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164条诸家解说

第164条

伤寒⼤下后,复发汗,⼼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黄黄连泻⼼汤。

⾦·成⽆⼰《注解伤寒论》

⼤下后,复发汗,则表⾥之邪当悉已。此⼼下痞⽽恶寒者,表⾥之邪俱不解也。因表不解⽽下之,为⼼下痞,先与桂枝汤解表,表解,乃与⼤黄黄连泻⼼汤攻痞。《内经》⽈∶从外之内⽽盛于内者,先治其外,⽽后调其内。

清·吴谦《医宗⾦鉴》

伤寒⼤下后,复发汗,先下后汗,治失其序矣。邪热陷⼊,⼼下痞结,法当攻⾥。若恶寒者,为表未尽也,表既未尽,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者,以其为已汗已下之表也。攻痞以⼤黄黄连泻⼼汤者,以其为表解⾥热之痞也。

【集注】

『活⼈书』云:⼤抵结胸、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有执⽈:表⾮初病之表,乃下后复汗,疏缓其表之表也。解犹救也,如解渴、解急之类是也。解表与发表不同,伤初病之表当发,故⽤⿇黄汤;此以汗后之表当解,故⽈宜桂枝汤。

张璐⽈:⼤下之后复发汗,先⾥后表,颠倒差误。究竟已陷之邪痞结⼼下,证兼恶寒,表邪不为汗衰,即不可更攻其痞,当先⾏解肌之法以治外,外解已后,乃⽤⼤黄黄连攻其邪热凝聚之痞,⽅为合法。

【⽅解】

痞虚邪,⽽⽤⼤黄、黄连,能不起后⼈之疑耶?然仲景使⼈疑处,正是使⼈解处。

盖因后⼈未能细玩,不得其法,竟煎⽽服之,⼤悖其旨矣。观其以滚沸如⿇之汤,渍⼤黄、黄连,须臾绞去滓,仅得其⽆形之⽓,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味俱薄,不⼤泻下。虽⽈攻痞,⽽⽤攻之妙,不可思议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下痞,是误下后⾥症;恶寒,是汗后未解症。⾥实表虚,内外俱病,皆因汗、下倒施所致。表⾥交持,仍当遵先表后⾥,先汗后下正法。盖恶寒之表,甚于⾝疼,⼼下之痞,轻于清⾕,与救急之法不同。

此四条是有表⾥症,⾮桂枝本病,亦⾮桂枝坏病。仲景治有表⾥症,有两解表⾥者,有只解表⽽⾥⾃和者,有只和⾥⽽表⾃解者,与此先救⾥后救表、先解表后攻⾥,遂成五法。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伤寒下后复汗,阳亡⼟败,遂成痞证。⽽外见恶寒者,表未解也。盖阴⽓外束,阳郁不达,则

见恶寒。外见恶寒,则内必发热,内热痞郁,法应攻之。⽽表未解者,不可攻也,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从中风例,⽤桂枝汤,病在汗下后,是以不⽤⿇黄,攻痞宜⼤黄黄连泻⼼汤,去其痞郁之上热也。

上章⽤桂枝⼈参汤双解表⾥,此⽤桂枝汤解表,⼤黄黄连攻痞者,以上则外热⽽内寒,此则外寒⽽内热,攻补不同也。温中解表,可以并⽤,攻⾥发表,不可双⾏,故仲景于宜攻之病⽽有表证,皆先表⽽后下。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下后,标阳郁陷⼼下,已⾜成痞。复发汗以伤胃液,则胃液虚⽽客⽓益逆,标阳客⽓并居⼼下,因⽽成痞。虚⽓成痞则按之濡,加以客⽓上逆则按之硬。若表证已解,更不虞⽔⽓之内陷,要不妨直⾏攻痞。惟病者恶寒,则卫⽓束于表寒,其脉必见浮紧,正需⿇黄汤以解⽪⽑,俾⽔⽓悉从汗解,然后可徐图攻痞,此亦先解其表后攻其⾥之例也。然则本条⾔解表宜桂枝汤者,直传写之误也(桂枝本为解肌,恶寒则病在⽪⽑,不在肌⾁,不可误)。

⾄于痞成于⼤下之后,表寒不与标阳俱陷,原属⼤黄黄连泻⼼汤证,加以发汗,胃中津液益涸,⽽⼤便不⾏,胃中燥⽓上逆,则肺与⼼并受灼烁,故⽤黄芩、黄连以清⼼肺,⼤黄以除胃实,痞乃随胃实⽽俱消矣。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这⼀条是讲热痞兼表证不解的标本缓急治法。

上⼀条是说,如果有痞,还有表不解,以桂枝⼈参汤温中补脾,解表去寒。本条以⼤黄黄连泻⼼汤为例,和⼈参汤的⼼下痞不⼀样,这条是热痞。伤寒⼤下后,复⼜发汗,治疗颠倒了,应当先发汗,他先泻下,导致⼼下的痞硬。这个⼼下痞是由于⼤下之后形成的,表解没解啊?恶寒者,表未解也。恶寒前边应该加发热两个字,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为什么要加上发热?⼼下痞有阳虚的附⼦泻⼼汤的⼼下痞。附⼦泻⼼汤证是恶寒汗出者,也有恶寒,但是没有发热。为了使症状更清晰,所以后世医家认为恶寒前⾯有发热。⼜有发热,⼜有恶寒,这才是表未解也。既有太阳之表,发热恶寒,复有⼼下的热痞,⼼烦,⼼下痞,⼤便不爽,⼩便发黄,这也是表⾥未解者。

表⾥不解,则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这样就不要⽤⼤黄黄连泻⼼汤来治疗他的⼼下的痞热,应当先给他解表,发汗治表邪。为什么?要⼀攻痞,表邪会乘虚⽽⼊,所以要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表解了之后才可以⽤⼤黄黄连泻⼼汤来攻解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黄黄连泻⼼汤,这是有层次的。为什么⼤黄黄连泻⼼汤证要先解表后治痞,⽽桂枝⼈参汤证有表就可以表⾥两解?因为后者是个虚证,⼈参汤和桂枝同⽤是可以扶正祛邪的。黄连泻⼼汤证虽然也是⼀个⽓分之痞,⽐较来说是个⽕痞、热痞,正⽓不算虚,可以先发汗解表。发汗解表对于正⽓没有什么不好,然后攻痞,这样的治疗为得当、合法。

条与条之间它都有⼀个内在的联系。旋覆代赭⽯汤和桂枝⼈参汤,桂枝⼈参汤和⼤黄黄连泻⼼汤,是有层次的。旋覆代赭⽯汤是讲胃⽓不和,⼼下痞硬,噫⽓不除;桂枝⼈参汤是讲脾虚,利下不⽌,⼼下痞硬。桂枝⼈参汤证的表⾥不解和⼤黄黄连泻⼼汤证的表⾥不解,⼀个是着重于正⽓,⼀个是着重于邪⽓。桂枝⼈参汤证由于利下不⽌,脾⽓虚寒,这样的表⾥不解桂枝、⼈参可以并⽤,以扶正为主。⼤黄黄连泻⼼汤证的表不解,以祛邪为主,所以先发汗,后攻痞。意图不⼀样,证候的要求也不⼀样。正虚了就要先扶正,正不虚就先祛邪,要体会这样的⼀个精神。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这个太阳伤寒,“⼤下”是⾮法的治疗了,应该先发汗,⼤下当然不好,他⼀看不好,他⼜“复发汗”,更错,既⼤下表不解,依法应⽤桂枝汤,不能⽤⿇黄汤,他这个复发汗就是指⿇黄汤,那⼤汗出,病并不解呀,他的表还不能解呢,所以⼀⽅⾯由于他这个⼤泻下使致表邪内陷⽽为⼼下痞,⼀⽅⾯由于发汗⼜错,所以仍然恶寒⽽表不解,要吃桂枝汤他就对了。

表不解⽽⼼下痞,那么应该先解外⽽后攻⾥,所以他说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这是根据这个规律了,所以在临床上,如果要是⽤这种⾥实需要⽤攻下的药,那你看外,要有表证,你先解表,这是定法,如果⾥⾯要温,你先救⾥⽽后攻其表,所以这个他那个太阳篇他这个都讲了,

他应是这个表证与半表半⾥与⾥证的相互关系治疗定法,他在这⾥都讲了,太阳篇的特别多,我们到阳明病到少阳病,他讲的都少了,他原来在这⾥都讲了。

那么这⾥你要注意了,如果⽤攻下的药,有表证在,应先解表,我们头前讲的⼗枣汤都是的,⼗枣汤你也不能先⽤⼗枣汤,要攻呀,所以得先解表,表解之后,那你再攻⾥,所以是⾥未和,表解⾥未和呀,所以⽤⼗枣汤,这也是⼀样的,⼀个痞,他⽤⼤黄黄连泻⼼汤,他这是⼀个攻的⼀种,这都讲的头前了,这个⼤黄黄连泻⼼汤,也讲在头前了,这个解表呢,所以这个津液已经丧失了,这个解表不能⽤⿇黄汤,必须⽤桂枝汤,头前⼤下之后表不解,也应该⽤桂枝汤,所以他这个复发汗就是⽤的⿇黄。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伤寒,大下后,复发汗”?

答:㈠张仲景既论“伤寒”,又论“大下后”而强调病是表里兼证。㈡张仲景论“大下后”而强调表里兼证,以里证为主。㈢张仲景论“复发汗”而强调表里兼证而转变为以表证为主。㈣张仲景论“重发汗”的目的是强调根据病情需要只有多次使用发汗方药,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但不能盲目重复使用发汗方药。

②怎样理解“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答:㈠张仲景论“心下痞”而强调“表未解也”,重点突出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㈡辨识“心下痞”的病变证机是湿热浸淫脾胃,壅滞气机,浊气不降。㈢辨识“恶寒”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太阳病以恶寒为主;二是以“恶寒”而寓病以太阳病为主,但不能局限于“恶寒”症状。㈣辨识“表解乃可攻痞”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治表之后再治痞;二是既治表又治痞,但有主次之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4条)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附子泻心汤(第六十一方)
《伤寒悬解》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十枣汤
【每日学伤寒】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大黄黄连泻心汤条文:
​二十九、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即治疗痞证。痞:痞块、痞积,腹中可触摸之硬块,伤寒病等会发生此症状。),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