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羽化--《当呼吸化为空气》

这也是比尔盖茨推荐的书,在他的读书笔记上写道,他不是煽情的人,尤其是用死亡用死亡来煽情的书他是抗拒的,而当他妻子米兰达把这本书推荐给他的时候,他不但被吸引住了,而且还流下了眼泪。

记得孔子在被学生问道关于如何看待死的时候,他说,“不知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你想死来干嘛?这或许是我们很多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回避得再久,总归要面对生离死别的事情,或许是别人的,或许是自己的。

有统计数据表明,得知罹患绝症后,死于心理负担而不是生理状态的人为数不少。保罗是一名出色的神经科外科医生,但却在35岁的时候,发现自己得了肺癌晚期,这本未完成的书,是他得知生病后写下自己关于生和死的随笔,得益于他是个文学学士,让世人更明白从医者的角度等待死神降临的无奈,但是我们更看到了一个自我救赎的灵魂。

话音未完,人已离去。

人生意义

字里行间,看得出保罗的文字功底,更能看得出译者的精雕细琢,译者序同样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想在我们这个国度,一个读完文学的本科生基本是不太可能再读一个医学硕士,我想这就是耶鲁的伟大,斯坦福的伟大。保罗做到了,在他年轻的时候,选择文学是因为要找寻生命的意义,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本科毕业后发现研究神经学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现生命的奥秘,让自己在追寻人生的意义上走的更远。

一个寻找人生意义而走上耶鲁医学院的灵魂,在求学期间遇到了另外一个对人性充满怜悯的灵魂,他后来的妻子,露西。在分析作业的心电图的时候,她敏锐的发现贡献这个波形的生命已经变成了空气,并为此留下了眼泪,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因为他们对人性的怜爱,因为他们对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坚守,更是因为他们看透了学术生活到底为了什么。

在学习的过程,每一个医者都很艰辛。生理、生命、道德与死亡交织在每一个医者的心里,当他们看到病人的时候,都是病人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真实的时候。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生命因什么而宝贵,好好计划,可能的话尽可能保留,不然就让病人去得安详体面。这种权力,让医者感到了深深的责任,也惨杂着愧疚和自我责备。保罗的一些优秀的同行兼挚友,就因为这个事情从高楼纵然堕下。

作为斯坦福大学的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达到了事业的巅峰,然而看着自己的身体无能为力,即便是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得成为别人的病人,角色的忽然转换,让人举足无措,以前是做分析下结论的角色,现在虽然能专业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却无法给自己的情况下一个结论,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不但想活下去,而且还想继续的站在手术台上,他深深的热爱这一份事业。

结语

生离死别,我并没有经历过,所以我很庆幸,感觉幸福无比。只记得大三那年,家父病危,那一夜,我无法入睡,只要稍微清醒,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下来,第二日的白天,依然流泪不止。幸运的是,最后关头冒死送来广州治疗,老人家也挺了过来。

人生无常,自此后,我的人生被完全改变。比如,我决不会离开北上广生活,或许这也是当时没去杭州的一个小理由。我并不是川端,不可能完成“无言的死就是永远的活”的超越。人生苦短,我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会离开,我只能留下我的文字,让至亲能从字里行间还能回忆起我,这也是我坚持写下最真实想法的缘由。

我只希望,年老时候坐着摇椅,看着自己的文字,重温年轻时美好的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当呼吸化为空气》| 一位医生的人生范本
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如何向死而生?医生保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他用医生和病患的双重身份,告诉我们面对死亡该如何活下去
当生命不能继续,这名医生记录下对生死与人性的思考丨读书者说
悦读分享《当呼吸化为空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