』名医名方胡希恕治疗痤疮
少阳病篇:小柴胡汤的兼证(19)
汉传免费课程《伤寒论类编补遗条文343-346条》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干姜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