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 」广州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涉事企业被严惩

近日,曾被媒体报道过的广州多家医院将冒充特医奶粉的“贝儿呔”固体饮料推荐给消费者食用,导致新生儿出现发育迟缓的案件有了最新进展。涉事企业被处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等行政处罚。

其实,从去年国内爆发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已对国内类似现象展开了全面调查,许多地方市场监管总局也积极响应,对辖区内的产品重点关注。

01

涉事商家被严惩

据了解,2020年5月,有广州的一名家长在网上爆料,孩子因被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广医三院张姓医生推荐其向经销商购买“贝儿呔2号深度水解配方粉”。在连续服用6个月之后孩子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并患有其他疾病等问题。有报道称,此次事件涉及了广州数十家医院。

根据群众的举报,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于2020年5月14日对涉事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现场发现当事人是一处销售预包装食品、药品、日用品的经营场所。

经初步审查,当事人通过“能婴营养中心”公众号、门店海报、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将“贝儿呔”“敏儿舒”等属于固体饮料的产品宣传为“特殊营养粉”、“特殊配方粉”,而这些内容已涉嫌虚假宣传。次日该企业被立案调查。

经查明,该公司在经营期间推销上述产品时,存在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了消费者,致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并从中获取利益,宣传广告还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及使用相关医疗用语 。

因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公平交易违法行为、广告违法行为,2020年12月7日,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管局对能婴贸易公司处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等。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02

国家出手整治行业乱象

自2019年以来,国内已经发生多起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事件。而固体饮料类产品是不能替代特医奶粉的,两者在营养成分要求、生产资质、监管政策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因此,为了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打击固体饮料等特殊形态或包装形式的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0年5月15日印发关于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的通知。

通知指出,重点整治对象包括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线上销售渠道以及面向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等食品经营者。

对于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现象,以及生产经营未按规定注册、备案的特殊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

此文件通知还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对生产许可情况、过程控制情况、非法添加情况、标签标识情况、宣传和销售情况开展全面自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并明确规定了专项整治的时间线,向外界传达了严肃整治市场乱象的信号。

自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该专项整治通知后,湖南、山东、浙江等全国多个省市先后开展辖区内的固体饮料专项检查,其中着重检查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的情况,此次检查多地均未发现异常。

其实,近两年国内在逐步加强对特医奶粉、固体饮料、保健品、营养品等的监管,以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但监管属于“治标不治本”,彻底杜绝类似事件需要企业、行业、消费者与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深度

财经

新品

安全

抽检

滑动查看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医奶粉之乱如何靶向治理
固体饮料、压片糖果将严查,行业短期受影响,但将加速规范
大头娃娃事件重演,问题奶粉再次出现,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
12年后又现“大头娃娃”,守护儿童健康我们能做些啥?
大头娃娃历史重演,澳优乳业撇清:我不背锅
最新!湖南通报“蛋白固体饮料”调查处置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