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赓日记凡尔赛:昨晚进南京,不料敌人没一点抵抗,呜呼哀哉
userphoto

2022.06.12 云南

关注

作者:闪闪

1949年4月24日,陈赓在日记当中写:昨晚东路军进入南京,不料敌人连一点抵抗都没有,呜呼哀哉。

抗战时期,蒋氏曾安排十多万人保卫南京。而到了解放战争,蒋氏和新桂系却弃城而逃。

问题来了:蒋氏向来主张死守大城市,甚至连上海都不愿意放弃,他为何偏偏放弃了南京呢?

(一)南京地形,不适合死守

据李宗仁回忆,1937年淞沪抗战,中国精锐齐聚,却挡不住日军,上海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正确的办法,应该是“以时间换空间”的消耗战打法。

如果上海的部队及时撤退,到南京加紧驻防,倒是还有抵抗的机会,奈何蒋氏意气用事,不允许撤退。

以至于前线士兵,即使打了败仗,也不敢说阵地丢失,生怕被蒋氏惩罚。以至于从蒋氏的视角来看,前线官兵似乎是士气旺盛。

白崇禧到淞沪前线转了一圈,回来就建议蒋氏后撤,再沿路节节抗击,战果肯定超过死守上海,可蒋依旧要求坚持死守。

(白崇禧)

当蒋氏想撤退的时候已经晚了,上海的部队早就溃不成军,场面的惨烈程度历史罕见。

上海沦陷后,南京便岌岌可危,蒋氏召集高层,商讨防守南京的问题。

会议开始后,蒋氏第一个问李宗仁,如何防守南京?
李宗仁主张放弃南京,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这座城三面被围,北边又是长江。

部队士气受挫,不适合防守南京,干脆直接对日本人说,南京不设防,免得市民被杀。

蒋氏又问白崇禧,该如何防守南京?答案同样是撤走。

参会的多数人,都认为放弃南京合适。不过有一匹“湖南骡子”站了起来,唐生智主张死守南京,他要跟首都和国父陵寝共存亡。

唐生智又趁机贬损了新桂系一番,随后接下了南京城防司令的职务,豪言壮语一番,城在人在。

(唐生智)

唐生智私下里,却让人预备一列火车,明显是做好了逃出南京的准备。

随着日军兵临城下,唐生智指挥失当,10万多人仅仅在三四天的时间里就溃不成军。

唐生智则乘坐火车,一路逃出了南京。

李宗仁赶忙到徐州车站迎接,按照他的描述:见面之下,真使我大吃一惊,唐氏神情沮丧,面色苍白,狼狈之状,和在南京开会时判若两人……

南京沦陷后,三军精锐尽失,倒是那帮“主和派”或者说投降派,私下里似乎是挺高兴的样子。

李宗仁战后总结了很多,简单来说就是:错在蒋氏。

与日军作战,不能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李宗仁认为,蒋错在意气用事。

在国内抵抗侵略,却奢望国际调停,所以李宗仁认为,蒋错到离谱。

再有就是,李宗仁认为蒋氏不懂战术,完全就是匹夫之勇,莽夫根本不适合指挥这种大规模战争。

白崇禧和李宗仁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谈起南京,骂完了蒋氏之后,也讲了一番他自己的总结。

首先是上海之战,需要做的是表达抗战决心,而不是非要在上海决一死战,尤其是明显有落败迹象的时候,蒋应该采纳他们新桂系的意见。

撤退分有计划的撤退节节抵抗,以及无计划的撤退乱成一锅粥,新桂系希望前者,而蒋氏则错成了后者。

这也就明显偏离了新桂系“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构想,并没有打出理想中的消耗战,以至于场面惨不忍睹。

李宗仁事后评价:试问在长期抗战的原则下,多守一两日和少守一两日,究有多少区别?

(二)面对蒋军长江防线,刘伯承评价说:这是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

抗战胜利后不久,解放战争爆发。

蒋氏深陷内斗漩涡,按照周公的评价,前线还在打仗,南京却在争夺“总统”之位,中下级军官也在争夺肩膀上的军衔。

一直争到1949年1月,蒋氏的兵力,败在了我军三大战役,颓势尽显,他被迫宣布“引退”。

李宗仁总算是实现了野心,当了一任“总统”。

当我军兵临长江边,李宗仁导演了一出“和谈”的大剧,想要划江而治。

蒋氏则深知长江守不住,南京肯定也守不住,于是提前谋划撤往台岛。

纵观这三年战争,王耀武、杜聿明、廖耀湘……等等将领,多次希望收缩防线,放弃那些大城市,但蒋坚决不肯。

如今大势已去,蒋氏才想起收缩防线,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不肯放弃北方城市死守江浙,如今连南方也保不住了,只能被迫败退台岛。

无论是蒋氏还是新桂系,都想着暂时停下刀兵等待局势变化。

其实此计很毒,据历史学家唐德刚评价,台岛的蒋氏等了没多久,就等来了朝战;而新桂系如果在南方又或者在广西,说不定能等来更多的变化。

至于汤恩伯集团,他看似是在防守我军,但真正的任务是为蒋氏转运黄金争取时间,根本就不是配合新桂系。

这时候新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真实想法,是长江一旦失守,他们根本就不会防守南京,而是防守武汉甚至是防守大本营广西。

据我方军史记载,1949年3月,中原野战军各部,陆续从北方出发,朝长江天险进军。

敌人是汤恩伯集团45万人,和白崇禧集团25万人。

前者的重点防区,在南京和上海;后者的重点防区在湖北,尤其是大城市武汉。

这个时候战争的重点,大多都集中在长江;反观南京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南京的重点在长江,一旦我军攻破长江,对于敌人来说,南京是没有防守必要的,因为根本挡不住。

中原野战军总司令刘伯承,召开渡江战役的战前会议,他望着作战图上的敌人长江防线,犹如是一条巨蛇。

刘伯承评价说:“是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

破解敌人的死蛇阵,重点在于湖口地区,那里左边是汤恩伯部,右边则是新桂系。

打下湖口地区,便直接斩断了敌人的长江防线,阻挡白崇禧去救汤恩伯,保障三野粟裕痛打汤恩伯。

刘伯承的战术是,直接派出两支部队,假装攻打武汉地区,造成我大兵压城的态势。

白崇禧在武汉有压力之后,他肯定想着保全自身,断然不会去救汤恩伯。

就拿中野的陈赓第四兵团来说,故意营造出大军奔袭的假象,似乎是一路直取武汉。

于是乎,白崇禧撤走了安庆的部队防御刘伯承,实际上中野真正的渡江地点就在安庆。

渡江战役最后的结果则是我军大获全胜,敌人完全放弃了南京。

文章写到结尾,用李宗仁的一番话,来评价蒋氏倒是挺恰当。

蒋氏纵横国内战场数十年,他凭借的是金钱收买和分化离间伎俩,可如果以军事角度来看,蒋氏上不能管好将领,下不能带好士兵,倘若战斗以他的决策来部署,安有不败之理?

如果从军事的角度来评价蒋氏丢失大陆,看似败得糊涂,实际并非偶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军降将要争海军司令,张爱萍想让位,刘伯承大怒:什么都能让吗
日军妄言:中国有三个半军事家,刘伯承只能算半个,另外三人是谁
林遵想当海军司令,张爱萍、刘伯承劝说无果后,主席亲自出面摆平|桂永清
北伐期间新桂系打下东南半壁,扩军12倍,为何未获各方势力支持
1949年4月3日,桂系和谈代表黄启汉从北平飞回南京 李宗仁见面
桂系在徐蚌会战中的态度——覃戈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