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运江」|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向运江,字韵宇、六然 ,号又生、六然居士,书画家,诗人、散文作家。《收藏人物》、《收藏参考》杂志前执行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零度》诗刊顾问,成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作品鉴赏

气象高旷  笔如游龙
——评向运江的山水画
静之
向运江先生出生在四川大巴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里,对绘画艺术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到成都工作后,一直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并广拜名师,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经过三十余年有系统的默默学习和研究,对中国画有着比较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和感受,特别是在山水画的探索和创作上,形成了独有的浑茫朴厚的笔墨风格,画面洁净响亮,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蜀山静望

推舟江上望


传统的中国绘画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显得是那么孱弱,在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中,受物质利益所驱使,它常常显得彷徨不定,而又意识不清。许多画家在这样的氛围中徘徊犹豫,迷失了自己,被市场被金钱所左右,模糊了自己的发展方向,甚至有些画家干脆放弃了自己的本来路径,看到什么能弄钱,就搞什么,把自己弄得头昏脑胀,到最后万事无成,“老大徒伤悲”了,这是最让人惋惜的事情,因为许多的艺术天才就被扼杀在市场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画家,能在这使人昏馈的大染缸中,保持着清醒,并坚定而又孤独地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勇猛精进,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自己生存的社会负责,他们只去表现他想要表现的东西,而不会去在意别人会怎么看待他的作品,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内,他们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而遭受到世俗的垢病,而在物质上陷入寒碜,但历史终归是公正的,时间会冲淡世俗的偏见,当他们的艺术成就大放异彩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们的成就对于人类精神来说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向运江先生便属于这类画家中的一员。“艺术家和画匠的区别在于,他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才考虑作品的艺术效果。”澳大利亚人奥班恩说得多么干脆而响亮。

望春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做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一样受着画家所处的地域特点、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画家的风格就是画家所处地域环境特征的艺术体现。广袤的巴山蜀水,绣丽多姿,特点多样,朴实厚润,几乎汇集了大自然的所有美的特征,所以,生活在这里的画家,受其润泽, 只要自己是有心之人,多少都会得到独到的感受。向运江先生的山水画,没有名山大川的高贵,而是活生生的普普通通的山峦小溪,一草一木皆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东西,这些大自然中的原素,经过了向先生的情感化处理后,成为了打动人心的绘画作品,苏珊.朗格说:“绘画空间是一种符号性的空间,它那诉诸于视觉的组织结构是活生生的情感表现符号。”从大的方面来看,气势壮阔,厚重有力,色彩单纯浑雅,这不正是巴山蜀水的典型特征么;并且其画多深沟大壑,高远深远并用,既看出他对传统的深厚研究,又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表现,已经形成了其明晰的个人风格。

尘尽光生照山河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画家的情绪和意识无不是通过笔墨的表现而彰现出来,所以,“以书入画”是评定传统中国画的一项重要原则。观向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丈二巨幅山水还是尺幅小品,均是笔笔写出,浑厚有力,并且是在强烈的情感推动之下,使其每一笔每一点都具有了生命的活力,附之以晕染后,使画面情绪涌动,精神荡然,读者无不被其笔风墨气所感动。其用笔苍劲率真,看似粗率,实则缜密,而且笔法多变,即有篆隶之厚润,又有魏碑的俏拔,即有行书的静寂,又有草书的灵动,观其绘画作品不管用何笔法,仿佛都是随意而生,妙自天然,无心无意间,机趣横生,正所谓明人宋曹说的“心悟腕从,言忘意得”。“笔墨当随时代”是一句易说难做的事情,而向运江先生的笔墨就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从传统笔墨的继承关系上看,向运江先生的画无疑受黄宾虹、陈子庄影响较大,石涛和尚和髡残、龚半千等的印迹也不难发现,而与四川大画家王敬恒的长期交往,其自由洒脱的书写意识深深融入了向先生的绘画中。当然,学习前人,不仅是为了继承,而更多的是为了发展,虽然,向先生从前辈先贤那里汲取了很多养分,但他能将其融化,铸造成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字虽有质,迹本无为。廪阴阳而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唐虞世南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传统的中国绘画领域,向运江先生已具有了创造性的建树。

经诵伴鸣鸟

古人评画讲究可游可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此理不仅对文章,对于绘画亦同样适宜。而清人梁启超所说的“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境。”更为明晰透彻。在向先生的画里所体现出来的境象,或雄奇,或雅淡,或悠远,或沉郁,皆心灵的家园,情绪的主宰。其境象的营造深受大巴山故乡情节的影响,不管是深沟大壑还是浅滩低丘,无不是巴山风情的再现,但又不是普通的风景画,它纯从心意流出,造其神韵,让凡是在大巴山生活和流连过的人们,一看而知其出处,但又找不到真实所在,那一笼笼土墙瓦房,即与其所造境象相辉映,又透露出宁静安详的生活气息。所以,向先生的山水画在平实中透着雄峻,宁静中又显露着热情。他还是一位诗人,故画里又漫射出一种浪漫的情调,他把绘画作为了精神的寄居地,我们通过他的绘画作品,可以触摸到他精神的脉络,并与其沟通交流。“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宋。 姜夔语)  

舟行荡山声


向先生的焦墨山水画更是其艺术成就的一大亮点。焦墨山水古已有创,但其作为一个专门的门类,更是近代的事,张仃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观目前大多数的焦墨画作品,不是太过具象,韵致不足,就是板黑一片,意象亏损,其传统笔墨的精神体现不足,当然,这也是焦墨画的难点所在。向先生的焦墨山水画焦而不板,笔情墨趣俱在,形与意结合浑溶,意境高古,苍茫雄俊,已具有相当规模,假以时日,在该领域一定会大有作为。

春归处


向先生的艺术有如此成就,并非偶然。他除了向古人学习,还努力向大自然学习,蜀中山川,几乎被他跑遍,有些地方还是他经常光顾的常客,象在5。12地震中遭到重创的映秀、红白等镇,写生不缀,广泛积累创作原素, 向先生读书成癖,一日不读,如失魂魄,总觉差了一件事没做,日积月累,已蔚然成观。家里藏书数千卷,其读书广泛,哲学、政治、历史、文学诗词、美学理论等社会类书籍,不管是国外名著还是传统典籍,无不广泛涉足,并且养成了思考笔记的习惯,二十几年下来已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在逐步的探索思考过程中,逐渐在形成自己的绘画理论体系。

春光无限好


向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并在绘画史上留下一丝痕迹。

山空雁留影

山静飞鸟闲

浮云蒸翠

闲看归帆远

一江寒水静无声

峰头新月

 雨后山色浓

孤心伴鸟飞

空山野寺静

闲游蜀江春

归处

禅外无今古

翠色濛濛映江清

桃花映坡红

月影催僧回

闲游听山响

古夜郎过道中所见

 旅怀无限春

 青山静寂月如钩

山色游人醉

澄怀得真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淡天真写“浅降” ——记山水画家张培华
根深叶茂,于斯为盛,《南海潮》国画系列作品-江显蛟
中国美术人物志——江海滨
江祥荣山水画近作欣赏
孙克:陈子庄的艺术
山水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