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倾听——关于音乐软件与硬件的浅显理解

    唱机这种东西在19世纪初期传到中国,国人开始有机会间接的听到声音了,此前人们对声音只能直观接受,也就是面对面。留声机传到中国后,我们有机会听到非直观的声音,由此衍生出广播这种形式,也正是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戏曲、音乐的传播方式,可听见的中国人的声音百十来年,而在这百年的时间里听音的方式发生了很多次变革,而这些变革都是质的飞跃,当然关于“质”——既有向上的飞跃也有向下的损失。

    我们所熟知的听音方式是在80年代及之后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器材与介质,包括黑胶、开盘、卡座磁带、CD、数字录音带、MD和如今盛行的数字音乐播放器等,人所共知并普遍使用的主流媒介是黑胶、卡带、CD、数字音乐播放器,如今前面三种实物介质被数字音乐播放器大范围取代,再早我们所说的“唱片”如今只是播放器中诸多数据文件中的几个,所以“唱片”这个词汇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已不如以前主要。

    关于“听”的问题其中有些不解的问题。

    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如今的信息传播媒介多了,其质量也越来越好,电视高清了、数字了,电影的播放方式从早年的VCD、LD、DVD、DVD9、蓝光到现在观众回归影院,人们对视听质量的要求应该越来越高,最早的立体声到DD5.1、DTS、甚至现在的7.1声道甚至全景环绕声,这些辅助工具使电影本身更加立体。但反过来人们对单纯的声音要求却没有那么高了,音乐的数字化,一方面“音乐”失去了重量与载体,另一方面数字化的唱片导致了“唱片”本身失去了艺术性。早年的人们习惯于一边听唱片,手里拿着歌词跟着学,这种听音方式如今已很少见,“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背静、环境声音、是辅助,所以“音乐”对于多数人的意义发生了转变,因此人们并不热衷于声音的质量。


   首先是音乐介质上的要求。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文化管理机制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管理部门所采取的手段是相当保守的,而外来的流行音乐被称为“亚文化”,这种文化对文化市场的冲击会引起人们思想导向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中国这片封闭了近百年的土地开始有了活力。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唱片引进机制开始建立,市场上开始有“引进版”的同时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开始了原版进口,这两架马车有一个公共特点,就是都要经过文化部门的严格审查,思想性差、歌词中不良词汇、封面过于漏骨的唱片只会被拒之门外,所以至今我们有很多好的音乐还在市场上见不到,要想补上这课早年靠打口,现在靠下载。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外来的音乐对青年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听着样板戏、革命歌曲长大的青年从此了解到了,音乐原来可以这样自由,演唱可以如此随意。

     1988年,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先后引进了齐秦的《狼》和《狼2》,这两张引进唱片无论是卡带还是后期深飞生产的银圈CD至今被顶礼膜拜,其一方面原因是音乐性,另一方面是很多人从中听到了货真价实的声音,这两张引进版唱片至今不可超越。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些经济条件的人且对音质要求高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中国内陆的音乐介质的品质是很差的,有人调侃称其音质为“收音机音质”,所以兜里有钱的人热衷于“国外原版”,但“狼”和“狼2”是引进版中的例外,他就像个标杆一样定义了引进版,但这个标杆却是降幂排列的,所以很多中国人没有听过真正原汁原味的音乐。

    早年中国的LP生产厂家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有,而且早年家里有唱机的人家很少,所以LP得种类在中国很少,除了样板戏、戏曲、革命歌曲、古诗词类的LP之外,流行音乐少的可怜,另外低收入者更加热爱卡带这种廉价介质,从而LP这种在目前被称为最接近原声的介质在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得到大规模普及。

    在80年代中期,砖头收录机盛行,大规模的日本电气进口使卡带在中国风行,其实卡带的音色没有人们说的那么次,卡带同黑胶一样有着较好的原音控制,这种声音远比CD真实。但是卡带在中国却没有较好的口碑,其原因是盗版盛行,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低价正版卡带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正版与盗版只是在封面上的差别,其音质甚至没有明显区别,由此延伸到中国的唱片市场不景气的问题,这是导致如今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音。

    至于CD,这种音乐介质至今是人们常用音乐介质,他的特点是声音细腻、底噪几乎可以不计,但与黑胶相比他缺乏声音的层次感,很多人将这些介质按照个人喜好排名,说CD的音质甚至不如卡带,其实这种排列并不靠谱,单靠机器测评和数据是说服不了耳朵的,如果对比也是各有利弊的,靠数据排名这不科学,我们还是要相信自己的耳朵。CD是我的听音方式,自2001年CD大规模降价以后一直采取这种方式,早期在99年以前金典、美卡的引进版首版几乎都是台湾或者香港压制的,这种版本的CD质量是一流的,当时美卡的特惠卖13元--20元;金典的更便宜,只要12元一张,所以这种物美价廉的CD是很划算的,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到合格的声音,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但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下面说说器材。

   少部分人发烧是烧器材,我们所称的“发烧友”其实是特指烧器材的,这是这一类型音乐的特定需要,所以胆机这种奢侈品成为了首选。

    对于器材,我所了解的都是皮毛,只是闲聊而已,曾经在一朋友那里碰到过一个不错的电子管功放,各频段的表现很突出,有张力,声音分配的十分到位而且稳定透彻,他所能表现就是将一张CD原原本本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可调的只是音量。

   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听流行音乐、摇滚乐的人来讲,要的只是一套过得去的CD机、合并功放或者是一套瓦数不大的书架箱就可以,当然我是看着自己兜来给自己的定位。出了校园以后我几乎不用随身听,最早买了飞利浦MINI音响,后来我买了先锋组合音响;再后来还买了一部AV音响,因为除了听音乐之外还能看看电影,而且AV音响在流行音乐的表现上也不是那么不堪,而且这种套装不会那么麻烦。

      直到2013年才有了一套真正属于音乐的立体声高保真音响——某日本品牌的旗舰套装。至于MP3,这么多年我一直也没有这个东西,一方面我觉得一首歌被压成它原有的十分之一大小损坏了它大部分的质量,另一方面用耳机非常损害听力。所以泛泛而谈,还是选择一种能够自己承受得起的最优听音方式。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想让人回归音乐的本质,二是对唱片本身的喜爱。至于什么器材、唱片的什么版本这些是量体裁衣,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科学的听音方式,这既是对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支持,同时也是对自己爱好的尊重。应该回归音乐本身,因为很多人没有听过一张优秀的唱片在一部好音响上的声音,那么他就不能算真正的听过这张唱片,做一张唱片需要心血,但这些心血是靠好的介质和科学的器材才能体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这里听到上百年前的声音!
当黑胶的声音更接近CD的时候,唱盘调试就是最准确的
黑胶唱片的音质和 CD 的音质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021立春礼献|【声·音】 Crystal玻璃CD面世-世界最高工艺的唱片
卡式录音带
《中國音樂》绝版DTS 5.1-C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