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锦绣中原(十四)——殷墟,传奇穿越三千年

到安阳旅行的人,几乎都是冲着殷墟而来的。殷墟,位于安阳洹河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证实的都城遗址。自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商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长达两个半世纪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商灭亡后,逐渐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至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它是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摇篮,郭沫若先生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殷墟的核心区域。宫殿宗庙遗址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宫殿宗庙遗址的大门仿照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一大二小,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门柱纹饰仿青铜器浮雕图案,两侧金色浮雕仿殷代龙形玉玦。整个大门朱墨雕彩,庄严大方,古风古韵,古色古香。





走进大门不远,即见到“甲骨文发现地”的石碑。一片甲骨惊天下,自甲骨文被发现后,便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的发现,改变了中国的考古编年史,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



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贵族在进行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占卜内容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商人为什么要占卜呢?商朝时,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界的灾害,便求助神灵的护佑。因此商王的占卜活动特别的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当时的甲骨文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占卜性刻辞,另一类是记事刻辞。



占卜的时候有十分严格的程序:首先,占卜一般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进行。他们在选好的龟甲或是牛胛骨的背面凿出一排排整齐的长槽,再在长槽边钻一些小圆孔,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在圆孔附近灼烧。甲骨受热后,正面就会随着卜、卜的声音出现裂纹,占卜者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最后,把占卜的过程和内容锲刻在骨片上,这样就形成了甲骨文。



殷墟宫殿宗庙区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震惊了世界。其中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17096片,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殷墟的甲骨文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由我国著名甲骨学专家王宇信,杨升南二位先生精选30片甲骨,以原甲骨片形状放大成石碑,在其正面镌刻甲骨文,背面用汉字在其对应处刻释文,供游人识读。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达到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巅峰。其中的司母戊大方鼎高达133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现在陈列在广场中央的为其仿制品,原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按照当时的生产力,在铸造该鼎时,要有130多人连续浇铸才能完成。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劳动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殷墟具有都城、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在宫殿宗庙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就是殷都的心脏,这里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整个建筑为“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即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庄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殷墟出土的殷代车马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标本。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的一次重大发明和创造。殷墟出土的殷代车马坑超过70余座,车马坑展厅陈列了6座。


位于广场南侧的妇好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是谁?她的名字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频繁出现。妇好是商王朝第二十三代帝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建立了无数的丰功伟业,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宠爱有加。片片甲骨上刻下了三千多年前一个男子对深爱的女子的情感和依恋。


妇好离去后,武丁感念其功德,破例将其厚葬于宫殿区,并在地上精筑甲骨卜辞为“母辛宗”的享堂。享堂前立有汉白玉妇好雕像,手持的龙纹大铜钺,重8.5公斤,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她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中国最早女将军的英姿和风采。


可能盗墓者也没想到宫殿区会有墓葬,所以1976年发现时仍保存完好,发掘盛况轰动一时。去年参观河南省博物院时看到的妇好鴞(xiāo)尊就出土于此,是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并在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中展出过。


宫殿宗庙区域内的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俯瞰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门口的水池底部由青石板拼成的龟腹甲上,是中国现代甲骨专家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诗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风来水上自成文”,寓意深远。





馆内展示了在殷墟发掘出土的
50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其中的镇馆之宝,上过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的亚长牛尊,是殷墟唯一的一件牛形青铜尊。它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不仅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基于亚长牛尊的历史意义,特被支付宝平台选为牛年生肖代表。







殷墟,一部精彩的地书,一部永恒的历史。甲骨文让我们读懂了商王朝的历史,浑厚凝重的青铜器展示了一个王朝的礼仪与气魄,精雕细琢的玉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戈钺车马昭示着一个国家征伐四方的威武。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到“宅殷土芒芒”,商人打造了一个卜以决疑的时代,铸造了一个青铜鼎盛的时代,雕琢了一个贞石美玉的时代,描绘了一幅秉旄仗钺、载驰载驱的画卷。殷墟,一段辉煌的历史,一颗璀璨的明珠。



殷墟王陵遗址离宫殿宗庙遗址有点远,整点时分,在游客中心有区间车接送,车费包含在门票内。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开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这里有三个专题展馆。





M260展厅是展示王陵遗址墓葬结构、形制与现状的专题展馆。闻名遐迩的世界青铜之最——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土于此。





车马坑陈列馆是陈列展示殷墟出土的商代车子实物的专题展馆。考古工作者根据泥土中保留下来的车子轮廓,成功地对它们进行了剥剔和清理,经过复原,使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代车子再现于人们眼前。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







王陵墓葬展览馆是展示商代墓葬与祭祀的专题展馆。王陵遗址上发掘出
13座大墓和2000余座祭祀坑。大墓规模宏伟,虽历遭盗掘,劫余之物仍可显示王室的豪华与奢侈,众多的祭祀坑内有不少的人、畜遗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关系、奴隶制度、埋葬习俗、生产水平,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



拂去岁月的风尘,走进这段湮没的历史,三千多年前商王的奢华与威严浮现眼前。蓠蓠晴草,见证了千载春秋的荣枯;累累白骨,保存下走向文明的记录。今天的王陵区依然幽寂沉静,忠实地守护着当年叱咤风云商代君王。



殷墟,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认识中华文明,从安阳殷墟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1)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四十:走进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甲骨文的故乡,一个王朝的缩影
(1)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博物苑
神秘的大地之书—殷墟
西游记 第四十回:鹰城阴沉寥寥秋日过东京,人牲人殉煌煌文明肇血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