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好诗 | 白桦林


白桦林

顾  鸠

白桦林晴冷,鸟鸣稀疏得戴不上

一支木簪。

枯木搁浅在积水里,

灰色中蔓延出铜绿色,蔓延出自然的古老。

谈论现代会让我口舌干燥,

远处吹笛子的人,你不如说说你的旅程。

我双目疲倦,

因为织布机咔咔运转。纪传如何?

编年如何?

棉花令我心惊,

云令我心惊,

它们过于洁白,而遗训沉重如灰。

万花筒的妙手编织了太多的梦,

而水雾扑面。神龟如何?

蜉蝣如何?

身后的花园端坐在琥珀中,借我一双复眼,

辗转在

矿洞和树冠之间,那无形火焰的参差里。

风不为什么而吹,

远空已解脱如布。

戏剧性,仍牢牢地吸住我的影子,

仿佛深夜落雨,吸住昙花。

年轻的衣裳,汗液黏稠,

他们和我此刻的手都接近透明,滑过宇宙的弦

而全无回声。

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一个问题数次唤起我的注意:诗是什么?关于“诗”这一文体,有个隐蔽的“老生常谈”:诗是一种能激发起阅读的新鲜体验感的事物,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观点来看,大致就是“陌生化”。激发读者的新鲜感,首先要求诗人自身对书写事物有新鲜的体验;如果没有这层切身的体验,是很难在语言、技巧等方面做到新鲜与陌生的。因此,诗人之所以异于他人之处,往往在于前者的感受力更加灵敏、丰富、独特。正是感受力/新鲜感,在无形中为“诗”与“非诗”划出了一条基本的分界线。

然而,当下的新诗书写因为面向太杂,着力点太多,反而容易丢失这一“老生常谈”的常识。在不少新诗里,我们能看到观念,看到技巧,看到缜密的思辨,独独体会不到新鲜感。新鲜感本应是诗之为诗的基本逻辑,却在一些诗人那里成为稀缺物。在这方面,这首《白桦林》让我眼前一亮。

诗人没有用完全写实的手法来写白桦林,而是用更“凌空”的方式,在写白桦林的同时也写由白桦林衍生开来的事物。“鸟鸣稀疏得戴不上/一支木簪”“身后的花园端坐在琥珀中,借我一双复眼”“他们和我此刻的手都接近透明,滑过宇宙的弦”等句子,表达都很新鲜。“鸟鸣”是实在之物,但又是看不见的,诗人在形容其稀疏时,用了实物“木簪”;同理,“花园”与“琥珀”“复眼”,“手”和“宇宙的弦”,都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在虚实的流动中,扒开更大的诗意空间。至此,白桦林不仅仅是白桦林了,还是一个集斑斓万象、精微体验、幽远思绪于一体的诗歌世界。这种手法在诗中比比皆是,毫无疑问,诗人在掌握了一套虚实相生的娴熟技巧之时,还极好地保留了诗所应具备的新鲜感;最终,二者相得益彰,在这首诗里合力呈现出了出彩的效果。

特邀点评:杨碧薇

诗人简介

     

顾鸠,00后,海南定安人,曾获东荡子诗歌高校奖、青春文学奖、年度新诗奖·后浪诗人奖,作品有组诗见于《江南诗》《诗歌月刊》《芙蓉》《青春》《椰城》等刊物。

      专家简介

杨碧薇,云南昭通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出版诗集《坐在对面的爱情》,散文集《华服》,学术批评集《碧漪或南红:诗与艺术的互阐》。在《南方周末》《汉诗》开设文学与艺术批评专栏。现居北京,任教于鲁迅文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胡弦:我热爱自然,并找到了通过自然爱人世的通道
【中国诗歌报诗评集(诗歌类)】高高的白桦林评非马作品《慢条斯理的乐手》(30)
成年的证明
《新世纪诗典》十周年纪念文集:不全《我与新诗典》》
【东疆诗刊】2023第48期 (总第632期)诗歌精选(五十)
【安徽诗歌●诗选粹】徐春芳 ▎人生的寂寞(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