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者情怀总是诗——李镇西《语文教育札记》阅读笔记

李镇西老师是我素来非常敬佩的一位真名师。其人其文不矫饰、无乡愿、接地气、具良知、善省察而有温度。他的很多观点很让我有一种如坐春风、引为知己的感觉。与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于攀附人脉、拉抬身价不同,我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了解、学习、研究这样一位有真性情、真本事、真见识的同道。虽与他素未谋面、无由亲炙,但我早已读过他很多文章,深为其中的精辟见解所折服。现试录一二,以叙心得。

“我由此总结并提炼出我十多年的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演变的指导思想:立足课堂,面向社会,深入心灵,激发创造。”(见李镇西《语文教育札记》一书,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版,下同)

余按:课堂是教书育人之纲本,抓纲务本,方能不变其宗。看如今,各种时髦的“**语文”口号满天飞,可又有几个是真正愿意老老实实走心的教育思考呢?大道至简,语文教育无他,回归常识耳。

“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培养’,而是发现、发挥和发展。”

余按:这是李镇西老师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有实事求是敬畏之心,有学生为本的真诚之意,更有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为师之道。他在新作《教育的100种可能》中更是将这种思考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我最认同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一。教书既久,我就越来越觉得教师真正有意义的角色并非高高在上的坐而论道者,更不是现有知识忙碌却低效的搬运工,而首先是一个陪伴者与发现者。是学生学习的同路人与启思者。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一时难以自明自觉的角度主动观照、省察并发现自身最合宜的能力发展趋势,并通过适时有效的鼓励与点拨,推动他们将这种趋势与自己的兴趣点相结合,从而促成使其受益终身的核心素养。总而言之,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主要不在于其能否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而在于看其能否带动更多的学生自由自主地歆享求知之美,进而通过不断发现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最终走向习惯性优秀的各美其美之境。 

“写作,就是让心泉自然而然地流淌;阅读,就是让思想自由自在地飞翔。”

余按:“自然而然”,说明写作教学的根本要义在于“祛蔽”与“祛魅”,即: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积极示范、经验引领、动机驱动与资源支持,点燃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写作激情;从而帮助他们从自发地“愿写”到自觉地“好写”,最终成就其自洽地“能写”。所以,就最普遍的意义而言,写作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可学而难教。难教,是就写作作为一种极端个体化的心灵体验而言,基于个人实践的所谓写作原则与经验很难一概而论地简单复制;所以,教师在创设写作学习情境时须知有无、懂进退、明得失;教当教者、能教者,更要对那种只有写作者甘苦自知而外人难以企及的幽微难寻、含蓄蕴藉的个性化写作心理有所敬畏。从而将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发现并促进学生生成自我写作意愿,发挥突出学生认识自身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推动学生强化自主写作优势等方面,以期让学生通过写作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领悟理解途径。

“自由自在”,则意味着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导向学生的心灵自由与精神独立,而并非以某种标准答案去束缚学习者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正所谓:诗无达诂。创造性的表达总是与创造性的理解密切关联。如果我们承认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人不断建构自我意义空间、培育思想底蕴、积淀人生经验,以及确立生命立场的过程;那么,阅读,就是人充分达成自我实现、自我确证、自我精进的根本之途。在阅读中,我们与圣贤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更是对自身主体性意义的深刻洞察。一名教师,也只有在不断推动学生与文本、与自我的积极对话中,才能真正深入领会到自己工作的崇高价值:那是一种引领并带动学生穿过词语密林,化天雷地火为创造之源的令人无比骄傲与自豪的职业成就,更是一种涉渡到爱与美之精神彼岸的人生幸福感。一言以蔽之,好的阅读就是见天地、证自我而晓众生。

“今天我们谈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固然也有应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以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的意思,但更强调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在禀赋、兴趣、气质、情感、技能等方面具备与众不同的特性,并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和独具魅力的精神空间,使我们的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能成为心灵高贵而自由的精神巨人。”

余按:我发现,在李镇西老师的很多著作中,都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教师应该对自己教育对象成长过程中那些无法跨越的必然阶段保持一种充分的尊重甚至敬畏。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教育对象洞见本心、觉知自我。就这一意义而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应该是相互启发、彼此成全的。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在于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愿意接受,希望成为的那个人,并在这种悦纳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美好、心灵的愉悦以及生命的蓬勃。我们当然不否认,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来为求知,去做栋梁。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要以自我认可、自我实现的强大信念作为其进行人生选择的鲜活底色。民胞物与,先从自重自爱、善待自我开始。

“民主,是对人的尊重与解放;民主教育,就是对人的唤醒与发展。而语文教育,理应'目中有人’——人的思想解放、人的感情熏陶、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

余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中国“民·主”成了一个最容易被人误解的概念。或许,在某些人眼里,这个字眼总是与动荡、颠覆、混乱联系在一起。而一旦当那些原本应该理性平和展开的公共话题讨论动辄就被贴上“别有用心”的标签,则许多独立专业的思考与分析就极可能最终沦落为“避席畏言文字狱,读书只为稻粱谋”式的蝇营狗苟之事。正因为如此,窃以为,李镇西老师能够一语道破民主精神乃真教育之文化底蕴与核心价值,着实勇气可嘉。诚如他所言,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是成人之美的事业,如果我们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绝对平等,又如何能够做到发自内心地乐见人的积极成长呢?在奴才遍地的国度,难道真有人会对如何培养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抱有兴趣吗?毫无疑问,寄生于专·制与威·权的顺民之学所需要的,只会是规训与惩戒,而非基于爱与人道的民·主教育。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考的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余按:这一句非常形象地道出了以“教”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与以“学”为鹄的的新课程观之间的根本差别:“王国”谓何?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自我意志与自由精神世界的绝对主宰;“橱窗”谓何?配合表演的台面,逢迎他人的道具,察言观色、宛转承欢,只以虚假浮夸博人一笑耳。可见,教育视野中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不是礼节性的,更非程式化的,而是生动张扬着受教育者主体性的自我认知。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缺乏独立思考意识与批判质疑精神的教师,会有勇气与能力鼓励并促进学生自由自在地放飞思想。

“所谓'语文教学’,首先不是向学生'空白的大脑’灌输知识或'手把手’地培养能力(虽然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是一种信心鼓励,一种潜能激发,一种知识诱导,一种才干发展……”

余按:好老师,不是替学生做决定的人,而是要努力成为鼓励并帮助学生相信自己决定的那个人。对一名教师而言,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洞察力应该优于表现力,其驱动能力应该长于操控能力,而其迁移能力则更要先于阐释能力。由此可见,实现自我发展与学生成长同步,促进专业反思与教学实践共振,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必由之路。

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毫不夸张地说,很少能有一部教育教学专著能像李镇西老师的作品那样,让我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起而效之的实践冲动。读其文,想其人,当为余之真同道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思索札记
语文特级教师成长关键词之二——写作
刷剧老师的蜕变
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转载)
激发兴趣锤炼语言
2019年第137篇:【教研有味】之“学习支架”研读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