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217条诸家解说

第217条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必乱,以表虚⾥实故也。下之愈,宜⼤承⽓汤。

⾦·成⽆⼰《注解伤寒论》

胃中有燥屎则谵语,以汗出为表未罢,故云风也。燥屎在胃则当下,以表未和则未可下,须过太阳经,⽆表证,乃可下之。若下之早,燥屎虽除,则表邪乘虚复陷于⾥,为表虚⾥实,胃虚热甚,语⾔必乱。与⼤承⽓汤,却下胃中邪热则⽌。

清·吴谦《医宗⾦鉴》

【注】

病⾃汗出⽽谵语者,以素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太阳风邪之所传也,须当下之。然必须太阳之邪,已过阳明之经,⽽⼊阳明之府,乃可下之。若下之早,则⾥热未结,不但热去不尽,且虚其中,热乘虚⽽上⼲于⼼,语⾔必乱。此表虚汗出,⾥实语,所以必待过经⼊府,⽽后下之则愈,宜⼤承⽓汤。

【集注】

⽅有执⽈:过经,谓宁迟迟,⾮谓必待⼗三⽇后也。

程知⽈:此⾔谵语不当下早也。既出汗矣⽽谵语,则必有燥屎在胃,此当属风。风为阳邪,阳邪⼊⾥,故谵语。然须六、七⽇乃可下之,下之早,则风邪未解于表,尽⼊于⾥,⾥邪燥实,语⾔更乱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句是冒头,末⼆句是总语。⾔汗出必亡津,谵语因胃实,则汗出谵语,以胃中有燥屎也,宜⼤承⽓汤下之。然汗出谵语有⼆义,有阳明本病多汗亡津⽽谵语者,有中风汗出早下⽽谵语者。如脉滑⽈风,其谵语潮热下之,与⼩承⽓汤,不转⽮⽓,勿更与之。如能⾷⽈风,其烦躁⼼下硬,少与⼩承⽓微和之,令⼩安。⾮七⽇后屎定硬不敢妄下者,以此为风也。七⽇来⾏经已尽,阳邪⼊阴,乃可下之。若不知此义⽽早下之,表以早下⽽虚热不解,⾥以早下⽽胃家不实。如⼗三⽇不解,过经下利⽽谵语,与下后不解,⾄⼗余⽇不⼤便、⽇晡潮热、独语如有所见者是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润,结为燥屎,阻塞胃⽓,胃热不泄,消耗⼼液,故作谵语,此为⽊燥⽽风⽣也。胃热宜下,俟六⽇之外,已过经期,⽽后下之。下之若早,⾥热未实,语⾔必乱,⽽为郑声。以其汗多津亡,表虚⾥实,经中清⽓不敌腑中邪⽕之旺,原有谵语之根,⾥实未⾄,⽽遽下之,故实家之谵语,变为虚家之郑声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粪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下之则愈,宜⼤承⽓汤。过经乃可下之,

下之若早,语⾔必乱,以表虚⾥实故也。(此条订正)

阳明为病,法当多汗,津液泄⽽胃中燥,胃中宿⾷,薰灼⽽成坚癖不化之粪。秽浊亢热,上凌脑部,脑⽓昏晕,遂发谵语,此证当⽤⼤承⽓汤,⽆可疑者。惟「此为风也」及「过经乃可下之」数语,正需研究。夫汗出谵语宜⼤承⽓汤者,为阳明习见之证。何以知其为风,何谓过经乃可下,且所过为何经,其⾔固⼤可疑也。盖此为太阳中风传⼊阳明之证,中风本发热有汗,其表⾃疏,汗液外泄,不待⼀候之期,胃中即能化燥。过经为太阳证罢,不恶风之谓也。惟下接「下之太早,语⾔必乱,以表虚⾥实故也」三句,⾄为难解。汗出原属表虚,胃燥本为⾥实,若谓表虚⾥实为不当早下,岂⼀候已过,⽽作再经,即不为表虚⾥实乎!何谓过经乃可下乎?且未下已发谵语,⼜何谓下之太早语⾔必乱乎?盖仲师所谓表虚,特以太阳风邪未解⾔之。风主疏泄,故汗常出⽽表之为虚,若风邪外解,即表汗当⽌,但存⾥实,肌腠之间,即不为风邪留恋,乃不⾄随下后虚⽓上攻,神经卒然瞀乱,故前此之谵语,出于胃中燥热。后此语⾔之乱,由于风邪未解,并下后燥⽓⽽上攻。谵语者不死,语⾔之乱为脑受冲激,或不免于死,微甚之间,判若天渊,早下之为禁例,实由于此。此即表解乃可攻⾥之义也。愚按「下之则愈」⼆句,当与须下之直接,不当⾪于节末,特订正之。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这⼀条讲述阳明经腑同病的治疗法则。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说明阳明的经腑同时有病,腑有燥屎,故谵语;经表有风邪,故汗出。此汗出代表阳明经中有风邪,谵语说明有燥屎在腑肠,为腑实。不要只看到病⼈有燥屎,还要看到有表邪,故下之不能太早,要等到外邪过经到⾥以后才能⽤下法。若下之太早,会导致表邪⼊⾥,出现语⾔必乱、谵语,此为⼀种解释。也有⼀些注家不同意以上见解,将这⼀条的风字改为实字。泻下时要注意经表之邪是否解了,如果经表之邪解了,就可以下之,若经表之邪不解,就不可以下之。他们认为此病属于⾥实证,应⽤⼤承⽓汤,但是要注意表邪是否已解

此条两种解释⼀致的是,阳明病燥实应当马上泻下,但表证未解时不可下之太早。两种解释不同之处在于,⼀种认为此条为表⾥皆病,故云此为风也;⼀种认为此条为⾥实证,故云此为实也。阳明病中有表不解的,应当先解表,表邪解后,⽅可下之,不可引邪⼊⾥。汗不厌早,下不厌迟,下法⼀定要照顾到太阳之表和阳明经表之证未解,表未解⽽下之太早会出现语⾔必乱,不管哪种解释,体会这⼀条的精神是最重要的。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它是这个说太阳中风⼊⾥成阳明病,它后头有「此为风也」,所以它这个书⽂字呀是不好懂呀。它本来是太阳中风⾃汗出,那么在这个太阳病的中间出现了谵语,表⽰这个病就是来的猛、爆、快,在太阳中风期间呢就并发阳明病⽽谵语,所以这病不可轻视。

你看这个它就不像前头那个辨法了,那么太阳中风这个病,没有不热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嘛。那么它这个传⾥后,马上有谵语,⼤便就硬,所以这个病不可轻视。须下之,须下之指的是⽤⼤承⽓汤。可是有⼀样得注意,过经乃可下之,它是在太阳病这个中间发⽣的,得必须太阳病解之后你才能下。要是下之若早,语⾔必乱哪,它本来就谵语,下之若早,这个外邪整个内陷,就更谵语烦乱了。那么是因为表虚⾥实故也,这个病过早下之,尽⼊于⾥,表没病是为虚,病俱在⾥,⾥才实,它是这么⼀个情况。

那么⾔外,表不解呢,得先解表,还是先吃桂枝汤。那么表解之后,你再⽤⼤承⽓汤。如果在临床上也是,病有这样急的,后头它还有急下证。伤寒也好,中风也好,那么这个病啊⾮常地迅、急、猛,那么这个也不要守常规,赶紧急救,这个也是如此,这个它就不像上边了,光谵语,咱们就给吃⼤承⽓汤哪。

它这意思是此为风也,这⼀句话就是说明这在太阳中风这个阶段上,太阳中风还没好呢,马上病⼊⾥就出现谵语。这个⼆阳并病,太阳病传⾥,并发阳明病,⼀下⼦就谵语了,这个够迅速地,⼀般都是不这样,都是先经过⽩虎汤证,⼝⼲燥,想喝⽔呀,汗出地厉害呀。这个不是,直接就得承⽓汤证,由太阳病直接并发为阳明病,它是⼀个承⽓汤症候了

王付【释疑解惑】 

①怎样理解“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答:㈠张仲景既论“以有燥屎在胃中”,又论“此为风也”重点强调病是表里兼证。㈡张仲景论“汗出”、“此为风也”而突出辨太阳病是太阳中风证。㈢张仲景论“谵语”的病变证机是“以有燥屎在胃中”而突出辨阳明病是阳明热结证。㈣张仲景论“以有燥屎在胃中”的临床意义是在肠中,因阳明肠属胃家。

②怎样理解“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

答:㈠张仲景论“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的目的是强调辨表里兼证,以表证为主,治当先表。㈡辨识“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论表里兼证,里证应用下法,但用下法必须是在治表之后;二是辨表里兼证,必须权衡病变证机主次,根据主次而决定治疗方法。㈢辨识“过经乃可下之”的临床意义有三,一是“过经”即太阳病已解,里证独具;二是“过经”即太阳病居次,阳明病为主;三是阳明病为主,治当从阳明,但治阳明必兼顾太阳。

③怎样理解“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答:㈠张仲景论“下之若早”而强调表里兼证有主次,治疗有先后,一定不能盲目治疗。㈡张仲景论“语言必乱”的目的是强调治疗先后失序,则会引起病证发生变化。㈢辨识“语言必乱”的病变证机是阳明热结,浊热内盛而侵扰肆虐心神,心神不得守藏。㈣辨识“以表虚里实故也”的临床意义有三,一是辨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结证相兼,原来是以表证为主;二是辨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结证相兼,经治之后而变为以里证为主;三是以“虚”而寓太阳中风证已解,以“实”而寓病是阳明热结证,治从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17条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胡希恕讲伤寒论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全篇
伤寒论小承气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阳明正治法第一
伤寒发微正文 阳明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