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脉诊,如何打破医疗中的“僵局”

前言导读

古代中医有四诊,即望、闻、问、切。其中切诊(脉诊)是中医诊病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辨识疾病的诱发因素、病机的变化以及分析、识别病属阴阳、气血、表里、寒热、虚实,都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脉诊对辨别病因、病机、 病位、病性、病况的现实意义,如能与望、问、闻、查诸诊法的综合对照印证,则更显其临床诊病价值。

薛钜夫院长五十余年的临床中,用脉诊打破诊疗“僵局”和疑难病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此特举一例,以飨广大读者。


2003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那时正因处于“非典”时期,我的门诊患者不多,因此难得与每一位患者多了些诊疗交流的时间。当到为第五位患者看诊时,诊疗开始进入了尴尬的局面。

这是一位38岁的女性患者,来陪诊的是他的先生。我看病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搭脉的同时,一边观望患者的气色、神态,一边询问:“您怎么不舒服了?”

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会很配合地诉说来诊目的。但当我用亲切自然的语气询问患者过后,她却面无表情。只是两眼与我对视,却一言不发。站在一旁的先生想要说什么,却被太太一句顶回:“问你了吗?”

诊室里的空气霎时间凝滞,先生也很无奈。我从患者的眼神里已经判断出来:患者可能会有情志方面的疾病。心下暗定,我宁神静气为其观舌、诊脉,望见舌质青紫而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微腻,舌尖部不停地颤抖。


中医理论认为,青色与肝对应,紫色乃血瘀之象。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人气滞则血瘀,肝脏主人的情绪,由于人情绪郁结,会造成肝血瘀阻,颜色暗亦是血液循环不畅之象。脾主忧思,当大脑皮层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实则在增加脾脏的压力。脾主全身上下营养的输送和能量的供应,脾虚造成舌体的胖大,齿痕更说明脾阳不足,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同时,舌乃心之苗,心主思维意识,人在高强度工作下过分地思考,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心血不足的外在气象即通过舌尖体现出来,舌尖的颤抖正说明了患者的心绪不宁。

望至此,我一下子进入了“诊疗状态”,下意识将精神集中到对患者脉搏的感觉上,以求证我望舌得到肝郁不舒、脾阳不伸的启示。其两手寸、尺脉皆沉,两关沉细如丝,略小于寸、尺,正合于沉主六郁之象。指下的脉搏感觉印证了舌诊所见。

我经过短暂的思维整合,心下顿时有了一种诊断上的自信,于是用平和的语气对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从舌脉上得知,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也很理解你现在的一些困扰和痛苦,之所以你不愿意对我讲出你的痛苦,是因为不相信医生能解决你心中的苦闷,可能以前在求诊此病过程中,医生和家人都认为你精神上有毛病。因为你总是白天犯困,晚上不能入睡,精神不能集中,所以给你吃过些镇静安神的药,致使你现在记忆力明显下降,从而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心。可能你还会出现强迫思维,对生活中本已做过的事,经常忘记做了还是没做……”

我的嘴里说着,两眼看着患者的表情,她一边点头,两眼竟已有些湿润欲泪。我知道,她已认可了我脉诊上的推断症状和心理状态。我用提示的口气问道:“人多的时候,你会不会从心里感觉乱;人少了,又觉得委屈?”患者听了我的问话,一边有些抽泣,一边回答我说:“是这样的,您是最了解我内心感受的人。现在我有些话说不出来,耽误您一点时间,写给您看可以吗?”看到患者那种挚诚求助的神情,我迅速从抽屉里取出纸笔,递给了她……当我看到患者清秀的字体所描述的病情经过时,诊断思路愈加清晰了。

钜夫院长为同学们讲

病情经过是这样的:患者从事金融投资工作,大约在一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每天均需加班到很晚,不能按时回家休息,精力、体力渐感疲困。除了不得已的工作外,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回到家里,一句话都不想说。当家人问起为何不说话时,心里觉着有些话没有必要说,因为说了也是让家人担心。还有很多,诸如不能说的、不想说的、有些事看看再说吧……总之,就是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再有一事,就是没有食欲,每天靠一些辛辣食品刺激一点食欲,吃些水果和甜品。丈夫每天用心为其烹制各种她平时爱吃的东西,但她或者是回家很晚,不能按时吃,或者回家后只想睡觉,没有和家人交流的时间,时间久了,双方都愈加不愉快,经西医神经内科检查,诊为抑郁症。

了解了患者的痛苦和求诊需求后,我根据中医“四时百病,胃气为本”和“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的原则,为患者开了一张处方,并嘱咐她连服七剂。我安慰她说:“你吃了这药,能吃好、睡好,还会让你莫名其妙地高兴!”夫妻俩双双道谢,高高兴兴离开了诊室。两周后患者复诊,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薛大夫,吃完您这药,真像您说的那样,吃得香,睡得好,我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效果好,我就照方多吃一周的药。”

病诊断准确了,其疗效自然是正向的。看着患者兴高采烈的样子,脸上充满了喜悦的神采,我心里也是为她高兴。前方加减治疗月余,患者一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乐和宁静。


薛师诊记

中医在日常诊病中,总要经过某一种途径,切入患者的求诊主题。在理论上, 是望、闻、问、切的排列顺序,但在临床应用上,却不一定要如此机械地按步骤进行。一切皆以医患之间自然产生默契碰撞的灵机为始,不论是哪一方法在前,诊法施用顺序与治疗效果的优劣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脉诊不是玄妙的炫技,它是一个平实的诊断技巧,一枚打开患者心锁的钥匙,手下之功,更需时日培养,绝非只在朝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氏四部脉法 巧断全身难症
金伟,逆境造就的脉学奇才 三指号脉洞悉病痛
王伟医师开启中医脉诊医学新范例
浅论中医推拿诊疗体系
薛丽华中医脉诊
江南儒医朱斐君:用药稳准狠,江湖人称“朱一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