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糖月饼导致腹泻,面对代糖更应保持理性

撰文:铁兵

出品: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月饼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部分知友在食用了知乎的定制月饼后出现腹泻一事登上了热搜,经过知乎的调查发现,是因为低糖月饼中使用了麦芽糖醇,导致部分知友出现了不耐受。

麦芽糖醇与赤藓糖醇、木糖醇等类似,都属于代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虽然产生的热量较低,但是却不容易被消化,积聚下来的糖醇就会容易导致腹泻。如今代糖市场不断兴起,各种添加了代糖而宣称“无糖”“低糖”的食品层出不穷,这样的产品并不一定就是健康的,消费者不可过分信赖代糖。未来在使用代糖生产时,可能需要企业进一步做好添加限量和产品标识。

01

知乎无糖月饼引起腹泻

今年中秋节让“知乎月饼拉肚子”上了热搜,起初是知乎平台给长期提供优质内容的知友们寄送了“定制月饼”,结果一些收到月饼的知友们在食用月饼之后,却出现了腹泻的现象,有人怀疑是月饼的卫生方面存在问题。

不过根据知乎官方的致歉公告中显示,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结果忽略了用来代替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也就是说,出现腹泻并非是食品卫生问题导致的,而是“低糖配方”出现了问题。今年知乎月饼主打“低糖”,从网上流传的月饼礼盒照片来看,基本上都能从配料和包装上看到“低糖”字样。从配料表来看,以奶黄流心口味为例,配料为低糖金沙奶黄馅,其中确实没有蔗糖、白砂糖等常见糖,取而代之的是麦芽糖醇。

对于月饼这类高热量、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来说,虽然适逢中秋佳节销量陡增,但是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属于“健康”食品。基于此种情况,各种“无糖”“低糖”月饼越来越多,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

知乎这次的月饼“翻车”事件,将代糖问题进一步摆上台面,也让企业和消费者对代糖食品保持更理性的态度。

02

代糖容易出现不耐受问题

麦芽糖醇本身不是糖,而是一种代糖,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代糖如赤藓糖醇、木糖醇等类似。由于产生的热量较低,所以经常被用作代糖使用,广泛应用于糕点、糖果等食品配料中。

不过糖醇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不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样不被吸收在肠道内积聚下来的糖醇,就可能会因为个人耐受不同而引起腹泻。

虽然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等代糖是被允许添加在食品中的,尤其市场上含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含有赤藓糖醇的饮料等颇为常见,但是这个添加量却并不容易掌握,因为标准中也没有做出具体限量。

知乎月饼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麦芽糖醇的添加量超过了部分人的耐受。有网友指出,知乎月饼为了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实际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此前就有报道称,有消费者食用了稻香村的无糖月饼后出现了腹泻问题。

正是因为过度食用糖醇会对肠道产生刺激和不良反应,有些国家已经会在糖醇食品上标注“过量食用会导致腹泻”,以及显示不同耐受人群的适宜食用量等。

代糖虽然能够减少热量的产生,但是可能引起的腹泻问题也不能忽视。此次问题的出现,希望能让火爆的代糖市场“冷”下来,企业能够真正利用好代糖进行食品生产。

03

“无糖”不等于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模式也从高糖、高脂肪、高热量向低糖、低脂肪、低热量转变,尤其是低糖饮食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健康饮食。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到,关于糖的摄入行动目标是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

之前以白砂糖、蔗糖等作为甜味剂的时代逐渐过去,在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天然、健康的产品需求之下,代糖行业日渐火爆、天然甜味剂逐渐崛起。

Statista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89%。相比人工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天然甜味剂如赤藓糖醇、木糖醇、甜叶菊等更受欢迎。

如今市场上使用甜味剂的食品、饮料已经有很多,比如各种“无糖”饮料中大多都使用了代糖。很多消费者选择这类产品也是看中了无糖这一优势,希望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达到健康需求。

只不过这样的“无糖”产品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健康,很多虽然低糖但依旧高脂肪、高热量,尤其是月饼这类食品,虽然减少了蔗糖这类糖,但是淀粉和脂肪并不少,使用过多依旧存在健康隐患。

另外像“无糖”饮料、“无糖”零食这些采用代糖的食品,同样不能过多食用。主要是根据目前的标准来看,只要能够满足碳水化合物含量每100g或100ml的含糖量不高于0.5g即可标注为“零糖”,实际上真正能够做到无糖的产品比较少。

04

不要过分迷信代糖

目前很多使用代糖来达到“无糖”效果的产品,虽然在其中不添加蔗糖、白砂糖等,但是可能会有果糖、乳糖、低聚葡萄糖等成分,这些成分容易被忽视,不过严格来看依旧不属于无糖产品。

不少“无糖”食品都打着健康旗号,宣称低热量、低脂肪等,然而实际上却也并非如此。去除掉额外添加的糖所带来的影响之外,很多食品中本身就会用到的配料同样会产生其他效果,比如淀粉、脂肪等并不是使用代糖就能削减掉的。

总的来看,使用代糖的食品并不意味着就是健康食品,再加上代糖添加过量还容易出现不耐受的问题,这些都是消费者未来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生产“无糖”食品的企业来说,主要是目前相关标准中尚未对代糖规定具体使用量,像木糖醇、赤藓糖醇等都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适量的度并不明确。如果一味为了减少食品中糖的含量而过多使用代糖,则又容易发生过量添加的问题。

因此,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不要过分迷信使用代糖所生产的“无糖”食品,这样的不一定就是健康食品。从企业角度而言,需要把握好代糖的添加量,另外也可以像国外那样做好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选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泻药,人在厕所,刚下马桶......
吃月饼前,先要明白五件事
健康|月饼怎样吃更安心?
无糖饼干,真的值得买吗?
甜味战争全面打响,哪类甜味剂更具前景?
食品代糖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