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看今楷

我看今楷


齐玉新




大概是去年年底吧,记不清了。全国首届楷书名家邀请展在河北唐山举行,这是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操办的第一次楷书-名家-邀请展,幸运的是我刚好就是唐山人,所以就有运气观摩了这个展览----一个具有“今楷”理念的展览。

好像是前年夏天,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在石家庄召开了年会,因为别的事情我没有去成。据悉那次会议着重提出了有关“今楷”的理念或者说是“今楷”的相关学术观点。事后我也零零星星陆陆续续阅读了有关“今楷”的信息、声明、宣言凡此等等。

《书法报》同仁约我谈谈“今楷”,惶惶之余,只好从命就“今楷”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今楷”是什么?

书法史上诸体完备,这是几千年来文字通过使用、实用、演变、发展逐渐形成的,任何一个书体的形成完全是基于实用的需要也唯有实用功能,才能使事物具有发展和灭亡的不可抗拒性。因此,窃以为,书法史实际就是一个文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不单纯是一个书法史或者艺术史。那么,既然古代相对于前代书体的发展有了“今草”,今天据此提出“今楷”也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情,毕竟“今楷”是当代书法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具体概念而已,是对古代楷书体式概念上的区分。

“今楷”是什么?如果是一种新字体,那么“今楷”在笔画形状、结构方法、体式、构件上就要有与繁体、简体楷书有着很大不同的组(造)字方法;如果是一种新书体,那么,任何一种新书体都是经过几代人甚至数百年慢慢衍化、发展、完善才能够形成的。而我读过的一些有关“今楷”的访谈性文字显然很明白的指明这仅仅就是一种新时代书法创作精神,所以“今楷”也不是一种新书体。因此我认为,“今楷”应该是当代书法艺术门类中的一个区别于古代楷书的艺术概念或者艺术理念或者艺术流派,而不是一种书体或者字体。

二、“今楷”是什么样的?

根据我对有关资料的了解,“今楷”的理念提出了要切合时代精神,借鉴魏碑、唐楷的艺术因素,在笔画粗细、长短、大小、书写速度以及结构的变形上做文章。结合我曾经观摩过的全国首届楷书名家邀请展来看,我以为,目前的“今楷”创作,是类似一种“破体”的创作模式。其特点是:综合魏碑、隶书或者某些行草书写意识,使书写更加具有写意性和抒情性,打破唐楷的方正、规范、严谨。

无可厚非,艺术创作甚至艺术创作的个体--书法家本人,也都希望创作过程更加轻松、简单、效果好。但是艺术创作的借鉴、兼容不应该仅仅是表象的形式也不仅仅是一种杂糅的手段,而更应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气息、气质。如果仅仅把其他书体的东西拼装到一种书体身上,是否会造就一个新的事物,这很难说,弄不好会成为一种转基因书体。而这种硬性生长出来的新的书体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和营养价值呢?这个还真的不好说,还是留给500年以后的后人们去评说吧。

但我有点担心,“今楷”会否成为一种简单的“杂糅体正书”或者“转基因正书”。在此,我觉得深刻理解一下“楷”的含义很有必要!

三、楷书在当代的命运和未来

这是一个文艺空前发展的时代,各种艺术包括书法都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正因为此,书法艺术门类中流派、宣言、口号很多很多,各种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新概念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

毋庸置疑,楷书的确在经历了唐代的鼎盛辉煌以后,逐渐式微。我想,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个谁也无法抗拒。包括今天的书法展览,楷书没有任何优势,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使得楷书的创作人数越来越少,楷书的发展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得到繁荣和发展。抢救楷书、激活楷书这都是善良的想法,可是一个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发展反而没落,这就如同京剧一样,抢救也没有用处,这是历史的进程对一种文字成为艺术之后的无情灭亡,这颇有点和自然界的某些基因被淘汰一样。

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种书体的楷书,其研究、承担、从众人数尽管会受到国展的些许影响,但是社会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应该是最大的外力。如果我们还仅仅认为这是书法圈内部的内力所致,显然这项对于楷书的激活工程,最终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在这里我想到了农民种地,如果忽略了市场的需求杠杆,尽管政府号召和补贴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但,一样有一部分农民还在种地,因为生命的需要。楷书也会如此!这就是说,书法的书体发展最好不要人为的调节和平衡,也不用“今楷”来激活楷书,楷书怎么发展、发展成为什么样子,貌似不是人工干预所能左右的。

四、楷书的继承和发展

文艺这东西,好像一直在倡导继承和发展。这没有错!对于书法而言,有时候我会极端的认为,当代,缺乏的恰恰是继承!

从“今楷”的一些访谈和宣言中我了解到,对于唐楷认为写的过于规范、规整或者说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因此导致了楷书无法进一步发展。我个人是不同意这种观点。魏晋的楷书不一定就比唐楷差,明代、元代的楷书也不能没有一点发展。宋代的刻版楷书也不能说不是对楷书字体的一种发展。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想的话,魏晋之后的行草书也在式微。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和别人开玩笑说:“继承很难,难在于对古人技术和精神的理解与掌握!创新很容易,历史上没有的不管好的坏的都是创新!”

我觉得,对于楷书现在缺乏的是投入研究,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文字学、书法史学的脉络进行系统的深入,才能够做到对楷书的继承。也只有对历代楷书成果的继承,才会有将来的发展。一个时代,能够尽最大程度的对前代艺术的继承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如果,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这一届乃至今后的几届都把楷书的研究、继承当做一个重要工作来做的话,可能收效要比创新楷书收获更大。研究和继承,才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视角,发现更多的空白。

既然,“今楷”已经提出并且制订了一系列实施纲要,那么,希望我们这个时代真的会有一种新楷书诞生,同时希望“今楷”越走越远,流传万代!

2009年4月21日凌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丑的楷书入选了国展,专家说了两个原因,他都做到了
【前沿观察】中国书协近期面试考察出现七大变化,你应当了解……
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分期和体系 8
从中国书法史看当代中国书法界急需解决的问题(2020.1.11)
“现状与理想书法批评展”发微 (周俊杰)
书峰书风——孙伯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