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阅读为长篙,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品读徐昌才老师《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有感
诗人郑敏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了感情向人们诉说生活的脸。我想说,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蒙蔽在历史尘埃中等待擦拭的故事。而语文老师的使命就是,引领学生穿花拂叶,走近这一个个故事,让学生自己动手划动阅读的长篙,抵达文人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而成的经典文本的腹地,从他们的生命中徜徉而过,还原他们用绚丽的生命书写的文本的本真。这一点,徐昌才老师的《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显然做得很好。
语文需要咀嚼和咂摸细读文本
这本书名字为《向文本更深处漫溯》,目的是倡导我们每位语文都能带领学生从文本出发,找到文本中的语言之美,风格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诗意之美。让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如徐老师执教的《归去来兮辞》教学,以关键词“欣、欢、怡、傲、趣、安”切入对文本的细读,用心品味,咀嚼,体悟,比较,理解诗人用词的真味;再是关键词的分析,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择取重点诗句,详尽解析,以主问题引领,贯穿,推进教学。在《烛之武退秦师》里,徐昌才老师引导学生比“围”“伐”“袭”“破”“攻”等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当时强强联合,兵围城下,郑国岌岌可危的形势,理解烛之武出场的背景可谓是千钧一发。一个“缒”字经反复咀嚼品味,我们眼前顿时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七十老者,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没有人送别,没有人陪同,举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是怎样的无畏和担当,是怎样的勇敢和沉静。于是,一种家国情怀在心中潜滋暗长。在《雨巷》中,徐昌才老师受学生的问题启发,临时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给《雨巷》再拟一个标题,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一石激起千层浪,浪花四溅,最终学生在诗歌的涵咏中品味出《雨巷》的妙处,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品评一首诗。
当然此书中还有徐老师很多“惊艳”的教学创意设计,同样的文本篇章,经名家的解读,赋予了重生。惊叹于徐老师的解读文本的能力,这不仅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更是语文教师专业功底和教学素养是否扎实的体现。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觉得教师应先具备核心的教学素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人格品质,文化理解,把学生生引向理想的人生境界,教师先去体验一番,感悟一遭,否则,教师的引导只能是纸上逃兵,不得要领。
语文需要诗意课堂和生命教育
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深读的成果转化为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万水千山。帮学生渡过这万水千山的,只有一个摆渡者——教师。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摆渡众生?这是个问题。于是众多的教师不断探索,最终达成共识,带着一颗心去,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的生命教育就是摆渡。在《短歌行》中徐昌才老师和学生共同抓住一个“忧”字。忧什么?一忧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想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然时不我待,日月如梭;二忧人才难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典故,写出曹操求贤若渴,如渴盼恋人一样深情,可现实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自己只能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如果有贤才前来,诗人会兴奋至极,“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会敞开怀抱迎接,如“周公吐哺”,只盼望“天下归心”。讲课间徐昌才老师穿插了大量的诗句咀嚼、诗例补充、诗意拓展和思想对接,用课堂里的人物、课堂里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于是课堂变得丰富、厚实、有料、有味儿、有魅力、有情怀……
语文需要发现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

除了用生命来影响学生之外,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徐老师培养了让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在《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中随时有学生的灵光一闪,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继而把课堂向纵深处推去,让学生有更深入思考。如有学生发现《归园田居》为什么不是《归田园居》?《雨巷》中为什么要以“雨巷”为标题?……

这样有趣的提问和思考在徐老师的课堂上俯拾皆是。让你时不时地在熟悉处读到一种陌生和新意,读到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读到了启迪与深思,又不得不叹服解读之妙。
有人说,发现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全世界都认可犹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们与中国人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提问题,让学生去回答,而他们是启发学生提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徐老师提出语文教师的第二能力是眼光,我觉得这个眼光指的是教师要能够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判定问题,具有学术的眼光和视野。在文本内,教学中,课堂上,不是每个标点,每一个词语,每一处情节,每一个疑惑都有价值的意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要多读经典的专业著作,多读些权威的专业著作,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等领域都要涉及以阅读为长篙,“文本”为方向,划入“语文”更深处。
我要向徐老师学习,跟着他学习最前沿的理论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掌握学术走向和趋势,多参加语文学术研讨,开阔眼光和视野,结识同道中人,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成长规划和路径,使自己尽快成为中学语文的专业人士,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悟到课堂之妙,发现教学之美,探索语文之真。
语文需要活用资源随处取材
现在语文资料铺天盖地,而很多语文老师懒于思考,照本宣科,桎梏学生的心灵,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浅不透,不能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徐昌才老师显然很擅长随处取材。在讲《游褒禅山记》的时候李南同学作了课前演讲,给同学们介绍抑郁症的表现以及抑郁症的防治办法,呼吁同学们要有爱心,常怀善意,尊敬、关心、理解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同学,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徐昌才老师接过话题信口拈来:“谢谢李南同学关于抑郁症话题的演讲,的确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充满挫折、失败,我们要坚强、乐观,不要久久沉浸在忧郁、悲观之中,无法自拔。我们前面学习了一些课文,《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没有抑郁症,他的人生态度比较积极乐观,主张经世致用,有所作为;《赤壁赋》的作者苏轼没有抑郁症,他面临人生巨大打击,仕途陷入困境,也没有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徜徉山水,寄情自然,超脱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磨难。与苏轼同时代的另一位文学家,性格更是刚毅倔强,也没有抑郁症,求真务实、格物致知、探究物理、实事求是,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本课时我们来学习他的散文《游褒禅山记》。”看到这段导语时,觉得自然流畅又恰如其分,当时真的是深深赞叹,以为妙绝。在讲《过秦论》的时候,身为长沙人,徐昌才老师从贾谊曾经在长沙做长沙王太傅讲起,说到当地建筑“贾太傅祠”,祠堂里收录的李商隐的《贾生》和毛泽东的《贾谊》,因势利导,讲到作者和写作背景,比一上来就讲作者有意思多了。
享受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什么样?我觉得一定是生长着丰富意义的课堂,发展着学生的言语能力,丰富着学生的言语生命。徐昌才老师的课堂是让人享受的课堂,也启发我们要到底做一个怎样的语文人?
一是应该做一个咂摸言语和言语背后具体的人。经典教学当然应该着意于人,着意于一个个丰富、鲜活的人,但需要从言语入手,回到言语,并在言语丛林中徜徉,在文本中往复。品味丰富、深刻、有趣的言语,就是在品味丰富、深刻、有趣的人。例如: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寡人之于国也》等,徐昌才老师都在引导学生品评虚词的丰富意味。虚词最能传达文章“神气,体现人物“神气”,引导学生读读、品品,烛之武与孟子才会“神气活现”。离开言语讨论人,人将是空洞的、概念话的。
二是做一个“你”“我”“文本”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结媒介者。课堂上,老师要做一个建立“你”“我”“文本”三要素之间的联结媒介。我们知道,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文本被当作纯然客观的解读对象,师生联系是单向度的,生生活动是孤立零散的。我们应该摒弃此类主客二分,“我——他”二分的解读和讨论方式,采取交互的、参与的、反思式的解读和讨论,这样才可以在活动和联结中生成认知的、社会的、自我存在的丰富意义。教学就是意义和关系的建构。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活力,如徐昌才老师所说的,要“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二是学会倾听,不会倾听这一问题很严重,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课堂上,即便有很多师生问答、很多学生发言,有时候也是孤立的,因为大家固执己见,自说自话。实际上,不搭理、不回答别人的话,粗暴地否定别人的观点,在课堂上是比较普遍的。其实,他人的任何言论,哪怕是奇谈怪论,自有逻辑,所以听听他人是怎样想的,也很重要。倾听他人,反思自己,然后“应对式”跟进,才有课堂上的意义的流淌和生长。
三是做一个知识人格化的示范者。老师,应该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知识人格化的示范者。教师就是语文,是语文化的人,人化的语文。学科真善美的种种好处,化育成全了这个人。教师自身展示出来的语文的美、趣与力量,对学生有巨大的激发感召力,不言而教,浸润人心。发展言语能力,丰富言语生命,集中体现为师生的知识人格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开放通脱,警惕知识人格化的消极面。
从徐昌才老师的书中,我看到了徐老师就是知识人格化的美好示范者,是语文能力和语文性情的统一,是语文味,才子气,君子气……



作者简介

赵敏,渭南市尚德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新秀”“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魅力班主任”“渭南市第二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临渭区区委区政府优秀教师”“临渭区教育先进个人”,被聘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合作导师”,“陕西省省培特邀讲师”“陕西省教育厅人才振兴计划特聘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习·名师讲坛特邀讲师”“陕师大文学院'文心’语文名师大讲堂特聘讲师”“叶圣陶杯”中小学作文大赛专家评委,“渭南市教学能手培训导师”“临渭区教学能手培训导师”“临渭区品质课堂建设指导专家”“临渭区赵敏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负责人。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教育期刊上发表并获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受邀赴外省市区作语文教学和班主任教育管理等方面报告讲座70余场。 



※   ※   ※   ※

文字:赵敏           编辑: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语文教学必知“十好”
“学本课堂”的深度思考
论语文有效教学的核心所在
语文教师如何来促进课堂生成
语文生活化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