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10月:我的阅读小札

时间过得真快,上一次写月度读书总结已经是2月的事了。

10月整理了今年的书影清单,目前完全读完的书有51本。比起前几年,数量减少,但爱好一直延续,从书中收获的喜悦和惊喜也一直延续,这就足够。

不多不少,正好读完了10本,稍作分享。

《窗灯》《一个人的好天气》

青山七惠

第一次读青山七惠。这两部作品都曾让她拿下日本的文学奖。

《窗灯》中有两个故事,第一个讲一个有偷窥欲的女生,喜欢偷偷观察对面窗户的人。

第二个讲一座大厦中的保洁阿姨,她有一个巴黎梦,生活疲累时她就想象自己是一个出生在巴黎的法国人。她常说:“距离咱们那么老远有那么美丽的地方,咱再怎么难过,那些地方也永远是美丽的,今天也一样。

难过的时候,想想美好的事物,美丽的风景,就没那么难过了呢。

《一个人的好天气》讲一个二十多岁打零工的颓丧女孩,在与一位年长老人的相处中,逐渐找到自己、最终过上独立生活的故事。

其实,书名的“一个人”指的不只是二十岁的女孩知寿,还有吟子姥姥。七十五岁的她一个人生活,养猫,享受孤独,自在心安。她谈恋爱,打扮漂亮去约会,学跳舞。在家里就做好吃的。

她说年轻人才什么都伸手要,人老了就什么都自己做了。

吟子姥姥经常不经意间说出一些哲理性金句,也是生活的智慧。

吟子在做面点,知寿聊起即将终结的恋情,说自己就是这个命。她总爱把事情往坏处想。吟子就说:“嵌不进模子才是人之常情啊。嵌不进去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啊。

是啊,我们总担心比别人差,却忘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而迷失了自己。

知寿决定离开吟子的家。分离前夕,她们同榻而卧。

知寿问:“吟子,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吧。我这样的人会很快堕落的吧?

吟子答:“世界不分内外的呀。这世界只有一个。

这句话让我想起《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张德芬那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很多时候,牵制住自己的,正是自己本身。

潜移默化中,她影响了知寿,给她正向生活的引导。知寿也不再是那个轻易烦躁、负能量满满的女孩,她有点温柔了,开始为别人着想。这些正面改变,让她有了稳定的工作,也吸引了别人的喜欢。

知寿在这段“同居”生活中学到的是,如何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才不可怜呢,一个人也能好好过。

《米格尔街》

V.S.奈保尔

上个月去年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才揭晓嘛,我恰好读了一本18年前的诺奖小说《米格尔街》,作者是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

这本书我买了一年,一直没读。这次用了一晚上时间读完。

读罢盖上书本,热闹褪去,寂静归来。在读的过程中没觉得什么感触,反而是读完时觉得很大触动,回味无穷。这就是大师的笔力吧。

读完后的半个月,那种触动犹如余震留在我脑海。

贫民窟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小人物。故事的第一视角“我”在米格尔街长大,男孩钻进邻居的屋子,和各色各样的奇人打交道,记录他们的生活感悟。尽管生活不富裕,但米格尔街的人依然活得兴高采烈。

家庭主妇会洗干净手,买下风景画,挂在家中。那是平凡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布莱克·华兹华斯一个月只写一句诗句,他要用一生来写出世界上最伟大的诗。

巴库叔叔不好好赚钱,酷爱修车的他,一天到晚都躺在车底。尽管被邻居笑话,但这份深厚的热爱,让他在至暗时刻,眼里依然有光。

劳拉脾气很差,爱大吼大叫,数落孩子,抱怨上帝。她生了八个孩子,八个孩子有七个父亲。她没有固定收入,只靠男人和朋友救济。即使这样,她从未活得卑微,该生孩子就生,该骂人就骂人。

在别人看来,米格尔街是贫民窟。但在男孩眼中,那是他的大千世界。他能看出每个人的与众不同,冒险家、哲学家、机械天才……

长大后的我们,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时,多了一层批判的滤镜。如果能像男孩一样,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生活也会变得容易些吧。

《地铁上读书的女孩》

克里斯蒂娜·费雷-弗勒里

到书名的瞬间就决定要读它。因为我也曾是在地铁上读书的女孩。

那时候,早上的七点到八点,晚上的六点到七点,是我的地铁阅读时光。很可惜没去统计我在地铁车厢里看完了多少本书。

现在不用搭地铁上下班,反而还有点惋惜。

这本书讲了一个原本每天两点一线、搭乘地铁上下班的女孩偶然进入一个图书站,了解到一件新鲜事——把旧书送给适合它的人。

后来她发现,做一名图书传递者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她辞职,全心投入这个图书站的工作。故事的结尾,她开着名为“黄色潜水艇”的小巴,开启更广阔的、传递图书的旅途。

朱丽叶辞职前给两位同事各留下了一本书。这本书让他们勇敢追寻内心所求。

大学毕业时,我也为几位同学挑选了书,送了他们。不知道这些书是否改变了他们什么。

书中很多句子引起我的共鸣。大概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会产生共鸣吧。

“与书为伴,总有惊喜。”这句话,多么适合挂在家中有书的地方。那是一个家的灵魂栖息之所。

书中提到很多书名,在附录里有一张书单。很惊喜地在单子中看到熟悉的作家和书名,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如《枕草子》,如三岛由纪夫……

那种感觉就像,你去一个新朋友家里做客,无意中发现原来你们认识同一个朋友,瞬间就有了亲切,有了话题。

《相约星期二》

米奇·阿尔博姆

这本不是虚构小说,而是自传式纪实小说。它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我很喜欢的美国小说家,米奇·阿尔博姆。

社会学教授莫里老年时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他希望将疾病引起的思考和多年来的人生感悟,传递给更多人。作为莫里教授最喜欢的学生,米奇担任记录教授口述的责任。两个相约星期二上课。其后的十四个星期二中,米奇飞越七百英里听老人讲课。

这些课程的主题包含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爱、文化、婚姻、死亡……老人去世后,米奇将课堂笔记——教授称它们为最后的论文——整理成书。这本书已被译成31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

莫里教授是个可爱的老头,走在生命边缘,不是长吁短叹,而是继续探索和思考。他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让身边人都感到舒服。

临近生命尽头,老教授的很多思考感悟能启迪任何年龄的人。尤其是对生活感到困惑迷茫的人,这本书或许能改变你对生命和生活的看法。

《一日之计:精英们的清晨日课》

本杰明·斯帕   迈克尔·赞德

这本书是两位作者采访全球63位有早起习惯的知名人士,集结他们的经验而成。

我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很多有早起习惯的人都因为早起,改变了生活,成为了更好版本的自己。这本书适合培养早起习惯各个阶段的人去读。

阅读这本书,我们能知道,早起的好处、早起后能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书中也有许多晨间例程的案例,可以挑选喜欢的部分,加入自己的晨起清单中。

读完后,我也开启了自己的早起习惯养成。和他们一样,早起给我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个清静的独处空间。这个时间我可以用来做,平时白天和晚上无法专注做的事情。同时它也能促使我进行早睡,这是一个正向的习惯循环。

对于晨间例程的意义,我很赞同书中的这个观点:

早起的时刻组合在一起,反映出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能通过早起的时间,实现工作之外的人生价值。

在这一本书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宝藏是,很多早起的人,他们都有冥想的习惯。

我读过很多关于冥想的文章,也听过很多人说通过坚持冥想获益无穷,但自己一直都没开始冥想。冥想也在我的技能清单中。之后一定会抽时间学习和体会冥想。

《如何再次拿起书》

艾伦·雅各布斯

这是我目前读到的所有读书方法类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它是一本会让我放慢速度去看的工具书。

作者的许多观点刷新我的阅读认知,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本书。

这些观点比如:

要往“上游”读书,看喜欢的作家受了谁的影响,会发现各种富有吸引力、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作品;

阅读的反刍:有用的东西需要反复咀嚼;

读诗要慢,诗歌要求你停下来。一首好诗,重读次数越多,它给读者的反馈就越多……

虽然书名叫“如何再次拿起书”,但探讨的其实是读书的本质:为什么要阅读,如何阅读。我想只有自己弄清楚阅读的目的,我们才能在每一次放下书之后,还能够再次拿起书。而不是让读书成为一个很难坚持的习惯。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已经不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了,而是像喝白开水一样的日常行为。

书中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金句和少见的名人读书故事,特别新鲜有趣。

你还记得第一次拿起书的场景吗?也许从未想过第一次拿起书,这件事的意义吧?

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说过一句话:“一生中有两个时刻,你知道自己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认——一次是你学会走路,一次是你学会读书。”

《极速写作》

剑飞

我知道剑飞是2017年在简书上,彼时他已经在举行第三届国庆写作马拉松活动。

写作马拉松是他极速写作的一种应用。具体规则是:在1天内,全程写42195个字,半程21098个字,统计字数不包括标点符号。

很多人参加写作马拉松后,收获颇丰:感动自己,认识自己,创造不一样的自己。有人在极限挑战中,用10天完成100万字挑战。

因为在学习语音写作,听说这本书中提到了这一点,就找来看。全书理论较多,如何实操的篇幅较少。不过对于入门指导还是适用的。

为什么要掌握极速写作或者语音写作这一技能呢?这是因为它能锻炼出“极速思维”。剑飞说:“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如果让回忆占据太多脑容量,只会挤压到思考的空间。我曾有一个毛病,如果不把脑海中的想法摘录出来,那些想法会循环播放。而重复的想法阻碍我的下一步思考,并不能解决问题。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将那些想法写下来或者说出来。因为手写的速度时常跟不上脑子运转速度,所以语音输出就成为最优的输出渠道。

读《极速写作》的几点收获:①收集话题清单,书中的问题清单也可以用;②大量写,每天定下目标,字数或时长;③每21天进行一次反馈分析;④每年结束时打印当年所写文字,装订成书。

绘本

《你总说没事,但我知道你偷偷哭过很多次》

一禅小和尚

书名很长,我喜欢直接叫它《一禅小和尚2》。

比起第一本,这本的内容较少,风格没变,依旧是暖心的治愈风。

一禅小和尚和师傅一起住在庙里,他不谙世事,接受的都是师傅颇有智慧的教育。有一些话,虽然他也许不明白,但他能用小脑袋瓜去理解,然后劝慰“小施主”不要伤感。书中有很多暖心的句子,读到时忍不住微笑:

不许哭,不许哭,不许流那些小珍珠

愿你所有惊吓都只是虚惊一场,愿你所有欢喜都不是空欢喜

人的每一次成长,其实都是劫后余生

天气好的时候,把心情拿出来晒晒,祛湿扫浊,坦荡温暖

……

愿我们的生活中都能有这样的治愈能量陪伴,治好我们的间歇性颓丧病。

生活随笔

《关键是品味》

松浦弥太郎

松浦弥太郎被誉为生活美学大师。很喜欢他的《100个基本》。

这一本《关键是品味》,原以为是鸡汤,阅读后才知,这是松浦先生由“品味”一词引发的思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评论,这个人很有品味,那个人品味不好。但究竟什么是品味,我们为什么喜欢有品味的人,品味如何提升,却是没有认真想过的。

在这本书里,松浦先生就带着我们思考了这些问题。书中松浦先生总结出59个提升品味的关键点。注意好这些简单的日常细节,不仅能悦纳自己,也给周围的人留下好印象。

一直以来都认为,提高品味需要很多钱,但书中松浦先生提到的方法并不贵,相反,它们简单易行,很适合作为提高品味的入门。

这些行动比如说:

在夏天,清洁的肌肤才是时尚;

保持衣着整齐、舒服、干净;

注意仪态,仪态不好,穿得再好也无益

整理好自己的生活标准

对人、对事、对物,放下傲慢与偏见……

松浦先生认为,品味,首先指选择或者判断。我们从众多物品当中挑选出两三件,穿在身上,代表我们。我们选择的物品即体现我们的品味。

时尚博主黎贝卡在新书《今天也要认真穿》中提到:“在我们变成现在的自己这个漫长而无形的过程中,有时候物品比我们更清楚你想要什么。

我们选择物品,物品记住我们的选择,进而表现出我们是谁,是怎样的人。

全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与其做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个无所不思的人。

越来越觉得,许多的“知”,其实来源于足够的“思”。

我在想,其实每个愿意分享读书感悟、分享书单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图书传递者吧。区别是,我没能将有触感的书亲自送到你手上。

(不过,我也曾这么做过。很庆幸当时做了这件事。)

公众号“书单”登过一篇推荐综艺节目《一本好书》的文章,文中提到《一本好书》在做的事情,也是“书单”一以贯之的目标:

“不遗余力地推荐好书,让好书影响大家的生活”。

阅读,本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分享,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阅读中收获与自己一样的内心的喜悦和平和。

凉凉的空气中,就着明亮的暖暖日光看书,真的超级惬意~

好啦,祝大家11月都能读到喜欢的书吧。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单来了| 生活美学七书,学会让生活更美
开始自己的极简主义生活,极简生活,清醒生活
2018终极版书单 | 我终于相信,读书是女生的修容术
3月书单 | 有趣的灵魂有哪些了不得的技能?
多读书,读好书,书单推荐!
分享10本治愈焦虑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