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仓央嘉措的诗中修行——珍宝在自己手里(7)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這首绝句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胡适曾经把它抄录下來,送给为追求自由而被关在监狱里的雷震。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经典诗歌到现在一直被世人传诵。一个普通人追求自己的一点小小自由或许还容易一些,一个宝塔尖上、聚光燈下的大人物若也要追求个人的一点自由,往往难上加难。就像六世达赖喇嘛,当他生活在所有人注视的目光下时,他所追求的自由便成了一条溪流,虽然天性便是潺潺而下,但是世界就是包围着、束缚着他的崇山峻岭,不断地阻拦,不断地逼仄,激起浪花日日夜夜的喧嚣。

1702年6月一个隆重的日子,二十岁的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启程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这次行程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然后由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他授比丘戒。

所谓比丘戒,是佛教中男性修行者的具足戒,也叫大戒,戒律共有二百五十条,宏大而完备。被授比丘戒之后,也就获得了正式的僧侶资格。比丘戒相当于佛教当中的成人礼,因为一个人哪怕在幼年时就出了家,但只有年满二十岁之后才能被授比丘戒。按照《四分律》的说法,一个人在二十岁之前忍不了饥寒,忍不了风雨,遇到不公的时候也忍不了恶言相向,如果这些最常见的小痛小苦都忍不了,哪还持得了戒呢?

此刻,仓央嘉措以转世活佛之身受戒,仪式更是盛大,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修行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整个黃教,乃至整个藏地的一次盛事。所有的僧人在看,所有的藏族同胞在看,对政权虎视眈眈的蒙古人在看,清朝的皇帝在看;朋友在看,敌人也在看……看这位年轻的活佛究竟能不能承受住这些目光所积累起来的重量?

仓央嘉措授比丘戒,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到最后,他不但拒受比丘戒,而且就在扎什伦布寺一应僧众面前,连以前受过的沙弥戒也请五世班禅收回。

自由是上天付给我们每个人的一笔特殊的货币,我们都在用它购买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课堂里,以换取将来谋生的一技之长;我们付出了自由,把自己束缚在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涯里,以换取面包和牛奶、汽车和房子;我们付出了自由,以换取金钱、权力、社会地位,我们视一切为理所当然,所以仓央嘉措才成为了一个另类:他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却反过来用所有这些来换取自由。

活佛之尊与自由之身哪个轻哪个重?大多数人都倒向前者,所以才不理解仓央嘉措为什么会选择后者。就像我们今天分享的这首诗歌:“珍宝在自己手里,并不觉得希奇。一旦归了人家,却又满腔是气。”

很多人读到这首诗歌的时候,都认为是仓央嘉措的情人嫁人以后,他心有不甘写下的诗歌。曾经属于自己的珍宝如今却变成别人的,心中的气闷是我们世人常有的情绪,可是饱受佛法熏陶的仓央嘉措难道会像我们这些凡夫一样吗?其实仓央嘉措是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心中的气恼是源自于我们心里的执念,虽然珍宝已经归了人家,但是在我们的心中,认为它还是属于自己的,我们依然在心里揣着它没有放下。要想获得快乐,就要学会放下。

万事万物随着因缘不断变化,春天来了花自然会开,花开了蜜蜂自然会来,花落了蜜蜂自然又会离开,缘来了相聚,缘去了消散这是世间再正常不过的。可是我们却试图牢牢把握它,不让它变化,结果自然没有人能做得到,最后徒生烦恼。人们都有着对金钱、美女、权利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它犹如滔滔江水,在我们内心深处澎湃,得到一个还想要另外一个,得到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得无厌的心态是人们常有的,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欲壑难平”。其实人往往拥有的越多,烦恼就越多,但是正因为有这样喜贪的毛病,往往失去了更多,更有甚者,因小失大使自己遗憾终身。

珍宝既然已经到了别人的手里,即使我们再生气,再耿耿于怀也是无济于事,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从心里将这件事情真正放下。只有放下才会身心轻松,心情愉悦!珍宝归了别人就归了别人,我们如果再生气,再烦躁,这些情绪最终伤害的只是我们自己。

佛家说“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仓央嘉措在诗歌中也让我们学会放下,很多人听到这个话说好了,都说要放下,那我什么事都不要干了。比如你是一位家庭主妇,你什么都放下了,不去做饭,家里卫生也不打扫了,先生儿女也都不管不顾统统放下了;再比如你是位企业员工,你也什么都放下了,工作也不去做,领导分配的任务也不管了,如果这样理解放下,这样去放下那就完全错了。放下不是让我们在事上放下,而是在心里放下,心里不执着,事情做起来才更加清晰更加有效率。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事情要我们去做,如果我们在事情上放下,那就变成消极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游方,途经一条没有桥的小河,有一位女子不知河水深浅正在河边徘徊,这个女子看见两位僧人于是请他们帮忙过河。小和尚心想: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更何况自己是佛门中人,更加不可近女色!在小和尚思考的时候,老和尚已经将那女子背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就疑惑了,问老和尚:师父,佛家有云,不可亲近女色,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在先前那个山头将那女子放下,你却还背着她呢!

我们人生的一切烦恼,归根到底就是在生活中没有学会放下,使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信心铭》中说:“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我们通常总喜欢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精神添加压力。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

关于放下,儒家典籍《大学》第六章中这样写道:“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文章中的辟,就是格,我们后人将格物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在为“穷物理”,也就是对事物的性质、形态等等能够做到了了分明,这时候我们的心里也就清清楚楚了。内在为“去物欲”,也就是从我们内心逐渐去除对于事物的过度欲望,让心灵归于平静。但是不管是“穷物理”还是“去物欲”,其实也是一个放下的过程。

“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去做,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明星利奥·罗斯顿在弥留之际说:“你的身躯很庞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富裕和肥胖其实没什么两样,不过都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多余的财富会拖累我们的心灵,多余的追逐、多余的幻想只会增加我们生命的负担。

西藏有一个谚语:“你有了什么好东西,请把它布施给水里的动物和地上的牛羊”。这就是西藏人培育善心的一个智慧。如果把好东西布施给人,就会有功利心,但是去帮助小猫、小狗,那么善心就会更加纯粹,只有纯粹的时候所发的才是善心,才是善人。西藏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放下。

曾经去藏地的时候,藏族的朋友说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位牧区的藏族人一路磕长头到拉萨朝拜,将卖掉牦牛的三十万全部奉送给大昭寺,然后毫无牵挂的回到牧区。他放下辛劳几年的成果,却获得了内心的富足和喜悦,这却是任何金钱都替代不了的。再比如西藏神鹰、秃鹫,这些猛禽体长大多都在一米多,如果不是西藏人施舍自己的尸体去喂养它们,它们就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会被饿死,西藏人最后把自己舍弃得干干净净,连一坯黄土都没有。所以,只有完全的舍,才有完全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善。

就像仓央嘉措,他放下高高在上令人艳羡的达赖尊位,只为得到在他认为无比珍贵的自由,其实放下更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在人生路途上,我们要学会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放下是一种随其自然的心态,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学会满足,这是智者的心态,是成功的阶梯。人只有放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东西,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才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喜悦,从而活出自己的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妃书屋·共读一本书||《仓央嘉措诗传全集》读后感
摘自西藏活佛 仓央嘉措 的诗文(页 1)
一位西藏活佛的30句真言,读后让您豁然开朗!
仓央嘉措的代表作赏析,仓央嘉措诗歌欣赏
仓央嘉措的诗是他自己写的吗?
阿拉善阿拉善左旗广宗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