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22:善待自己--《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年初在整理床底下的书堆时,发现了这本很久前就想看却一直没看的书,于是把它带来了毕节。前段时间在看郝柏林院士的文集时,发现郝院士在自己的博客也写了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毕竟院士是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专家。郝院士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虽然完成了人类基因测序工程后也有一些研究者撰写了更多的科普新书,但是那些书并不能讲述太多的历史和背景知识,所以郝院士觉得这是一本入门必读书,新书可以作为本书的后续读物,无法代替本书的作用。

善待自己--《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生命科学类的书籍,最近读的比较多,上一本就是《大流感》。刚说到为埃弗里为遗传物质的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苦行僧似的过完了一生,离DNA的发现只差一点点。《基因组》这本书又提到他了,虽然诺奖没有颁给他,我想所有的从业人员都不会忘记这位英雄的。基因组的故事太多,作者算是为每一条染色体找到一个能与大众发生共鸣的故事,毕竟科普书籍的对象是那些对科学感兴趣,却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的民众,需要有好的文笔、好的故事以及准确的学科知识。

我看过几本关于生命科学的科普书籍,对基因有一点点了解,然而诚如郝院士说的,这本书讲述了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与人类社会的故事,因为这些基因的发现展现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历程,然而很多时候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却依然对这些问题无可奈何,比如那种让人得疯牛病的朊病毒,让人战栗不已的癌组织、让人哭笑不得的坏脾气以及先天就决定了的智商等等。

基因真的决定了人的一切吗?似乎又看到了拉普拉斯妖的影子。生命科学是不是又复活了决定论呢?看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胡思乱想,应该说这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不管你是否想过或者认真的鄙视过。作者用混沌理论来回答人类的自由意志是不是不存在,基因是不是决定了一切,环境和后天的努力是不是其实一种幻象。看来拉普拉斯妖无处不在,而混沌是理解她的最好方式。作者是这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数学家所定义的混沌系统是事先决定的而不是随机的,然而即使你了解所有决定这个系统的因素,还是无法预测这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即便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简单系统,也可能有混沌状态的行为。在每一种情况下,大概的轮廓和事件发展的大体方向可以预测,而精确的细节是不可能的。

人类行为也是如此。比如压力可以改变我们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又可以影响对压力的反应。人类的短期行为无法预测,长期却大致可以。一天之中的任何时间人可以选择不吃饭,但是很大程度上总是要吃饭的。

压力和基因

有一个理论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就是长时间的压力和焦虑会影响人的健康,很多癌症病人的死亡并非癌症本身,而是被吓死的。看这本书之前,我也认为这是一个大致准确的说法,毕竟大部分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都会试图让人放下压力和情绪。让我惊讶的是,原来压力和基因是一个负反馈的动力系统,相互之间是有关联的,他们的关系就是蝴蝶效应一般的存在。

这个故事来自于人类的第十号基因组,一个叫做CYPl7的基因,这个基因控制了一种酶的产生,这种酶使得身体可以把胆固醇转化为皮质醇、睾酮和雌二酮。睾酮和雌二酮这些激素对人类青春期后的发育非常重要,同时皮质醇这种物质也是压力的表现。因为当血管中流淌着很多皮质醇的时候,人就处在压力之下,这便是压力的定义,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升高。

短暂的压力是由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产生,在大脑做出“打还是跑”的判断前,让身体各部做好准备。皮质醇是造成长期压力的物质,长期压力会让皮质醇缓慢而持续的增加。皮质醇对身体有很多的影响,比如改变耳朵、鼻子和眼睛的灵敏度,但是最惊人的一项是干预和抑制免疫系统的工作。皮质醇能被身体的每一个系统用上,还能改变大脑结构,是一个把身体和精神结合起来的纽带。

如果你想问这到底是先有皮质醇还是先有压力呀,皮质醇不是大脑控制产生的吗?这神似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作者的解释是,大脑和身体是同一个系统的两个部分,如果大脑在回应心理压力时刺激了皮质醇的产生,而皮质醇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一个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得以发作,或是一个新的病毒得以轻松进入身体,那么症状虽然是生理的,病因却是心理的。从动物园的猴子里发现,那些得冠状动脉疾病的猴子都是在尊卑顺序的最下层的,被那些地位更高的同伴欺负,持续的感受到压力,导致血液里皮质醇含量很高,免疫系统被永久的抑制,冠状动脉上布满了伤痕。

这次发现,让学者们萌生了人类社会的同类研究。比如他们发起了一个大型的、长期的对英国警察局17000多名公务员的研究,一个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结果出现了: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地位比他是否肥胖、是否吸烟和是否血压高更能预测这个人是否有心脏病。

猴且如此,人则更甚。所以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和谐的环境,宽容的同事,才是最养生的。

哮喘、湿疹和过敏

在我女儿小的时候,大半夜跑去看急诊是常有的事情。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因为感冒咳嗽,然后就喘起来了。无论是急诊科的大夫,还是儿科专家,问的最多的就是小朋友有没有出过湿疹和过敏啊,我们的回答是记不清楚了。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把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股脑拿起来说呢,毕竟有没有出过湿疹,做父母的未必真的能判断出来。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它们真的有关联的,

在科研人员在寻找“哮喘基因”的时候,发现在第五号染色体里有几个可能性很大的基因,然而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后发现,它们都无法冠名“哮喘基因”的头衔,因为这些基因的多效性,让科研人员伤透了脑筋。准确的说,导致哮喘的链式反应中,都有这些基因的参与,仅仅是参与,并非决定性的。

哮喘是“特异反应性”冰山中的一角。“特异反应性”是啥,我是不懂的,但是大多数哮喘的病人,也对其他某些东西过敏。宣传、湿疹、过敏以及药物过敏都属于同一种综合征,因为它们都是由身体的一种“肥大”细胞引起的,这种细胞被一种名叫“免疫球蛋白E”的分子激活。

至于哮喘是如何被诱发的,有很多假说,但哮喘的症状却是很明确的。哮喘是呼吸道的收缩、阻塞,这是由组胺引起的,而组胺又是由肥大细胞释放的,肥大细胞又是由他们内部的免疫球蛋白E激活的,而免疫球蛋白E本身又是因为身体的某种机制的激活产生的。无论是哪种机制,最终表现的形式就是:免疫球蛋白E被激活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可以激活免疫球蛋白E的基因散布在多条染色体,这就为寻找“哮喘基因”加大了难度。

结语

在我完成这篇读书笔记的当天,我刚被医生诊断患上了“带状疱疹”,这是一种因为免疫力低下导致的病毒性疾病,大部分的患者是因为压力和焦虑过大而导致的。无论是前两周耳朵胀痛或者这次的疱疹,或许都是因为难以名状的焦虑引起的,然而得知压力、焦虑会抑制免疫系统这个确定性的反应之后,我决定必须自我减压了,很多事情只能是“管他呢”。让持续上升的皮质醇,再持续的降下来。

好好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现如今才越来越理解,为什么都说庄子厉害,看起来真的没有一些惨痛的经历,是看不懂庄子说的。

愿大家一切安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书笔记之《基因组:人类自传》
综述|PHARMACOL THERAPEUT:从组学研究中了解糖皮质激素反应
哮喘患者ICS应答“不着调” 都是基因惹的祸?
宝宝生病了,能打疫苗吗?
易基因|DNA甲基化揭示应激反应影响婴儿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表观发育
「Science子刊」新发现:科学家发现了T细胞亚群,可降低呼吸道过敏和哮喘的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