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复习策略】2022年高考试题命题规律以及2023年高考备考
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规律以及2023年高考备考
默守陈规,亦步亦趋,备考必然步入死胡同;抓住核心,准备科学,备考必然高效有用!这需要我们必然研究高考命题规律,必然抓住思维核心,必然抓住常考主题,必然功夫下在平常。
研究2022年高考命题规律
规律一全部考创新。全国甲卷情景独创是创新,可以是艺术创新,也可以是科技创新;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强调科技创新,强调体育创新,创新才能实现持久跨越;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妙手需要创新;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选择创新,创造未来。所以2023高考备考创新,仍然适用。
规律二文化情景创设,青年主角创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材料背景,创设情景。青年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青年如何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备考青年视角,关联文化情景,是最近几年高考热点,也是2023年高考备考热点。所以2023年高考备考青年视野,仍然有较高价值。
规律三责任担当,青年融入民族复兴,小我融入大我是高考命题重点。全国甲卷青年思考如何融入时代,直接使用,借鉴化用,情景创造,联系时代热点,思考问题,实现价值;全国乙卷,青年在时代跨越中跨越,在时代再跨越中担当;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青年强调本手,实现妙手,在时代中创造价值;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青年选择担当,奋斗创新,实现民族复兴。时代与青年关系是热点,青年实现价值是重点。
所以2023年高考备考“青年与时代”,仍然有很强烈的针对性。
抓住不变,科学备考;持之以恒,功夫下在平常。
方法一抓住积累语言不变。
一天积累五个成语,语句名言;两天写6句筋骨句,2段满分段落。
积累成语,运用到作文题目,运用到分论点,运用到素材概括,运用到素材分析。
积累成语:自立自强  团结进取 永不言弃  不辞辛苦   坚持不懈
运用举例
传统中国精神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失,反而越精,越流越深。这种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并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受外界的变化而被影响。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凭借“自立自强,团结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赢得了荣誉;在科研室里,工作者们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赢得了成果;在炎炎烈日下,医疗人员们“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为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精神存在子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属于自己的责任内发挥着尽自己所能的最大的作用,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
积累名言,仿写名言,运用到题目,运用到开头结尾,运用到素材概括。
名言积累:月是故乡明   粉身碎骨浑不怕   青山一道同风雨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运用举例
高分题目
《咬定创新不放松》
高分分论点
“月是故乡明”,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坚实后盾。
“粉身碎骨浑不怕”,我们要成为祖国永远的助力。
“青山一道同风雨”,我们与我们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满分段落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应当立鸿鹊之志,踔厉奋发,站于君之所念。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名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在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者中,有站立于创新之巅的科研工作者,有站立于风雨中的外卖小哥,有站立于三尺讲台的小学教师,有站立于基层的驻村书记,他们也是鲜衣怒马少年郎,但他们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脚,鸿飞那复计东西。”
方法二抓住练笔不变,每周写一篇《新闻周刊》观后感
写400字左右,有开头结尾,有分论点,五段内容
观后感举例
题目: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别米佳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人生的道路难免曲折坎坷,但只要心中充满热爱与期待,一切荆棘从生的道路终会迎接鲜花盛开。
探寻历史奥秘,他的脚印成就文物的重生。
“卅载光阴染指过,未经磨染是初心。”谢辰生老先生于几日前逝世,他一生都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自幼便对历史产生深厚兴趣,是中国第一代“文博人”。纵使年纪渐长,身体不便,他仍然坚持亲自“下坑”工作,这是他人生道路从未消磨的热爱与追求。
奏响生命乐曲,他的歌声唱出无穷的力量。
“山高路远,看世界,也找自己。”当电吉他插上线,一切装备就绪,前奏响起的那刻,一个人的乐队在屏幕前亮相,让人不得不赞叹。随后罗应星缓缓开嗓,一首《海阔天空》唱得深情饱满。幼时因意外失去大部分视力的他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用音乐唱响未来。
跑出强者姿态,他在赛道爆发巨大潜力。
“忆往昔峰嵘,岁月稠;思未来自信,更扬风。”九秒八三,东京奥运会上的他赢得掌声与喝彩,而转向丰富多彩的大学课堂,他将经验与技巧传给年轻一代。如今他备战美国田径世锦赛与杭州亚运会,用热爱书写辉煌。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愿我们一同在热爱里让人生道路更加灿烂悠长。
方法三抓住阅读不变,每天坚持阅读时评文章,每周坚持阅读满分文章。
从时评中积累满分题目,筋骨句,名言,分析技巧;从满分作文中积累开头结尾,素材运用技巧,辩证分析。
举例
六月热点时评阅读笔记
6月十大满分标题
积累,运用
《咬定创新不放松》
借鉴点:仿写名言,突出创新。
《我以青春长报国》
借鉴点:简洁,突出青春与国家关系。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借鉴点:比喻修辞,青春价值。
《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借鉴点:用字结构,青春与奋斗。
不忘科学备考,奋斗砥砺前行;六月必定辉煌,学子必成栋梁。
2022和2021年语文新高考I卷题型对比分析
2022和2021年语文新高考I卷题型对比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模块
2022年新高考I卷
模块
2021年新高考I卷
现代文阅读I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约1712字)
理解(3分)
现代文阅读I
“诗画美学”(约1800字)
理解(3分)
推断(3分)
推断(3分)
论证(3分)
论证(3分)
分析(4分)
论证(4分)
分析(4分)
分析(6分)
现代文阅读 Ⅱ
“江上”(约1902字)
内容特色分析(3分)
现代文阅读 Ⅱ
“石门阵”(约1850字)
内容理解(3分)
内容理解(3分)
特色分析(3分)
内容分析(6分)
手法分析(4分)
改写效果分析(6分)
形象分析(6分)
现代文阅读I和Ⅱ题型变化不大,就是分数分配上进行了微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
模块
2022年新高考I卷
模块
2021年新高考I卷
文言文阅读
战国策·魏策三
断句(3分)
文言文阅读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断句(3分)
常识(3分)
常识(3分)
理解(3分)
理解(3分)
翻译(8分)
翻译(8分)
概括(3分)
问答(3分)
古代诗歌阅读
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宋词
综合赏析(3分)
古代诗歌阅读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唐诗
综合赏析(3分)
分析道理(6分)
分析观点(6分)
名篇名句默写
荀子·劝学
情景默写(6分)
名篇名句默写
逍遥游
情景默写(6分)
诗经·周南·关雎
邹忌讽齐王纳谏
鸟啼悲思
三秦
文言文阅读模块考察的知识点没变化,但出题和课文联系更紧密,(如将材料“为赵蔽”中的“蔽”字与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中的“蔽”字的含义加以比较)而且出题范围跳出了以往的二十四史这个长期默认的范围,考试想压中同样的考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文言文备考只能踏踏实实做好“本手”课内的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想要靠押题来个“妙手”,最后只能下出“俗手”   默写最后一题,从2021年到2022年基本固定下来考限定词语分类的名句,默写要重视类的梳理,比如春夏秋冬、风花雪月日星、虫鱼鸟兽、梅兰竹菊、喜怒哀乐等。
(三)语用文字运用
2022年新高考I卷
2021年新高考I卷
奕恩杰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填写词语(3分)
民俗与党史
词语(3分)
长句改短句(4分)
病句(3分)
修辞(4分)
修辞(5分)
减肥要讲究科学
人称用法(3分)
雪衣藻与雪变色
连贯(3分)
补写(6分)
补写(6分)
语用文字运用这块是2022年最大的变化:第一,常见的词语选择变成了填空,难度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优秀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区分度,以往选择题形式瞎选还有四分之一几率得满分,现在学生没有足够的成语积累直接就干瞪眼,要拿满分必须要基础非常扎实才行。第二,长句改短句,考察点没变,但题型从选择题变成主观题,难度其实是变大了,从这样的改变来看,今后的高考语文会尽量体现出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的区分度,“本手”没练好的同学,要靠猜来拿分以后会越来越困难,差距也会拉大。第三,选择题考“人称”算是贴近生活情境的题目,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境运用,要体现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写作
2022年新高考I卷
2021年新高考I卷
本手、妙手、俗手的辩证关系
哲理: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
哲理:对立统一辩证关系
辩证思考:所谓“妙手、俗手”是看似是对立,但这两者又是统一在“本手”之中,“本手”积累到极致,看似天成的“妙手”就会不期而至。“本手”积累浅薄,想要妙手也不可得,即使自以为下出了“妙手”,但旁人看来可能只是“俗手”。2021年体育之效与强弱之辩虽然材料和侧重点跟2022年不一样,但其中蕴含的哲理是保持了一致,备考可以适当补充辩证法的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大范、三个基本观点。作文要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大范畴(现象和本质、2、原因和结果3、内容和形式4、必然性和偶然性5、可能性和现实性)、三个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对比分析】2022高考语文全国甲、乙卷对比分析
宇文燕 区域课改交流平台
2021——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乙卷对比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9分)
材料
单篇论述文。
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1
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2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12分)
材料
单篇文本:科普文
三则新闻材料
材料一: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一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
材料三: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材料一: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4
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3分)
[选项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与2017年卷1设题形式相同。]
图解最符合材料表述的一项(3分)
[选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以前的题目图表出现在材料中。]
5
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分析/评价,正确/不正确的一项(3分)
6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6分)
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
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3题,15分)
材料
散文:王小鹰《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小说:谈歌《秦琼卖马》
文本一为小说:王愿坚《支队政委(节选)》
文本二为报告文学:[美]哈里森·索尔数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
书信体散文:萧红《“九一八”致弟弟书》
7
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
8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文学形象(6分)
分析作品结构,鉴赏文学形象(6分)
分析人物形象特点(6分)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6分)
9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6分)
分析人物心理变化,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6分)
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6分)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考情分析:
[论述类]设题形式和考查的能力无变化。第2题仍然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1题、第3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以及逻辑思考、理解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实用类]
①选材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普文,在选材上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普文。比如,甲卷的材料一选用袁隆平科技论文《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二是对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方法进行总结;乙卷选文介绍了科学家对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
②选项呈现方式有变化——流程图、图片。甲卷第4题,设问方式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的依旧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与2021年考题相同,但选项的表述形式不同,是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表述,但这种考查形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7年的新课标卷1的新闻文本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设置选项。
乙第4题,选项的表述形式也与去年不同,4个选项都是图片,要求选出符合材料表述的一项。以往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多选用图表作为其中一则命题材料,这次则是作为选项出现,但是都考查了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阅读图表的能力。
[文学类]
主要变化在2022甲卷阅读材料。试题材料为两则文本,其中第9题考查探究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主要变化是在甲卷的阅读材料上,甲卷的小说由两篇文本组成,去年的新高考卷也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但在课标卷中还是第一次使用两篇文本。具体分析甲卷两篇文本,文本一是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文本二在文体上则属于报告文学。第9题就针对这一特点来设问,要求分析“两则文本不同文体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乙卷是萧红在抗战时期写的《九一八致谢弟弟书》,是一篇书信体散文,第8题要求分析作者“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的由来,第9题充分挖掘萧红对青年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萧红对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的不同感受。这两道主观题都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尽量打破文学类文本固有的答题套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考情变化分析
(一)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材料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通鉴经事末·贞观君臣论治》
《战国策·秦策二》,传文史
《说苑·贵德》,散文
[文言文]①2022年的甲卷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乙卷选自《说苑·贵德》,《说苑》是汉代刘向所编纂的小说集。今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说明,文本不再局限于人物传记或纪事本末,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古文皆有可能入选高考卷。②第11题不再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为辨析句中加点文言实词,并且考查与课内篇目的比较辨析。以课本为基础,更加注重知识迁移。比如 乙卷涉及到的课内篇目,《曹刿论战》是初中课文,《短歌行》《孔雀东南飞》是高中重点教学篇目,这些都有意识地加大对教材的考查力度,也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诗歌]依旧是选取唐宋名家篇目。变化在于甲卷为两首诗歌的比较鉴赏;乙卷第15题考查课内外比较鉴赏,注重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
比较鉴赏题考查的知识点与一般的诗歌鉴赏题相同,如甲卷第15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乙卷15题考查抒情方式,都是常规考点,只是在解题中解题过程中多了一个对比的步骤。
10
断句,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1
古代文化知识,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理解文言实词,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误判断选择题。(3分)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简答题。(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题,9分)
材料
宋诗:陈师道《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宋词:辛弃疾《鹊桥仙·赠鹭鸶》
宋诗:欧阳修《画眉鸟》、文同《画眉禽》
唐诗: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
14
理解赏析诗歌,正误选择题。(3分)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色)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比较鉴赏事物形象)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比较鉴赏抒情方式)
(三)名篇名句默写(3题6空,6分)——情境提示型默写,只考课内篇目。
考题梳理
2021甲卷
2021乙卷
2022甲卷
2022乙卷
考情变化分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3题,9分)
17
近义成语使用辨析,选择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3题,11分)
17
成语积累与正确使用,填空题。(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题,7分)
17
成语积累与正确使用,填空题。(3分)
1.整体上沿用2021年的命题形式——语境中的多向考查。
2.在题目设置和赋分上的变化:
①每则语段下的题目数量和考点不再固定,赋分也有变化。
②2022甲卷、乙卷第17题,均考查成语填空,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题型突出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运用性的要求。之前的成语题为选择题。
③2022甲卷第18题、乙卷是21题,考查修改病句,之前为选择题。
④2022甲卷第21题考查修辞辨析,为选择题,2021年甲卷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了修辞的表达效果。
⑤2022乙卷有新增考点,第18题是说明文中两处人称“我”与“你”表达效果的差别,分值4分。这种问法只在过去的小说主观题中出现,语用主观题中第一次见到,学生要有迁移能力,灵活应答。
第20题,要求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分值4分。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也是将筛选信息和概括压缩结合起来,对句式进行灵活考查。
18
句子衔接,选择题。
18
修改病句,主观题。(4分)
18
人称代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句子表达效果分析。(4分)
19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选择题。
19
标点用法辨析,选择题。(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题,11分)
20
应境补文,填空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题,9分)
20
应境补文,填空题。(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3题,13分)
19
应境补文,填空题。(6分)
20
具体语境中对关键概念的理解。(4分)
21
修辞表达效果分析,简答题。
用固定句式概括段意,简答题。
21
修辞辨析,选择题。(3分)
21
修改病句,主观题。(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5小题,20分)
四、写作(60分)
甲卷:以红楼梦入题,衔接教材。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甲卷以红楼梦为题材,以“大观园题名”的不同名字为题眼,突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中国汉字的魅力。题名既要符合情景、讲究意蕴,也要高雅大方、不落俗套。出题人目的是要说明:一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富有很强的解释力。二是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三是要有创新思维,学会融会贯通。因此,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
乙卷:首次在作文题目中出现表格式材料,增加了审题难度,不但文字阅读量大,而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课外积累要求更高。(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
【考情总结】
1.加强了教考衔接,命题注重关联教材
试题材料呼应教材,题干设问、答案设计注意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学好教材。
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
2.试题材料的选用合考查形式更加灵活,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
对【考后版】的几点说明
针对上面这些考情变化,我们将对课标核按钮进行修订。主要是完成“换”和“补”两方面的工作。换:高考题。补:新考点、新题型:①文言文专题;②小说专题(两则文本);③诗歌专题(比较鉴赏);④语用专题。
[说明]新教材老高考和旧教材老高考,两本核按钮差别:①学案中涉及课内古诗文的知识有不同;②新教材版有整本书阅读专题。
今年两套高考卷在命题上也兼顾到新旧教材的问题,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战国策》,新旧教材中都有从《战国策》取材的课文,学生对其内容和形式并不陌生;包括作文部分《红楼梦》,在旧教材必修3 中有《林黛玉进贾府》,新教材必修下册第7单元有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高考语文备考重点!原来这些是常考问题!
踩准节拍 舞动青春 高效备考
2016高考语文五大题型命题大预测
梁挺福:2023高考作文命题思路解析
新千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命题变化与发展趋势初探
文言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趋向--黄厚江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