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虚惊

一 场 虚 惊
文│雨亮

即使是一场虚惊,同样让人心有余悸,回想起来仍感到后怕。

这是平常不过的一天,夏日的清晨,楼下大喇叭重复地喊着:下楼做核酸了!下楼做核酸了!声音是机械的、急迫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喇叭传出的声音我很熟悉,他是我们小区物业保安的录音。

从天色微明便不厌其烦地响彻小区角角落落。自从古城发生疫情以来,核酸检测成为常态化,最初是物业人员到每个楼层扯着嗓门高喊,顺便敲各家的房门,咚咚咚。后来有了大喇叭,居民听到喇叭声便自觉到楼下做核酸。

喇叭的音量时大时小。冬季,天黑漆漆的,喇叭声在夜空回荡,它们冲进楼道,从门缝、窗户钻进来,搅扰着人的美梦。每每听到这熟悉的喇叭声,我立刻起床,似乎还在梦游中,浑浑噩噩,简单洗漱,踢踢踏踏下楼。小区楼下灯光影影绰绰,居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穿着睡衣的,踏啦着拖鞋,打着哈欠,蓬头垢面,睡眼惺忪。

以后疫情防控逐渐规范,最直观的感受是核酸检测亭增多,我居所的小区外,路对面一个仅容纳一人的铝合金亭子,亭子正面镶玻璃,玻璃上两个胳膊粗细的孔。亭子里面坐着穿白色防护服的女孩,检测者对着孔张大嘴巴,棉签从孔里伸出来。

时常看不到女孩,玻璃后面放着一张纸条,写着:大白吃饭了,有事,打电话,后面一组号码。可是这个时间段,早过饭点了。

另外两个检测亭放置在人行道旁,离公交站不远,两个亭子相距不足十米。最初,亭子锁着门,始终看不到人,像个无用的摆设。

小区全员核酸不再排着蛇形的队伍。每次下楼,都是稀稀拉拉几个人,检测非常快速,几乎不用等待。我准备早晨上班时再做,如果小区里检测人多,还可以去公交站旁的亭子做。

也只有全员核酸时,寂静的亭子热闹些。亭外支张桌子,两个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一人检测,一人手机扫码确认信息,简单快捷。

我通常在这里做。走到桌前,取下口罩,张大嘴巴,棉签在喉咙或者舌尖处轻轻沾一下,走两步就是公交站牌。刚开始时很认真,棉签深入喉咙,有些发痒和不舒服。现在敷衍多了,尤其是最近的几次检测,只是在舌尖上沾点唾液,结果大于过程,显示你完成了采样。

古城经历过冬季一波最强的疫情肆虐后,原想着病毒会渐渐消散,没想到进入最热的夏天,又是一波不大不小的疫情。城市严阵以待,及时制定临时管控措施,阻击疫情蔓延。

城市显然有些惶恐,出行口罩、扫码、测温更加严格。全员核酸检测更加频繁,由每周一检改为每日检测。对娱乐场所诸如饭店、场馆、影院等场所暂时关闭。

这起乌龙事件发生在临时管控施行的第二天。

天麻麻亮,楼下传来杂乱的人声和熟悉的喇叭声。本要早去,眼睛却打着架,睁不开,赖着床铺,便想坐公交车前再去核酸也不迟,竟又昏昏沉沉睡去。

醒来时,阳光斜照进房间,房间亮堂堂,床上暖烘烘。赶紧起床,洗漱,一切收拾停当准备下楼时,接到了单位电话。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仿佛进入无底的深渊。

办公室叶主任打来的。他问:“你隔壁处室的小刘到过你办公室没有?”“哪个小刘?”我问。

稍微思量,脑海浮现出小刘的样貌。他去年转业到隔壁处室,戴副眼镜,文文弱弱,见人客气。

我的思维回到了几天前,当日小刘拿着一份文件需要打印,办公室人多,我说:“文件印好了给你微信,你过来取。”我和他之间再无更多交流。

我在单位从事文图工作,有时忙有时闲,忙的时候满屋子人,人多了忙乱,不着急的抽空印制。那天人出奇多。

我向叶主任如实告知了小刘到我办公室的一面之交。他听完叙述后说:“今天先不要来上班了,也不要下楼,就在家里等着,有人上门给你核酸。”

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追问原因,领导说:“小刘可能是密接!”再次叮嘱我在家等待,暂时不能下楼。

放下电话,我的脑袋嗡嗡直响,不知是天热还是心热,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心慌意乱。心里想:小刘若是密接,那么我是什么,我的家人是什么?应该是次密接吧!

我询问和小刘同处室的李姐,我猜测她应该知道详情。她给我的信息让我绝望,她说已经收拾好日常洗漱用品,随时准备隔离。对于小刘什么原因密接,她没有更准确的信息。

如果集中隔离,那么我的家人,包括妻子、两个女儿、老家的母亲,还有从外地探望母亲的二姐,他们都要集中隔离吗?即使居家隔离,也会打乱日常,生活一团糟。

我联系妻子和大女儿,叮嘱他们不要回家,做好个人防护,不去人流量多的场所,尽量不接触更多人。

小女儿怎么办?此时,我们就在家里,她刚起床,学校已经放假。对了,还有两只狗狗,一只生下不到月余的小狗,一只小狗的母亲。

我只能和李姐交流,询问相关疫情隔离政策,但也问不出所以然。她只是反复说,等上门核酸,等通知。

几天来小区每天都在做核酸,全家人积极响应。即使周末回老家,也在沟下做了核酸。母亲八旬有五,仍坚持去设在村委会的核酸检测点,村委会在村子外的大路上,距离我家较远,但母亲无论酷暑,风雨无阻。而最近连续核酸,家里人都是阴性,说明安全,我们感染的几率根本不存在。

隔离政策还是让人有些畏惧。刚开始疫情发生时,听说集中隔离人员被拉到人烟稀少的郊区,吃不好睡不好,后来政府作了改善,但如果离开家去陌生的地方仍然让人心生忧虑。

听说还要对其居所进行全面消杀,可宠物怎么处理?这着实很棘手。尤其是母狗刚刚生下小狗不足月余,如果我们被隔离,它们的饮食就成了问题。

女儿说,学校每天都在核酸,如果有问题,一定早就显现出来了。她担心楼下核酸点撤摊,坚持下楼做了核酸做。我叮嘱女儿,那就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不要与人交谈。

女儿下楼核酸时,妻打电话过来,我们商量,在隔离前,先把两只狗狗接到乡下。还有小女儿,核酸没有问题的话,也回老家去。我叹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必须询问当事人。我联系小刘,没有接通,过了一会儿,微信过来了。据他讲,前一天和妻子、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妻子第一次核酸阳性,第二次阴性,他和孩子连续做了三次都是阴性。目前他们一家隔离在医院,无法回家,等待最终的结果。

按常识,如果家人阳性,接触最密切的家人也会被感染,但他和孩子病并没有。这么说来,他的妻子有可能是假阳性。

他接着说,医院还在做检测,排除阳性可能,估计不久便会出结果。

等待,我们都在等待,感觉时间漫长。约摸十分钟,他发来语音,欣喜若狂:确定了,我们没有被感染,都是阴性。

这个消息令人振奋,给人惊喜,仿佛黑暗无助的世界突然之间明亮清澈,风轻云淡,鸟语花香。没有人理解从凄风苦雨到看见彩虹后的那份喜悦和惊喜,的确来之不易。我破涕为笑。

第二天,小刘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信息:“我经历了核酸检测阳性、阴性、阳性,最终确诊阴性。从医院管控、接流调电话、小区被封控、情况解除,原来虚惊一场是世上最美的词。”

是的,他和他的家人所遭遇的经历,做为他的朋友、同事,我们感同身受。世间最美好的词语是“平安”。我向我的家人、同事发去了平安的讯息。

祈愿古城疫情消散,人间皆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路上|​被隔离的修行
有疫情不外出
又做核酸
滑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连续三天全员核酸检测,史无前例!
疫情日记之四|一路阳光伴着你我他
因为疫情,我们又进入了紧张状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