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仁汤与湿热治法

《温病条辨》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是继《伤寒杂病论》之后理法方药俱全的宏伟巨著。三仁汤是《温病条辨》中少有的几张疗效卓著、治疗范围广泛的看家处方之一,是清热利湿的代表方。不仅适用于瘟疫,对因湿热所致的内、外科杂症皆有良效。它选药精炼,配伍严谨,疗效非凡。自问世以来,备受历代医家吹捧,经数百年临床检验而久用不衰。充分体现了它非凡的疗效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仁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记载的治疗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重于热和内、外科杂症的良方。由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组成,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用于治疗湿温或暑瘟初起、卫分之证未罢、气分之证又现,湿重于热之证。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今人根据其功效特点,多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重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布鲁菌病、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妊娠呕吐、百日咳等病。本方的适应证是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按照《温病条辨》的记载,该方适用于湿温初起,卫气同病。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失治误治,故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明示此病有“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应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渗之法,方可中的。方中杏仁苦温,宣肺利气,提壶揭盖,通调水道,气化则湿化,宣通上焦;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转枢中焦;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而健脾,配以滑石、通草、竹叶淡渗利湿,清透湿郁所化之热,疏导下焦。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升清降浊。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因嫌苦辛温燥之剂,每易助热化燥;苦寒清燥之品,常致脾伤湿留,冰伏湿热,惟宜芳香苦辛,淡渗化气利湿并进,能使三焦通畅,湿热分消,湿去而脾不伤,热除正安,诸症自除。本方主治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方中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为君药,故名“三仁汤”。所谓“甘澜水”,就是将普通泉水取出来后放在容器中,用水瓢或木勺舀起来扬高再倒入容器中,这时水中会有许多泡沫产生,然后再将水舀起来倒入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所取得的泡沫水就是“甘澜水”。其性质轻不助邪,还可健脾开胃。

本方的配伍要点是以辛开苦降、淡渗利湿之品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辨证要点是湿热内蕴,湿重于热,三焦气机不利:临床应用以头身困重,四肢倦怠,胸闷不饥,呕恶纳呆,大便溏薄,小便黄赤,苔白或黄腻,脉濡、滑或弦细,或者兼有头痛恶寒为主症。

本方证的病机核心为湿热弥漫,闭阻阳气。病变部位贯穿三焦,脏腑涉及五脏六腑。治疗重点在于轻开宣化。其所要驱逐的主要病邪为“湿热”,治疗目的为祛除“湿热”。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湿化”而“热清”,最后结果是“浊降清升”。

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人体五脏六腑各有所主,各脏腑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叫“气化”。如果各脏腑各自为政,不互相配合,则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病理症状迭出。人体的气化功能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作用尤其重要,“气化则湿化”,气化则“邪去正安”。

本方应用指征为:(1)肢体倦怠;(2)头身困重;(3)浑身酸懒;(4)呕恶纳呆;(5)小便黄赤;(6)大便溏薄或黏滞不爽;(7)苔白不渴或渴不欲饮或舌苔黄腻;(8)脉滑或弦细或濡,略带数象;(9)午后发热;(10)胸闷不饥;(11)头痛恶寒;(12)身体虚胖。临床只要有以上十二项指标中的三到五项就可放心应用,不必悉俱。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舌苔黄腻者,宜加大薏苡仁用量;舌苔薄白者,不用或少用滑石。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滞于经络,阻遏气机,损伤心阳,若见心悸胸闷等,可加三七、丹参、薤白;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伤脾阳。脾阳如伤,可致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等。此时可加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茯苓;湿邪致病,可侵犯人体各部,遍及脏腑、经络、肌肉、关节等。如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者,可加独活、羌活、秦艽、五加皮、木瓜;如湿阻中焦,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较重者,可加藿香、山楂、麦芽、木香;如湿热下注而引起淋证者,可加扁蓄、瞿麦、车前子、大黄;湿性趋下,易袭阴部,可致湿热带下病。可加茯苓、猪苓、苍术、荆芥穗、黄柏、牛膝。用药注意点是杏仁、半夏用量不宜再大,它们的用量已达到常用量的极限,再过量应用易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近代药理研究同时证实:三仁汤具有抗菌、抗病毒、防癌、抗癌、解热、镇痛、止咳、止吐、利尿、修复溃疡等作用。三仁汤配伍严谨,选药精当。区区八味药,统治三焦“湿热”,对全身各个部位与“湿热”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玄机无限,哲理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仁汤(《温病条辨》卷1)
《疏调学术论坛》疏调气机在温病中的应用
‘‘分消走泄’’法应用三仁汤辨治心衰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二二)临证谈三仁汤的方解
三 仁 汤
杨承岐,第三节 三仁汤与湿热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