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悟云南柴烧

石涛

广义上说,薪柴烧制陶瓷都叫柴烧。由上釉或不上釉分为釉烧或素烧;由不加入匣钵烧制或加入匣钵烧制分为裸烧或罩烧。

历史上的柴烧

历史上的古陶瓷用柴烧烧制。唐代陶器的代表唐三彩是上釉陶器。宋代瓷器开始唱主角,瓷器均为釉烧。产于宋代的天目茶盏属于一种黑釉烧制的瓷茶器。其烧造温度、工艺要求极高。它的墨色的底色上散布着深蓝色的星点,构成美丽的图案,围绕这些星点的四周还有红、蓝、绿等色彩,因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常会变异,便称为“矅变”。宋代曾有一位来访的日本和尚把几件天目釉瓷器带往日本,在日本被列为“国宝”。

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均烧制上釉瓷器。其中汝、官、哥窑主要烧制青瓷,定窑烧造白瓷,钧窑烧造颜色丰富。钧窑烧造除青色为主外,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钧窑是自然窑变类瓷器,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著称于世。烧窑过程中其表面的釉料受温度等因素影响,在高温氧化还原作用下,使釉色呈现出五彩绚丽的颜色和纹理,即产生自然窑变,出现“兔丝纹”、“蚯蚓走泥纹”等特征。

历史上的云南,很早就存在著名的窑口:建水、华宁、曲靖潦浒、易门等。产于玉溪华宁县最负盛名的华宁陶,其制陶史有史料记载的有600年,更可溯源千年以上。

华宁陶为釉烧,其釉色斑斓、饱满,开片精美,温润如玉,是盛开于西南一隅的陶瓷奇葩。滇中有名谚:“新兴姑娘河西布,通海酱油禄丰醋,宁州(华宁)陶器烧得绿”。

建水紫陶,是具有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特色的文化艺术珍品。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紫陶不上釉,工艺概括为二十四字诀:“拉坯精准、名家书画、阴刻阳填、残帖断简、无釉磨光”,产品古色古香,具明显地域、工艺特色,堪称陶坛一秀,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曲靖潦浒,宋代烧制专供土司的陶器,明代专供官府,清代官府、军府和土司齐贡,是滇内最大的陶瓷主题古老集镇,素有“小云南”之称,被誉为“潦浒釉陶,天下无双”。

易门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瓷土资源储量丰富,从明末清初李忠碗窑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是历史上滇中地区生产陶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随着历史的进程,传统的烧制陶瓷的方式也发生着变化。60年代,在国家轻工部“一五”计划下,以煤气代替柴来烧制陶瓷的方式已经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传统的柴烧,已遂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柴烧是中国陶瓷最优秀、最传统的精华。它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不确定性,极具个性魅力,其作品也极具收藏价值。在当今的科技时代、数据化时代、智能时代,工业化产品已经让我们的审美疲劳,这个时代缺少的正是回归自然的、朴素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普洱茶产业的兴盛,云南省有些地方逐步恢复了柴烧。

多年前,由于爱茶的原因,我对云南的柴烧器皿产生了兴趣,不断地“转战”各窑口,先是华宁柴烧,后是曲靖潦浒柴烧,最后是易门柴烧和建水柴烧。随着不断的接触和学习,对柴烧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柴烧的特点

这是一个相对于电烧、气烧而言的问题。柴烧的特点是火痕、落灰和高温下薪火温度的变化。显然,电烧谈不上火痕和落灰,气烧没有落灰,火痕不明显。柴烧的另一特点是高温下薪火温度的变化。烧窑时,薪柴在不断地投放燃烧,有时需要小火定型再大火求变,时而小火、时而大火、时而捂火,火温忽高忽低,不能人为准确控制温度。高火温及变化会烧制出随机性效果、出现某些意外惊喜,这正是柴烧的迷人之处。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高温是柴烧的第一要素!没有柴烧的高温,就谈不上柴烧的变化,就产生不了明显的火痕和落灰釉,就失去了柴烧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柴烧烧制火温提高,器物易出彩,但出窑率低;火温降低,出窑率高,器物又平淡。电烧和气烧恒温控制,烧出的颜色稳定,色调变化不突出,但出窑率高,成本也较柴烧为低。去年去建水,在一家小店,主人拿出 一把壶说是柴烧,我拿起来看了看没有什么变化和柴烧的”痕迹“。难道柴火过一下就是柴烧吗,柴烧追求什么,价值在哪里?

柴烧的审美追求

目前,云南柴烧为陶烧,玉溪有烧制青花,但不用薪柴。柴烧的追求和审美没有一致的标准答案。柴烧分“流派”,追求和喜好因地、因人而异。建水紫陶不上釉(素烧),有不装入匣钵的裸烧,也有装入匣钵的罩烧。曲靖潦浒见到的不装入匣钵,有上釉的釉烧和不上釉的素烧。易门见过的为素烧。华宁历史上为釉烧。是否装入匣钵是否上釉,追求的效果是不同的。裸烧和素烧追求的是:柴火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令作品色泽古朴,变化多端;木材燃烧至1200度以上高温产生的灰烬,落在坯体上产生丰富的“自然落灰釉”,在受火面(阳面)与背火面(阴面)产生阴阳变化;高温形成金属质感(结晶)和窑泪(滴、淋、挂)。见过建水的罩烧。一类是器皿上描了字画,作了阴刻阳填,需要挡住火痕和落灰,同时又需古朴、丰富变化的金属般色泽、以及明晰、“力透纸背”的书画表现力;另一类是素烧的罩烧,没有很明显的阴阳面和明显的色调变化,追求的是稳重、大气、沉静之美和金属质感。上釉的柴烧,如历史上的华宁釉陶以及曲靖潦浒釉陶,追求的是:表面釉料,在高温氧化还原作用下,使釉色呈现出漂亮的色彩和色彩绚丽的变化,产生窑变。历史上烧制的华宁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蓝如宝石、白如羊一脂、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因此,是喜欢素烧还是釉烧,是选择裸烧还是罩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喜好,或许还会因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历史上,柴烧陶瓷的主流审美和现在就有所不同,核心在于是否接受“瑕疵”。中国古时烧制陶瓷使用匣钵,用罩烧,将木灰、火痕与坯体隔离开,避免直接接触,使产品表面及釉色均勻一致。如果釉面落了灰,或坯体上走了火痕,这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制瓷标准中会被认作是“瑕疵”,不被人们欣赏。相传官窑造岀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剩下的精品才可拿到皇宫使用。现代的柴烧,火痕和落灰釉等“瑕疵”却受到追捧。我曾经认为,玩柴烧就是应该玩素烧和裸烧,接受并欣赏“瑕疵”,以自然、朴拙、随意为美,欣赏“孤芳之美”,追求个性化和孤品。

去年我往昆明回普洱时转到了建水,在参观考查了陶茶居田记窑产品后,我的“柴烧观”发生了转变。这次在陶茶居见到的柴烧作品为龙窑七天烧制,采用罩烧,隔绝了柴灰和火痕,七天的高温烧制,器物呈金属般色泽。印象深的是两套。一套是一把壶及壶承、公道,一个小醒茶罐和一个小花器,还有几只形制不一的品茗杯,由于器物没有了明显的阴阳面、火痕、窑泪等,反而彼此显得非常的协调、沉静,格外的温润、大气,非常适合摆放茶室。优雅,显格调的茶室会追求“和、敬、清、寂”之茶道。这个“清”字,除了环境的清静外,还要求器物不宜多、乱、杂、花。如果选择裸烧,强烈的色调变化、火痕、落灰多少会使器物显得杂乱而喧闹。

一次朋友组织茶会,要求自带主人杯。我带了一只特征很突出的素烧柴烧杯去参加,在众多的五花八门诸如包铜、包银、珐琅彩、青花瓷等杯具中,它的金属质感和古铜色泽,阴阳面变化,丰富的窑泪,将柴烧的个性展露无疑,赢得了一片掌声。故而,对器物的喜好和使用要和环境、氛围相匹配。正如我们列入收藏播放的歌单不应单调一样,劳累时,听听舒缓的曲子放松一下,睡醒时,听听激昂的高歌抖抖精神。留下深刻印象的另外一套是几个特点类似的藏茶罐,用的是罩烧,匣钵档住了火痕、落灰,使得罐面上的书法文字清晰可见但仍然有斑驳、古朴、色泽变化的层次感,感觉是介于素烧和罩烧之间的器物,产生“动静结合、过渡自然、斑驳有度”之美感。

柴烧之美

柴烧的作品都具有哪些美感呢?名气很大的建水田记窑的柴烧都是不上釉的罩烧,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净器,装饰无加,素面示人。净器光洁,至简脱俗,纯净内敛。另一类以书画题材为主。素烧、罩烧的作品,给人以自然朴实、干净、沉静、简约、厚重、大气之美感,还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抱上田记的一支罐,感觉抱着一个古董。 它很像红木中的紫檀,稳重而大气,他们的美都含有一种贵族气息。

2018年,我去易门参加了一期通红柴烧的开窑活动。开窑时间不到,场子已停满了车,窑口旁聚满了参加开窑的各路豪杰,有“窑霸”(每期都参加)、也有新的“粉丝”,每人领一口罩(防尘)、提一篮子(装“战利品”),简短的开窑仪式结束,随着窑口的打开,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产品取出还未放上台面,立马就有人围上来抢走。

通红柴烧烧的是素烧和裸烧,在云南有很大的知名度。其在易门的柴烧开辟了两个系列:璀璨系列和枯荣系列。前者追求的特点是:华丽、落釉、火痕、耀斑;后者追求色彩深沉朴着、玄青如铜、火痕飘逸。 天然的落灰釉、自然的火痕、独特的肌理或窑变等极致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完整度、艺术性及独特意境的呈现都是其追求的目标。通红柴烧的产品极具个性化,展现的是独一无二的“孤芳之美”,烧制的杯具非常适合做主人杯,适合收藏。

柴烧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见过一种好看的落灰釉称作“鸡油黄”,1200度以上的高温将薪柴烧成灰烬,然后随机地飘落在器皿上,与泥料结合,形成黄生生似鸡油般的釉面,这是一种自然偶得之美。

我在建水艺康陶艺店看到一把标着高价的柴烧壶,精妙之处在于壶把,在高温之下壶把烧出了玛瑙色,整个壶的阳面、阴面呈明显的变化,一看就是典型的柴烧器皿,这是一种“天人之作”。

在建水翰林街陶茶居,柴烧罐出现了书法绘画,在高目数细腻泥料上施予书法或传统绘画再进行高温柴烧,使成品具有古铜色般色彩变化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建水紫陶泥料的目数很高,较适宜在坯胎上作字画,可以和艺术完美的结合,这是一种传统和现代工艺结合的工艺美。

好的柴烧器皿,呈现给你的是一片美景:有的似玉石翡翠、似碧玉深潭,有的美如天际、或蓝如大海;有的似幽阶一夜苔生,似深山落雨、雪天笼烟,或似寒潭鹤影、冷月花魂;有的素面朝天,有的大红大紫;有的越瑕越美,有的越纯越润。

山川茗朝,位于昆明翠湖内,是一家销售曲靖潦浒柴烧陶的知名店家。由于家在附近,所以我经常光顾。其产品有素烧和釉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釉烧。他们把历年烧制的窑变精品制作成了雅集,并将作品起了名字。以色彩美命名的有:满顶鸡油黄;黑芝麻糊;阿卡牛血红;金粉世家;护法黑金刚;珊瑚颂;玉黄大帝;青衣禅师;白虎巡山等。以自然偶得之美命名的有:丝绸之梦;星云宇幻;桂林山水;雪域西藏;雪山紫烟;莽莽昆仑;敦煌遗梦;怡红春梦;万山红遍;驿路梨花等。透过品名,你可想象,釉色在高温之下发生的窑变色彩斑斓,色调层次丰富,产生色彩美和意境美,这就是釉烧的魅力。

柴烧: 一首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共鸣的大地交响曲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利用柴窑进行烧制,其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窑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

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陶瓷原料和矿物釉原料丰富。产于云南的钴土矿(珠明料)经处理曾作为官窑的青花料,也是粉彩的主要原料。建水碗窑村附近五彩山上有红、黄、青、紫、白五种不同颜色的泥土可供制陶选择,现在烧制的紫陶器皿颜色不再是历史上的“色如铜”还有“白如羊脂”等。建水紫陶泥含铁量高,无釉烧制,成器硬度高,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华宁含丰富的矿物釉料,挑选配釉所需的白沙、水晶、玛瑙、铜铁矿等做出的华宁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蓝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开片精美”。

柴烧窑口对于器皿的烧制成器也至关重要。今天,在曲靖的潦浒依然保存了从明朝到现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窑16条,一直在使用的陶达12条,极具文物使用和保护价值。建水田记窑采用龙窑7天高温烧制所带来的自然窑变,使得器物表面色彩更加丰富。

柴烧的烧制技术需要的是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以及经验的总结。这几年,为适应市场和需求,很多窑口的柴烧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成熟。前久,我曾问过陶茶居的小刘,你们田记窑的柴烧罐真的是罩烧吗,为什么看上去火痕还很突出,质地斑驳、色调古朴像素烧?她回答说“是啊,我家的柴烧都是罩烧,这是多年来经验积累烧出的精品”。

出精品,担风险。一次,山川茗朝柴烧店到了一批新产品,我正准备挑选几只茶杯,忽听身后传来器皿破碎的声音,转身看后却没人,我很奇怪。店老板解释道:这批产品由于烧制温度高,烧坏的太多,有些很漂亮的器皿出窑还好,放着放着自己就崩掉了。火温的一次变化尝试,或是釉料、坯胎的一个配比改变,都会导致釉料和坯胎收缩率改变,导致崩裂。

柴烧,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柴烧作品,除了具有收藏价值外,还具有使用价值。 资深的老茶人,一般会喜欢柴烧器皿。我有一次为了考查茗朝潦浒柴烧壶泡茶的效果,专门拿着几泡老茶去试,效果较好。高温烧制的柴烧器皿胎质干净,烧成高密度后产生一定的透气性,能较好的保住茶汤温度並软化水质,器皿散发出的光泽和呈现出的金属质感和老茶及茶汤非常协调,老茶、器皿和水结合能产生较好的“亲和力”,汤养后呈现七彩光,很有侘寂的韵味。

不同产地的丰富的陶瓷、矿物原料,施与不同的制泥方法和制陶技艺,采用不同方式的窑口、不同的烧制技术,甚至薪柴、天气的不同,烧制出的成品都不同,呈现出的是一片“万紫千红”、形态各异的景象。随着普洱茶越来越被人们熟悉、认知和喜爱,云南省的柴烧依旧会在陶瓷制业中保留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且越来越受到爱茶人的追捧。

2019年4月10日于普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郎红、天青、祭蓝,一篇文章看尽瓷器上的中国美色
为什么要进行陶瓷素烧
钧官窑的工艺成就(二)
「了解」柴烧——质朴的外表蕴含着熠熠生辉的灵魂
为什么古代中国更喜欢陶瓷 而不是玻璃?
唐三彩与奈良三彩的区别是什么?中日对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