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萨谈--中华第一枪汉阳造步枪(抗战轻兵器系列)
老萨谈--中华第一枪汉阳造步枪(抗战轻兵器系列) [原创 2013-9-7 17:32:47]   
字号: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38年的藤县保卫战,川军以区区3000多兵力,死守了3天,最终全军覆没,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城破以后,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一部进城打扫战场。第10师团是日军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武器装备极佳。上到坦克重炮,下到掷弹筒,重机枪,什么都有!没想到打这么一个小城,还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打扫战场的时候,一个日本新兵对老兵说:不是说川军是中国军队里面战斗力最差的吗!怎么还蛮厉害!他们是不是有什么苏联美国提供的新式武器啊?那个日本老兵没好气的,随手捡起一把国军的步枪说:对,他们是有新式武器,这就是!日军新兵拿过来一看,这是一挺非常破烂的步枪,枪身已经生锈,而且坑坑巴巴全是伤痕,枪托的木头已经被磨平,还开裂了一条很大的缝。更可怕的是,这把步枪的枪栓居然用麻绳拴着,看起来是因为枪栓已经松动,怕在战斗中随时会脱落遗失。新兵又仔细看了看枪膛,惊讶的发现:这把步枪的膛线几乎都磨平了。这个日本新兵大为震惊:他们就是用这种步枪坚持了三天三夜?日本老兵:是的!不过你可不要小瞧这杆步枪,他的年纪比你父亲还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老套筒)!

火器的时代

抗战中,国军的步枪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来自德国步枪,以及他们的仿制品,以毛瑟步枪为主。这批步枪,在抗战中超过七成。

第二类,则是英美苏援助的三种制式步枪,莫辛纳干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春田步枪,这批步枪数量也不少。可是,因为出现的不是太迟,就是弹药供应太困难,实际起到的作用有限。

第三类,则是国内兵工厂仿造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枪械。这些枪械五花八门,从精良的三八式步枪到粗制滥造的土枪,鸟枪,什么都有。

而在这第一类中,中正式步枪和另一种步枪则占据了其中的六七成份额。相比1935年诞生的中正式步枪,这种步枪的诞生时间要早了近半个世纪,它就是诞生于1888年的德国委员会1888步枪。中国人在1896年仿制成功,命名为汉阳造八八式步枪,当时还是清朝末年。

清朝从洋务运动开始,大规模的购买和仿制新式武器。其实又何止是清军,连太平军也深知这个道理。
而在和太平军的交手中,新锐的湘军,淮军更是感觉到新式西洋枪械的巨大作用。电影《投名状》中,李连杰扮演的庞青云他们在舒城和太平军打的第一仗,就是惨胜!庞青云重伤险些丧命,部下伤亡极大!为什么会这样呢?用庞青云的来说:对面有两百只洋枪,仗很难打!
这区区两百只洋枪,就几乎把庞青云他们压垮了!
在这个时期,西洋的火枪相对于传统的弓箭,大刀长矛,具有压倒性优势。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宣布冷兵器和骑兵的末日。

5万清军(其中3万骑兵)在八里桥被区区1万英法联军击溃,清军伤亡3000人,余部全部溃散。而装备新式火枪和火炮的英法联军,仅仅死亡5人,伤50人。英法联军当时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锤炼的强悍部队,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战斗力很强,士气高昂。他们的武器是有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士兵还使用了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

战斗打响之后,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僧格林沁的骑兵曾一度逼近敌军指挥部,冲到距敌人不到五十米远的地方,但是接下来没有发生“短兵相接”的战斗,他们的 弓箭也没有对躲在壕堑里的法国士兵造成威胁。相反,法国士兵“每颗子弹打出去,总有某个骑兵落马”,冲到前面的骑兵“遭到密集火力的狙击,许多人和马都被 打死”。但是人数众多的蒙古骑兵,还是呐喊着冲了上来。正在这时,“由于道路很坏”,一度“中途被阻”的法军大炮赶到了,炮弹准确地落在蒙古骑兵中间,骑 兵开始溃散了。清军指挥官之一的胜保也被炮火击中,坐骑被炸死,他本人也多处受伤,被抬下火线。
清军骑兵溃败以后,清军步兵也好不到哪里去!英法联军用大炮轰击八里桥附近的清军步兵,清军由于火炮性能差,无力还击 。“炮弹倾泻在桥上”,“桥栏上的大理石被炸得粉碎”,“桥 板上安放着的石头老虎(按:应该是石狮子)也给炸坏了”。炮火迫使清军开始无秩序地后退,也就是溃败。法军乘机出击,士兵们端着刺刀扑向八里桥。守桥的少量清军非常勇 敢,“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但已经于事无补。法军士兵赶到八里桥时候,并没有看到一个活着的清军,只有一地的尸体”。八里桥就这样被法军占领了。
而当时英法联军并没有机枪之类连射武器,火炮的威力也是有限的。需要说明的是,英法联军并不认为这仗打的多好,而是认为胜之不武。
法军指挥官孟托班回国后被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还让他当了参议员。法皇提议再给他年金五万法郎作为奖赏,遭到了多数议员的反对。议员们认为,发 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说“在整个战役期间,我们只有十二个人被打死(实际法军仅仅死亡3人)”,不值得再给他那么高的奖赏!

---------------投名状的剧照。清兵反而成为火器少的一方,舒城一战,清兵虽然胜利,但伤亡惨重。太平军的火枪和火炮都异常厉害。火器的时代已经到了,冷兵器的时代结束了。









清末最著名的洋枪队也是一个好例子。这批由洋人流氓和无赖军人组成的雇佣军,开始只有几百人。就是因为他们有比较先进的火枪和火炮,居然一度攻陷了松江城,迫使李秀成从前线调集上万重兵回援。

在从广西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军一路流窜作战,不具备购买洋枪的条件,所以主要是靠缴获。自从定都南京以后,他们控制了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流域和出海口,具备了外购武器的条件。于是,太平军尽一切力量购买西洋武器,大有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的势头。上海一家洋行,曾经在短短一个月内卖给太平军3000支洋枪,野炮800门,火药500桶,子弹18000发。无数列强的军火商将大批军火高价出售给太平军,以赚取暴利。枪的包装往往是雨伞,子弹则用标注圣经的盒子装载,无所不用其极。
而湘军淮军则正好相反,最初的时候,他们人为排斥洋枪洋炮,而重视冷兵器,以至于吃了大亏!
一度出现太平军装备火器比清军还多的奇怪场面,这也是太平军多次大败清军的关键原因。
在1862年李秀成进攻南京外湘军大营时,曾国藩估计,太平军中至少有2万杆洋枪 ,甚至还有大批开花炮弹。当时太平军还编组专门的洋枪部队和洋炮部队,按照西洋的方式,全部装备火器,废除了冷兵器。比如归王邓光明就有一支洋炮队,装备大量洋炮,仅仅炮兵就有5000人。清军回忆和邓部交手,认为邓部太平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火炮洋枪太厉害,正面无法抵挡。
自然,太平军为了购买这些洋枪洋炮,花费了巨额资金。李鸿章认为:发匪(太平军)每攻占一地,抢掠半数金银皆归夷人(洋人),以购买枪炮!
清军接连吃亏以后,才开始大规模购买洋枪洋炮,并且自己建立兵工厂生产,甚至还组织了洋枪队,常胜军这种夹杂西洋人的雇佣军。

最终,清军虽然歼灭了太平军,但完全是惨胜,伤亡巨大,仅仅死亡的老百姓就高达7000万,中国腹地多省经济被彻底瓦解,更不要说湘军淮军的损失,连曾国藩的弟弟也战死了。

此战以后,清军稍微开明一些的将领,都意识到先进武器的重要性,开始购买和仿制当时时间上最先进的火器。

而当时,正是全世界武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几乎每隔10年就有新式的武器概念出现,各种武器迅速更新换代。

清军先后购买仿制过多种武器,最开始以购买英法为主。但很快清军对法国武器开始不满,因为法国人散漫的个性,导致他们的武器质量平平。
逐步的,清政府开始主要购买英国的武器,无论火炮还是枪械,大部分都从英国购买。
英国的武器质量不错,缺点是价格较高,而且大英帝国占领了香港,又在中国有很多特权和租界,所以真正第一流的武器,英国人往往不愿意卖给中国。原因很简单,他们怕教会了徒弟,打倒老师傅。
就在这时候,另一个国家横空出世,这就是德国。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很快就成为世界军售大国。德国人的武器质量丝毫不亚于英国,更重要的是价格也并不比英国要高,而且当时德国在中国并没有什么殖民地,所以军售不附带政治要求。

德国逐步确立了其在华销售军火的优势地位,1889至1891年间尚排第五位,1892至1894年间已跃居第二。1893和1894年,德国输出的步枪分处第三、四位,炮身则处于首位。而北洋水师中的相当一部分舰只,尤其是铁甲舰,全部是德国货。


到了庚子事变之前,德国的武器在清军中已经有很大的装备。以武卫军中最精锐聂士成武毅军来说,这支仅有1万3000人的部队,装备的德国步枪就有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毛瑟1871步枪)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毛瑟1874步枪)、7.9毫米口径的后发毛瑟枪(毛瑟1888步枪)200支。


在1888年之前,步枪领域又有很多划时代的科技进步。1884年,法国工程师维列制成膨胀率高出黑火药3倍的硝化棉无烟火药。使用这种火药的步枪威力大,射程远,射击精度高,更减少枪膛的污染,可以使用小口径的弹头,这是一个极大的飞跃。

自从无烟火药发明了以后,黑火药时期的子弹就再也无法和他们对抗了,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有一代的差距。

除了无烟火药以外,全金属外壳子弹和弹仓也在稍前发明成功,这两个也是划时代的设计。

由于现代火药温度很高,以往普遍使用的铅头子弹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堵塞枪膛导致枪管爆炸和报废。全金属外壳子弹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金属弹头一被甲弹头。这就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当时被甲弹还是使用圆头,后来逐渐变为尖头,最后又改为流线型或船形。

弹仓则是步枪内部一种容弹结构。传统的步枪只能在枪膛里面安装一发子弹,射击完,必须手工退出弹壳,然后重新装填,然后拉枪栓,再射击。这样一来,射击速度很慢,当时第一流的射手,每分钟射击速度大约是6发左右,也就是10秒1发。
这一系列操作里面,最费时间的就是重新装填子弹。这个装填子弹,需要从弹药袋中取子弹,然后装填。大家看过那种背在胸前和腰间的子弹带,就是便于快速取弹的。

弹仓发明以后,就截然不同了。使用弹仓的武器一般都可以将数发子弹装在弹夹上,一次性向弹仓内装填。这样一来,在射击完弹仓内的子弹之前,射手无需手动装弹。
简单来说,比如弹仓里面有5发子弹,射手需要做的是,拉枪栓,射击,再拉枪栓,再射击,省去了装弹的时间,自然就极快了。
有了弹仓以后,一个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射击12发子弹,相当于5秒钟1发,超过单发步枪的一倍以上。
步枪除了精度,射程,威力以外,射速也是极为重要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战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前装枪的射速远远低于普鲁士的后装枪!

这三种新设计,也是直到今天步枪的最基本设计,至今为止也没有被淘汰。在当年来说,是绝对划时代的。




--------------------上图是大名鼎鼎的勒贝尔M1886步枪,可以说当年法国人的很多武器还是很先进的,难怪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第一个学习的就是法国人。下图是委员会1888步枪,它是一款划时代的武器。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这个套筒。这也是汉阳造另一个外号老套筒的由来!实际上这个套筒没什么意义,很快就被废除了!









当时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这三个设计放在同一杆步枪上,绝对是超时代的,也绝对可以压倒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主力步枪,领先至少15年。

世界上第一款将三者放在一把步枪上的,是著名的法国勒贝尔M1886步枪。勒贝尔M1886步枪是一款极其先进的划时代武器,它已经具备了现代步枪的一切。所以它从1886年诞生开始,先后参加了一战二战,直到德军占领法国才被迫停产。勒贝尔M1886步枪由于先进的性能,一共生产了290万支。

可以说,自从勒贝尔M1886步枪出现以后,无论英美德的主力步枪都根本无法和他抗衡。勒贝尔M1886步枪就类似于喷气式战斗机,其他步枪是螺旋桨战斗机。虽然用螺旋桨战斗机,也不是就一定不能打败喷气式,但难度极高。

当时德军制式装备,仍然是普法战争后列装的毛瑟1871和1874步枪。它使用黑火药,没有弹仓(后来1874步枪增加了弹仓),只能单发。子弹威力小,口径大(11毫米),射程短,射速慢,而且枪膛很容易被污染,需要经常养护。

勒贝尔M1886步枪相比德军使用的黑火药的单发步枪毛瑟M1871,具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法国人曾经得意洋洋的宣称,使用勒贝尔M1886步枪的1个法军士兵,可以轻松对付3个使用毛瑟M1871的德军士兵。
单纯就技术角度来看,法国人并不算很夸大!

而当时法德是死敌,法国人对于普法战争失败,皇帝被俘,以及割让领土一事耿耿于怀,寻找一切机会复仇。德国人丝毫不敢懈怠,在勒贝尔M1886步枪诞生的同时,他们就立即开始了新式步枪的研究。研究的宗旨只有一个,绝对不能弱于勒贝尔M1886步枪。

由于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德国政府特别组织了一个步枪设计委员会(Gewehr Prfungs Kommission,简称GPK),负责此次步枪的招标,研发,测试工作。

最初的招标工作不成功,毛瑟工作提出了他们的方案,但方案技术的变革不大,主要是针对毛瑟1871步枪进行改良。
由于当时其他公司的方案更差,步枪设计委员会一度无可奈何的同意了这个方案,甚至在1887年向位于柏林夏洛腾堡的路德维希-洛伊公司(Ludwig Loewe Company)发出生产订单了。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委员会的高层们突然醒悟过来。他们认为毛瑟公司方案是失败的,它的产品根本无法有效对抗勒贝尔M1886步枪,最多是拉近和法国步枪的差距。这样,又有什么用呢?无非就是差100步和差50步的区别,实战中就是惨败和不太惨的失败而已。

于是,委员会宣布毛瑟公司的方案落马,并且开始将其他几家公司的方案融合起来。最终,他们在1888年,推出了全新的委员会1888式步枪

委员会1888式步枪并非单纯某家工厂设计,而是德国甚至其他国家多个工厂优秀设计的汇总。
枪机由一个斯班道兵工厂(Spandau Arsenal)的技术员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Louis Schlegelmilch)设计的,事实上这个枪机就是由奥地利的曼利夏枪机改进过来。

该枪的弹仓也是改进自奥地利曼利夏5发弹仓,但所用弹夹经过改进,原本的曼利夏弹夹只能从一边装进弹仓,而这种弹夹两边都可以装进弹仓。

枪管膛线是直接仿制自法国勒贝尔步枪的,枪管外套有一个由阿曼德?梅格(Armand Mieg)设计的全长式枪管套筒,这也就是后来所谓老套筒外号的由来!

新的无烟发射药步枪弹,是由瑞士设计的7.92毫米无底缘瓶颈弹改进而来,由爱德华?鲁宾(Eduard Rubin)设计。这也是后来直到二战期间,德国步枪子弹的口径,7.92毫米!

这些经典设计融合在一把步枪上,就是大名鼎鼎的委员会1888式步枪。

这款步枪的性能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丝毫不亚于法国勒贝尔M1886步枪。

委员会1888式步枪很快被列为德军制式装备。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1888年11月12日签署了订单,新步枪被定型为88式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也被称为委员会1888步枪。

1889年春季,驻在阿尔萨斯-洛林的德国第15军和第16军首先装备88式步枪。
1889年10月,巴伐利亚的德军也开始装备88式步枪,到1890年8月所有的普鲁士、萨克森军队都换装了88式步枪。

当时主要由三家普鲁士兵工厂生产,分别为但泽(Danzig)、埃尔富特(Erfurt)和斯班道,在安贝格(Amberg)建立了一家小的巴伐利亚公司也在生产该枪,此外还有一些私营的承包商也参与生产,包括路德维希-洛伊公司、奥地利斯太尔和黑内尔。

委员会1888式步枪在10年以后,就被更先进的毛瑟1898步枪取代,但它的生产数量仍然很大,为167万支。


委员会1888式步枪并没有在德军中服役太长时间,他很快被毛瑟1898步枪取代。当时毛瑟公司是德国毫无疑问的一号枪械公司,也是世界最强的。没想到此次居然在本国制式步枪招标中失败,公司领袖保罗.毛瑟极为愤怒,也极为震惊。
在1888步枪列装德军以后,毛瑟公司集中全部研发力量来拆台。毛瑟公司仔细分析委员会1888步枪,并且针对他的劣势,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淘汰委员会1888步枪!

最终,他们在10年后推出了毛瑟1898步枪。实事求是的说,毛瑟1898步枪相对于委员会1888式步枪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因为毛瑟1898步枪针对委员会1888式步枪的缺陷进行修复和改进,所以性能上还是略胜一筹的。
这些小缺陷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没什么。但德国佬的心态是极度的精益求精,几乎不允许武器有任何缺陷。最终毛瑟公司的努力有了回报,1898年德国军队决定淘汰委员会1888式步枪而采用毛瑟1898步枪,Gewehr 1898(1898型步兵武器),通常缩写为Gew.98或G98。在随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Gew.98式步枪第一次投入实战。
毛瑟1898是德军主流步枪,它和它的改进型是一战二战德军的制式装备,使用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不过,委员会1888步枪并没有迅速淘汰出德军现役,而是转入预备役使用,在一战军火紧缺的情况下,该枪还大规模用于一线作战。一战结束以后,委员会1888步枪才逐步从德军中彻底消失。


----------------张之洞一生都在倾全力修补满清这条就要沉没的破船,所以他只是搞洋务,但对政改则持反对态度,这也注定了他必将一事无成。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必须首先治疗根本,让这个人康复,这才是根本。而不是给他化妆,给他穿好衣服,让他看起来似乎是健康的。下图是汉阳造步枪,在当时,他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它出现以后,满清引以为自豪的弓箭,就成为垃圾了。如果谁不想活了,倒是可以拿着弓箭去作战,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张之洞的杰作

在委员会1888式步枪诞生的同时,中国人也在到处寻求现代的步枪。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1889年被清廷任命为湖广总督。
张一辈子戎马,经历无数战斗,对于新式武器特别看重。早在广东担任两广总督期间,他就建立了著名的广东机械厂。
张通过清政府驻俄德奥荷四国大使洪钧及接任的许景澄的帮忙,与德国力拂厂(Ludwig Loewe)商定,购买可日产50支毛瑟1871型步枪的机器及附属设置。
在当时,毛瑟1871型步枪是欧洲最先进的步枪!

没想到工厂刚刚初建,张之洞就被调到湖北湖南,那么一切都归零了。
张到湖广主政以后,立即开始创办一个规模更大的兵工厂。
张之洞的野心是能够通过这几个兵工厂,基本实现部分新式武器的国产化,不再需要通过巨额资金向洋人买武器。
由于当时慈禧太后也支持这项提议,很快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稍后改名为汉阳兵工厂。

当时汉阳兵工厂的主要目的就是造枪造炮,枪械选择的就是毛瑟1871步枪。而张之洞随后通过许景澄大使的书信,得知毛瑟1871步枪已经被德军淘汰。
本来张之洞就想仿造新式步枪,也投入了不少资金,为此还挪用了海军军费80万两的白银。更有甚至,为了炼出适合造枪造炮的钢铁,张之洞搞了汉阳铁厂,用了6年时间,花费耗资560 万两白银,还没有成功炼出钢来。后来又向日本借款300万日元,购买新式设备,才勉强实现钢铁自给自足。
虽然耗费如此巨大,好在结果还是斐然的。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在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时,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 个、炼炉2 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张认为既然已经花费这么大的资金建立了钢厂和新式步枪工厂(建厂花费20万两白银),又订购了生产设备(购买机器设备花费160万马克,约38万两白银),就一定要选择第一流的枪械进行仿造。
毛瑟1871步枪既然已经过时,那还有什么必要大量仿制呢。
反例就是李鸿章为北洋水师购买的蚊炮船。这种炮船在西方已经被定为垃圾,李鸿章还居然使用了每船15万两的巨款购买了十艘以上。结果在甲午战争中,这种炮船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全军覆没了。

当时德国毛瑟步枪在清军中装备极多,而且因为优良的性能,口碑极佳。张之洞找到许景澄大使,希望他介绍熟悉的德国朋友,要求他们帮忙引进一款最新型的毛瑟步枪。
但当时毛瑟的1971步枪已经过时,而先进的毛瑟1898步枪还没有诞生,当时德国最先进的步枪就是委员会1888步枪。
委员会1888步枪虽好,可是张之洞点名要的是毛瑟公司生产的步枪,不考虑其他公司的产品。许景澄大使不懂枪械知识,容易糊弄,但当时所有洋人都知道张之洞此人是个怪人,所以很为难。除了张之洞每天白日睡觉,晚上10点才起床工作的特殊作息以外,此人性格固执到偏执的地步。
张酷爱养猫,家中又大小猫几十只,同吃同睡,连出兵打仗也带着走。猫不是狗,并不爱干净。张之洞的卧室里面到处猫的粪便,他却从在乎,甚至拿出自己的手帕擦拭。其实张之洞最是有洁癖的人,出征期间连喝的水都需要从后方携带。却只是因为爱猫,连这点也不顾了。

于是洋人商人就耍了一个花招,他谎称委员会1888步枪为毛瑟1888步枪,并且向张之洞展示了该枪的优秀性能。张之洞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虽然很少自己带兵打仗,但对于武器枪械还是极为熟悉的。张之洞立即被这款优秀的步枪倾倒,在得知这款步枪又是毛瑟公司的杰作以后,张立即下令仿制,并给给予德国商人丰厚的酬金。

这个德国商人赶忙向德国政府申请,将委员会1888步枪的设计图纸和生产机械都卖给张之洞。除了之前付给德国人的大批款项以外,因为改为购买委员会1888步枪,张之洞又多付款45万马克。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另外,张之洞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又将汉阳兵工厂扩大,又多花费了200万两白银,这更是一笔可怕的巨款了。
当时因为没有钱,张之洞除了挪用海军军费以外,还大规模在当地摊牌,勒索富商,搞得商人们对他都极为不满。
不过,结果也是辉煌的。

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俗称汉阳造步枪。其实这款步枪有很多名字,包括八八式,汉阳造,老套筒和后来的七九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张之洞和整个汉阳兵工厂都认为,他们仿制的就是毛瑟1888步枪,连张之洞的奏疏和国民党兵工署的文件上也写作毛瑟1888步枪。
实际上,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毛瑟1888步枪这个型号,这把步枪同毛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1896年当年,汉阳兵工厂就生产了1300支汉阳造步枪,还有子弹50万发。

汉阳造从1896年开始生产,期间经过一些小的改造,直到1944年抗战末期停产,前后生产了长达近50年之久,它也是清末和抗战结束之前,中国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总数超过100万支,一说是120万支。而抗战中最先进的中正式步枪,一共生产了60多万支!
实际它的使用时间非常长,在朝鲜战争也有汉阳造的影子。
建国后湘西剿匪时,很多当地土匪就熟练的使用汉阳造步枪,因为他们玩着把枪玩了几十年,早已得心应手了。当时湘西的山民都是半民半匪,平时在家耕地,实际家家藏枪,一旦匪首下令,他们就拿起枪聚合在一起,夜晚出击。由于土匪装备差,基本就一杆老套筒或者汉阳造,每人10,20发子弹,所以必须苦练枪法。匪首也定期检查,如果枪法不过关的土匪,是要被严惩处罚的。所以,解放军湘西剿匪开始,就打出:清枪缉匪!的口号,让老百姓把枪交出来。
自然,交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汉阳造步枪!而土匪认为,只要敢缴枪的老百姓,就是卖客(叛徒),立即会给予残杀!
后来的解放军老兵回忆,其实土匪真正枪法好的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老土匪的枪法极好。他们在400米内使用汉阳造甚至老套筒,精度高到说打你右眼,打不到你左眼的地步。解放军在湘西剿匪期间,最头疼的就是黑枪(狙击手)。这些狙击手就是老土匪,使用汉阳造步枪,全都是一枪毙命,从不打第二枪。打完一枪就跑,等解放军追到,人早就逃走了。所以解放军内部也下达了一个死命令,也就是抓住打黑枪的土匪,一律就地枪毙。
解放军调集重兵,使用了47军、46军136师、38军114师等主力部队,又用了整整4,5年时间,以相当的伤亡,才在1953年大体剿灭湘西的土匪。

而解放军的地方民兵使用汉阳造作为日常训练武器,一直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大家也许跟我一样奇怪?
二战爆发初期,德国最先进的3型坦克,在二战结束后,就属于标准的垃圾,已经被淘汰出东线战场。
二战中期日军零式飞机独霸太平洋,但在二战结束时,零式飞机已经被美国新式飞机打的找不着北。这也都是区区几年间的事情,一种武器就迅速的被淘汰了。
为什么汉阳造步枪,却能生产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呢

这主要是因为,手拉单发步枪在半个世纪内,科技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委员会1888步枪,勒贝尔M1886步枪已经具备了现代步枪的所有要素,所以他们可以生产使用长达半个世纪,因为他们在科技上并没有明显的落后。
自然,自从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出现后,手拉单发步枪也就被淘汰掉了,不过也是二战后期的事情了。



汉阳造步枪,在当时的世界上来说,无疑是最先进的步枪。可以说,张之洞的汉阳兵工厂的起点非常高。


从1896年开始到1901年,汉阳造一共生产了2万2000多支,这批步枪完全同德国的委员会1888步枪相同,它最显著的特征是枪管上全长式套筒。
步枪枪管外有一薄钢板制成的套筒,厚约1mm,一端固定在机匣上,另一端在准星前端收口,其边缘与枪口有一定距离,用以固定刺刀套环。此套筒由阿芒德?梅格(Armand Mieg)设计,用来防止射手被灼热的枪管烫伤。实际上,这个套筒的实用价值不大,既耗材又增加工时,由于套筒极薄,不但加工难度很大,更需要极为优质的钢材,这都是让中国人抓耳捞腮的!
为了仿制这个套筒,张之洞花费巨大的精力,请来了国内外很多专家。最后由中国军工大师徐建寅攻克了这个难题,但套筒需要的优质钢材,还是全部需要进口,中国无法自产。
 
所以最早一批的汉阳造步枪,因为这个显著的套筒,也被成为老套筒。其实真正的老套筒步枪数量有限,并不多!

这批早期的汉阳造,也就是老套筒的质量如何呢?质量很不错!
1897年,湖北枪炮厂提调汪洪霆奉张之洞之命来到北京,将该厂生产的小口径毛瑟枪(汉阳造)和陆路行营快炮、江南制造局的枪炮产品给神机营官员演放试验。在给张之洞“报捷”的电文里,汪洪霆写道:鄂厂产品“炮距靶六百弓,放二十九出,中十九。枪距四百八 十弓,每放二三十出,中九成。”演放的结果让神机营将领们颇为欣喜,无不赞美鄂厂产品精美无比,远胜各省。
显然,当时的老套筒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至1904年,配套厂先后建成,共拥有厂房500余间,员工约4 500人,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机器局,西方人称其为“巨龙之爪”。

但当时张之洞又知道,德国已经选择了更为先进的毛瑟1898步枪作为制式武器,将委员会1888步枪淘汰出现役。张之洞由于再三,决定对现有的汉阳造步枪进行改进,提高它的性能。



--------------------汉阳造的意义很重大,他是中国第一款可以大规模自产的新式步枪,这是张之洞的功劳。下图是清末用汉阳造的清军海军士兵,下下图则是抗住那种用汉阳造的国军士兵,注意他们穿着草鞋。









1904年,汉阳兵工厂根据毛瑟公司最新型的毛瑟1898步枪,对早期的汉阳造进行了改造。

为什么不干脆换成毛瑟1898呢?主要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如果更换生产设备,至少还需要几十万两白银。当时的满清已经陷入暮年,庚子事变刚刚结束,赔款高达近10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都要赔款2两多银子。国家残破到了极点,财政也接近破产。
庚子事变时期,引进汉阳造的功臣许景澄大使,因为反对慈禧利用义和团进攻各国使馆,被斩首。
而张之洞也已经年逾古稀,垂垂老矣,他在1909年病逝,享年72岁。

历史上最张之洞评价颇好。1953年8月,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有几位先驱不能忘记: “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并将张之洞誉为旧中国四大实业家(张之洞、纺织业张謇、化学工业范旭东、轮船航运业卢作孚)之首。“正如湖北的工业基础,如 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

遗憾的是,文革期间,红卫兵将张之洞的坟刨开,将尚且没有腐烂的尸体丢在路边。当时是所谓红色恐怖,谁敢去收尸?最后被野狗吃掉大半,遗骨才被张家后人偷偷藏起来。这都搞得什么事!

因为财力物力不够,当年的改进只在原有基础上进行。
这次的改进很成功,新式的汉阳造去除了早已被淘汰的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部分也参考了更先进的毛瑟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等。

所以1904年以后的汉阳造同之前的老套筒有一些区别,尤其外型上区别明显,实际性能上的区别并不大。

1907年,满清的陆军部曾通令各省,除特殊需要外,军火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从汉阳厂购买,并按期付款。

到了辛亥革命之前,汉阳造一共生产了13万支。
革命爆发前后,由于武汉就是革命的重灾区,不但部分厂房设备被毁,一部分厂房设备还被英军借口中立而控制。这样一来,不但产品质量大幅度下降,汉阳兵工厂也一度停产。

就像中越战争小说《高山上的花环》一样,雷军长的儿子薛凯华,因为文革时期生产的两发劣质炮弹而牺牲。为什么?因为文革时期军工厂也乱了,工人们整天搞运动,游行,批斗,武斗,管质量的干部都被打倒,生产混乱。所以生产出来的巴尔无坐力炮弹,很多都是臭蛋!

当时汉阳造也是这样,由于工厂混乱,产品质量很差。
在成立初年,由于张之洞在任,对质量要求很严格。他除了邀请外籍工程师驻厂以外,还邀请上文提到的汉阳炼钢厂的兵工学家徐建寅担任总工程师。这个徐建寅是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曾任汉阳钢铁厂总办,汉阳炼钢厂总办侯补道。
在这些人的严格监督下,枪的质量自然非常好。
当然,这一切也是有代价的。
遗憾的是,1901年3月31日在汉阳实验无烟火药时发生爆炸。敬业的徐建寅亲自到生产线上监督,结果他同16名工人全部以身殉职,都被炸死了。
徐建寅死了,张之洞退休以后,兵工厂管理都交给一些不上路的外行人,枪械质量开始下滑。后来又是革命,一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逃散,一部分则参加革命军或者清军去打仗了,工厂就更不成样子,枪械质量急转直下。



1910年,时任东三省总督的锡良指出,汉阳兵工厂生产的枪支“种种不能合用,机后尤易泄火,燃眉伤目,以致兵丁不敢瞄准,弃置营中几同废铁,情愿更换笨重之九响旧枪”。
同年,朱恩绂考察鄂厂情况后也反映说:“新制快枪10支中有4、5支不能通过精密检验,线牌之角槽、枪管外径,皆有偏曲之弊。
总之,当时的汉阳造质量确实不怎么样。

直到1920年,生产才逐步恢复正常,不但质量优秀,产量也达到年生产2万支。
从辛亥革命到北伐的10多年年内,汉阳造一共生产了30多万支。

北伐之后,汉阳兵工厂由国民政府接管,管理开始正规化,也安排了一票受过西方军工熏陶的兵工大师做管理层,汉阳造的产量和质量也开始大幅度上升。
1932年,汉阳兵工厂的产量已经高达每月4700支,一年可以生产5万多支,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

抗战爆发以后,汉阳兵工厂西迁重庆,由于迁移的影响,前2年枪的产量较小,但从1939年开始,年产量也稳定在4万支左右。
当时汉阳造的名字变为汉式七九步枪,也就是所谓七九步枪的由来!

截止1944年汉阳造全部停产,转而制造更先进的中正式步枪为止,汉阳造从诞生到现在,它的总产量为100到120万支。

在这50年内,汉阳造的质量有好有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设备全部是德国进口,没有话说,关键在于:兵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工厂对于质量的监督,以及钢材水平。
在清末,民国北洋政府中期,国民政府抗战前期,汉阳造的质量都很好,因为这三点把握的很好。
辛亥革命前后,北洋政府末期以及抗战后期,由于战乱原因,兵工工人大量失散,新工人水平能力有限,导致枪械加工工艺不好。这段时期,汉阳兵工厂多属于国家管理,负责人多是混混度日之流,实际没什么质量监督,导致步枪以数量为胜,很多应该淘汰的次品也混在里面上缴。至于钢材质量,由于抗战期间缺乏好的钢材,步枪质量也就降低了。

--------------------------汉阳造的圆头子弹和漏夹,都是很独特的。下图是尖弹,二战中,除了汉阳造步枪,再没有一款主力步枪使用圆弹。下下图是三八式步枪和汉阳造的对比,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桥夹。










汉阳造的缺点

汉阳造步枪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武器,它虽然诞生于清末,但无论精度,射程,威力都并不明显弱于二战期间其他主力步枪,是一款枪界的元老霸主。
只是由于汉阳造诞生的时间过早,部分技术老化,导致存在一些弱点。
1.    汉阳造步枪使用的是圆形弹头。
这种弹头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子弹,但在稍后已经被更先进的尖弹头取代。尖弹头也是一战二战的主要步枪子弹,这种弹头精度更好,威力更大。不过,因为汉阳造步枪设计之初就是针对圆弹头,所以根本无法更换为尖弹头。如果强行使用尖弹,很可能造成炸膛这种严重故障。所以汉阳造只能使用老式子弹。圆弹最大的问题,在于初速低,他的初速大约是尖弹的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这样造成威力射程都较小。
自然,这种子弹在400米内的各方面参数和尖弹头大体一样,实战中看不出什么区别,影响不大。除非你作为狙击枪使用,那就区别大了!话虽如此,这也毕竟导致抗战时期,国军被迫装备两种步枪子弹,大大增加了后勤的难度。

2.    汉阳造采用漏夹。

所谓漏夹就是装填时把整个弹夹都装入弹仓,射击完了以后,弹夹的底座才弹出。这种漏夹不能说好或者不好,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弹仓不能散装子弹。也就是手工一发发的把子弹装入弹仓是不可能的!而且射击中途无法装弹,必须等弹夹所有子弹打完才行。
后来的毛瑟步枪基本都用桥夹,这种桥夹无需把弹夹底座,也填入弹仓,所以没有以上的缺点。比如你将全部5发子弹打了4发,敌人就撤退了。如果使用桥夹,你还可用散装的4发子弹填进去,把弹仓装满。但使用漏夹就不可能,你必须把剩下1发子弹全部打完,等到漏夹的底座弹出以后,你才可以重新装弹。

不过,漏夹也并非不可取,二战期间美军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就是漏夹,如果漏夹有巨大的问题,自然不可能用在M1步枪上,也不可能成为美军的制式装备。

3.    汉阳造的退壳钩问题。
退壳钩是退子弹壳的主要零件,汉阳造的退壳钩由于技术比较陈旧,导致比较脆弱。短期时间用个七八年肯定没有问题,如果使用10年以上或者射击强度非常大,就容易老化失去弹性。这对于老套筒特别明显,因为老套筒只要能够用到抗战中,普通使用超过35年,退壳钩早已老化。所以一些老套筒经常出现退子弹问题,也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虚构。

除了以上的缺点以外,汉阳造就没什么问题了。汉阳造步枪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武器,他虽然落后三八式步枪一代,落后中正式步枪两代,但就士兵作战来说,并不明显亚于这两种步枪。
汉阳造无论射程,威力,精度,重量,养护简易程度,耐用性,都很能满足实战需要。
在德国,它的改进型毛瑟1898步枪和毛瑟K98也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

汉阳造的使用

汉阳造的使用历史非常长,从清末开始,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的中国国内战争和国外列强的战争。
早在清末时期,汉阳造步枪开始列装清军。
由于初期生产数量不足,汉阳造诞生以后,只有小批量参加了庚子事变,没起到什么作用。

1900年,义和团之乱,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三千枝,步枪子弹五十万发,运往陕西。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

随后满清屈膝投降,没有大规模的对外作战,所以只有内部的战斗。

1907年,满清政府决定编组新式陆军,全国变为三十六镇,也就是三十六个师。当时湖北省编有2个镇,后来又改为1个镇(第8镇)又1个协(21混成旅)。这些湖北的部队所有的步枪都是汉阳造,全部是本省生产的。

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就是著名的汉阳造步枪。1911年10月10日晚上,
当时已经准备起义的新军第8镇工程营排长陶启胜,带了两个卫兵巡逻。当时已经有很多人知道武汉将有起义,所以陶启胜发现金兆龙班长正在擦枪的时候,就厉声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擦枪?
金兆龙回答:以防不测。
陶启胜大怒:你想造反?给我绑起来。
两个卫兵立即捉住金兆龙,金兆龙傍边的战友程定国二话不说,举起汉阳造步枪就射击。陶启胜腹部中弹,他逃回家中,后伤发毙命。
这一枪一打响,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也就开始了。

起义军在武昌起兵,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军火库,获得汉阳造步枪2万支。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就是中华第一枪汉阳造。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军阀混战中,汉阳造就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步枪。他的产量有几十万只,而且也非常耐用。往往一杆枪用了20,30年,一直用到抗战。期间,这杆枪的主人已经换过无数了。这些主人不是在战场上被打死打伤,就是退役回家,当然,前者远远多于后者。

年轻的毛泽东当年参加湘军,成为一个军阀的小兵。他在1912年,参加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旅)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成为一名普通列兵。他分配到的就是一杆汉阳造步枪,已经是用了好几年的旧枪了。毛泽东对这杆枪非常喜爱,也参加了很艰苦的操练。毛泽东回忆道:新军操练甚是辛苦,每天三操,点名训话,栉风沐雨,不得稍歇。军营之中没有是非对错可言,一切以长官意志为转移,稍有辩解,非打即骂。仅仅一个多月时间, 我就掌握了军事基础知识和战斗基本技能。

-------------------国军正规军和八路军游击队,都有大量的汉阳造。汉阳造也是唯一一款可以和三八式在肉搏战中抗衡的步枪。











建国后毛泽东还回忆说:枪上肩、枪放下、瞄准、射击等那几下子,我至今没有忘记,这还是从程颂公(程潜)指 挥的新军那里学来的。
半年后,毛泽东认为当兵没有前途,于是脱离了湘军。但他对于那杆汉阳造还是很喜爱的!
有一种说法,这杆汉阳造的枪号是8341。
所以毛泽东日后把自己的番号定为8341,也就是把当做自己的枪。当然,这只是传说,比如警卫团团长张耀祠等人则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在军阀混战期间,由于汉阳造数量多,坚固耐用,子弹又是自产,生产数量也大,所以普遍装备各派系军阀部队,甚至红军也有不少。

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毛泽东当时已经加入了国民党,也加入的共产党。他还没有忘记当兵时候使用的汉阳造和使用方法。他拿着汉阳造步枪,训练农讲所学员。
在武昌中 央农讲所的《规约》中,更赫然写明:为将来发展农民武装起见,所以要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不接受这种严格的军事训练,便是对革命没有诚意。
当时每个学员 都发了一支汉阳造七九式步枪,规定每天训练两小时,每周野外军事演习一次。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军事训练每天增至四个小时。有许多学员在半 年后成为各地农民武装起义的骨干。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由于参加起义的部队中,只有原武汉政府警卫团是正规军,而他们使用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汉阳造。所以,秋收起义几乎就成为汉阳造的起义。今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还陈列着“汉阳造”。

而更著名的八一南昌期间,起义的红军士兵,更是基本人手一只汉阳造,大部分是崭新的枪,当时他们已经是北伐军的精锐部队了。
红军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军阀部队了。


到了抗战爆发时,几乎全国各军阀,包括中央军也大批装备汉阳造。
大部分人对汉阳造还是满意的!
比如著名的电影《黄石的孩子》里面,周润发饰演的游击队长Jack陈,使用的就是一支汉阳造。这杆步枪非常坚固耐用,无论雨雪天气都不会影响性能。而且他的射击准确,基本做到指哪里打哪里,周润发在电影中饰演的队长,枪法很好,加上枪的精度高,几乎像狙击手一样,枪响人倒。更厉害的是,汉阳造的威力很大,中弹非死即残,不存在三八式步枪那样中了几枪还活奔乱跳的场面。
所以,汉阳造的性能还是足以让人满意的。就像现在中国的桑塔纳一样,要说性能确实比新锐的汽车差了一些,但非常使用,足以满足任何实际需要,所以在中国有这么大的数量。

电影地道战中,一枪打中猪头小队长屁股,迫使日军暂时停止扫荡的枪支,也就是游击队员的一把老套筒。这种步枪都是现役部队,也就是八路军正规军淘汰下来的。就这样,它的精度和威力都不错。不但在很远距离一枪击中猪头小队长,而且将他一下子就放到,爬不起来了。

不过,根据一些回忆录表示,也有一部分中央军或者军阀士兵,对汉阳造,尤其是老套筒并不满意。当然,这主要的原因不在枪本身,而在于使用年代实在太长了。

汉阳造尚且可能是20年代生产的,到了抗战也不过使用了10年。但老套筒则一定是清末生产的,能够用到抗战,至少在30年以上。一杆步枪使用这么长时间,加上中国士兵普遍不会细心保养枪械,枪的情况可想而知,一般都是破烂不堪。

所以,在抗战期间,除了装备很差的川军,西北军,马家军,其他大部分军队已经绝对不再使用老套筒,也淘汰了一部分使用年代太长的汉阳造。

这些淘汰的枪械,多装备二线部队,或者装备民兵。

只是由于后来武器弹药吃紧,又被迫从二线部队和民兵手上收缴了一批老式的汉阳造,再次送到一线部队。
可以这么说,新式的汉阳造步枪,重量,可靠性,维护性都丝毫不亚于高于它一代的三八式步枪(日本三零式步枪和汉阳造是同时代),射程和精度略逊于三八式,但在实战中几乎看不出来。而汉阳造的威力,则远远强于三八式,这是在实战中显而易见的。

而且,汉阳造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它是国产步枪中,唯一一个可以在肉搏战中和三八式步枪抗衡的。德造M1888刺刀座原设在头箍的侧面,考虑到枪身平衡,汉阳造将其改在下方。其刺刀为单刃偏锋,有 护手钩,外观及长度与日本30年式刺刀相仿,但枪管套环较日式的大。

汉阳造枪身长达 1 250mm,刺刀刀身长近400mm,在抗战时中国军队所用 的中正式、Vz24等步枪中,是惟一一种在白刃格斗时长度能与日军三八式步枪相抗衡的步枪。不过,汉阳厂刺刀产量很低,在1895~1909年间,共生产 了21 000余支“汉阳造”,却只造了2 310把刺刀,刺刀仍需从国外大量采购,因此,“汉阳造”大多配用的是较短的杂式刺刀。

这也是抗战爆发以后,国府没有完全取消汉阳造的生产线转而生产中正式,反而继续大量生产汉阳造的主要原因。


------------------汉阳造也是影视名枪,上图是黄石的孩子剧照。下图是电影汉阳造,下下图则是当时国军一线部队制式装备,汉阳造步枪,捷克式轻机枪,盒子炮。




但是,如果使用的老式汉阳造,尤其是老套筒,那就难说了。比如川军的一些老套筒,由于使用时间太长,膛线磨光,子弹出膛超过200米就不走直线。更有甚者,使用的子弹也不过关,多是土制子弹,火药击发以后燃烧不完全,加上没有膛线的枪膛,实战期间几乎等于猎枪,只能在近距离使用。
川军老兵回忆,这些枪打响是砰砰砰的声音,非常难听,就像农民打鸟的喷砂枪。
所以,抗战初期的川军,大部分也很勇敢,也是善战的老兵,就是因为武器弹药实在太差,正面顶日军,往往伤亡太大。

在淞沪会战,杨森的川军上去顶了几天,伤亡就超过三分之一,到从上海撤下来的时候,连伤兵也不到一半人。

其实,汉阳造虽然不错,但相比最新式的中正式而言,每一项性能都逊一筹。两种枪,虽然口径都是7.92毫米,却是一个尖弹一个圆弹,子弹也不能通用,加大后勤供应的难度。按照常理来说,应该全面停止汉阳造的生产,转而生产更先进的中正式。
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正式和汉阳造各有各的生产设备,各有各的熟练工人。如果把汉阳造的生产停止了,也无法转而生产中正式,反而失去每年几万只的汉阳造产量。
于是,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生产,让汉阳造一直生产到1944年。即使是这样,汉阳造的产量也远远不敌列强们。汉阳造半个多世纪一共才100万到110万的产量。而苏联,德国,美国的主力步枪产量全部超过1000万支。就算是日本,在二战短短几年内,也生产了300万支三八式步枪,还有50多万支其他步枪。
可以看到,中国军工生产能力和列强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

而当时国军在抗战期间,平均每年仅能生产不到8万支步枪,而战损步枪仅仅1939年就高达19万支,预计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损失了55万支。一般认为,开战以前,国军装备步枪总数也就是100万支,也就是说,到了1941年,战前一半的步枪已经损失掉了,而每年还有近10万支步枪的缺口,4年就是40到50万支。
如果再加上部队从200万扩大到400万需要的另外至少100万支步枪,缺口就要高达150万左右。
这个缺口怎么办?一是进口,二是上面说的,将二线部队和民兵步枪搞上来用。
进口步枪不可靠,货源随时可能中断,而且也需要大量外汇,钱从哪里来?更惨的是,当时饥不择食,有什么要什么。法国,苏联,美国,英国步枪都搞来,口径就有七八种,子弹供应又是大问题。国军的弹药本来也就严重不足,现在更是雪上加霜!

实际上,经过战争的消耗,一线部队的装备极速下降,连步枪也不足了。
以宋希濂的德械36师为例,进入上海前,步枪装备崭新的中正式和德国进口毛瑟步枪5000多支,兵力近万。经过淞沪会战消耗,到了南京时候仅剩3000支!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只剩1000多支,虽然经过几次补充,在武汉会战结束时,由于经过多次伤亡过半的激战,不但36师老兵所剩无几,步枪剩余只有几百支,最初的新式步枪全部损失,换上来的都是汉阳造了。
到了抗战结束时,36师虽然经过多次扩充,步枪数量使用在2000左右。实际上并不是不想拨给他枪械,实在是给不出来,国军军火仓库已经搬空了!

说实在的,这确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直到抗战结束,美军已经全面装备了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德军甚至装备了自动步枪STG44,而中国人呢?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国军士兵,仍然背着半个世纪发明的手拉单发步枪汉阳造甚至老套筒作战。

如果我们能有美军和德军的武器,我们能少死多少战士?
汉阳造号称中华第一枪并不为过,只是,这样的第一枪还在半个世纪后称霸,却是中国人的悲哀。
老萨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重演,我们不要再用人命去弥补科技技术的不足。毕竟,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老套筒与汉阳造:一代中国名枪
抗战中的中国装备系列: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战 抗战中国士兵手中最可靠的伙伴
还原真实的基层抗战装备,看完后不禁让人感慨!
中国历史上持续制造时间最长的枪械——汉阳造
中华第一神枪:杀力很强但其实是一种工艺缺陷,子弹在人体内乱飞
这款德国武器被德国人嫌弃,却是促成辛亥革命和南昌起义的功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